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搜索
搜索
用户
门户
Portal
论坛
推书
书单
标签
群组
Group
应用
导读
金庸小说
还珠楼主
短篇故事
影视点评
完本小说
连载小说
福利介绍(必看)
留言申请小说收录
小说自助提交收录
后宫文书单
本月书荒榜
站长的书单
王鸥写真
许晴图片
洪荒网盘
在线PS
魔方挑战
消消乐
洪荒云写作
首页
›
群组
›
文学
›
历史
›
朱元璋的谋士朱升,能力不输刘伯温,九字国策定江山 ...
返回列表
两宋元明
朱元璋的谋士朱升,能力不输刘伯温,九字国策定江山
[ 复制链接 ]
蓝风观史
2022-12-03
来自广东
吃了半辈子的苦,朱元璋从1352年开始转运了,因为他参加起义军了。
谁都不会想到,曾经的乞丐、和尚、放牛娃,会打拼出一番辉煌的事业,在起义军中声名鹊起,无数人过来投奔。
当然,为了快速发展实力,朱元璋也邀请了一些能人加入队伍当中。
1358年,朱元璋请了一个大咖加入了自己的阵容当中,这就是朱升,此时朱升已经59岁了。
朱先生刚来到朱元璋这里,就分析天下大势,给朱元璋提出了“九字国策”,这九字国策对朱元璋影响很大,让朱元璋有时间、有空间发展起来。
因此,有人说朱升才是真正的“国师”。
1、朱升其人聪慧异常,年轻时写了多本书籍
朱升出生于1299年,是安徽休宁县人,属于皖南,靠近浙西。
父亲是个村里的读书人,教教私塾,种种地,小日子还不错。
朱升出生时,正是早上时刻,红日初升,霞光万里。老朱指望孩子出人头地,看到红彤彤的太阳,仿佛看见了繁荣昌盛的景象,因此给孩子取名“朱升”。
不得不说,朱升真的是个读书的材料,学东西很快。
但是,父亲没有看到朱升的快速成功,这孩子好像有点喜欢钻研偏门。虽然,19岁考中了秀才,但之后,读的书籍越来越杂。
我们看看朱升的钻研成就。
①、24岁经过学习钻研,写了一本正能量的好人好事的书籍《墨庄率意录》,这内容,涵盖的时间跨度挺大,从古到今,千古佳话,都在其中。
如果说第一本书的可读率挺高的话,后面写的书,普通人就越来越不容易读懂了。
②、26岁,朱升根据学习和钻研的成果,写了《星卦提纲》,名字不咋地,但内容涵盖星象变化、占卜等内容。
③、35岁时,朱升又写了一本《龙穴阴阳之诀》。这本书就神奇了,完全是根据给亲朋好友、熟人乡亲看风水写的。
一句话,朱升对易经八卦、风水占卜,甚至看人面相很有研究。
这样的内容本来就抽象,不容易学懂,能给他人看风水,还能写成书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说明朱升已经是此中高手,是个高段位的行家。
④、之后,朱升开始研究国家制度,王朝兴衰,并在39岁时书写了《刑统赋解》一书。
四十不惑的朱升已经名满皖南、浙西,但是,仕途还没开始。要不考一个吧!
至正元年,也就是公元1341年,朱升考中了元朝的进士,这一年他42岁。
考中之后,又回乡折腾他那乱七八糟的玩意了,朝廷封他为“池州路学正”(教育局局长),朱升一直没去。直到52岁时,朱升才上任。
这心也够大的,把进士没当回事,对做官没有一点积极性,这让人惊叹,此人不俗啊!
破晓君看来,此人还是不缺钱的,否则早就去上任了。
2、朱升出山,给朱元璋提出“九字国策”
52岁的朱升当“学正”时,已经是1351年了。此后,各地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揭竿而起。
兵荒马乱之下,朱升的教育局局长没当几年,自己就解甲归田了,开始了舒适安逸的隐居生活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是锥子,总会出头。
1357年,朱元璋来了,带着千军万马攻打徽州府。为了避免生灵涂炭,解救万千生命,五十多岁的朱升前来劝元朝守将投降。这种勇气让人敬佩。可惜,这一次两个朱家人没有见面。
1358年,朱元璋带人攻打婺源(今江西上饶婺源县)时,大将邓愈建议,北边的地方有隐士朱升,此人能力非凡,在当地名气很大。
于是,朱元璋派人去请。
59岁的朱升来了。
朱元璋一眼望去,此人一脸的忠厚踏实,一副老儒生的样子,这让朱元璋有了踏实感。问了些问题,老者都能对答如流,且思维独特,就此被朱元璋高看。
当时,除了大元朝外,徐寿辉(后来被陈友谅代替)、张士诚、刘福通、方国珍等人实力较强。这些人对外非常张扬,张士诚、徐寿辉先后称帝,朱元璋也是心头痒痒,想要称王。
但是,当时的朱元璋,除了比东南的方国珍强一点,既比不上张士诚,也比不上徐寿辉,更比不上大元。
当朱元璋咨询“称王”这个事的时候,朱升提出九字方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目的是防止敌人攻打;广积粮,是安军心、民心;缓称王,是不要太招摇,对外示弱,如此会减少敌人的重视。
听完朱升的一番话,朱元璋明白自己该怎么干了。
在这九字战略的支持下,朱元璋暗暗积蓄了力量,增加了实力。
而朱升在朱元璋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出了不少策略,给了不少助力。但朱升最出彩的策略,还是“九字国策”。
在平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对垒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后,朱元璋才称了“吴王”。(1367年)
1369年,70岁的朱升看天下大定,就此提出“告老还乡,就此归隐”。朱元璋进行了劝解,想要重封朱升,朱升拒绝了。
就此,朱升带着不菲的身家,退隐了。但他没有回老家,而是换了浙江的一个地方。
从这点看,朱升不贪恋权势,不贪恋财富,急流勇退,可谓高明。这一点上,无论是刘伯温还是李善长,都远远不及。这朱升,有着汉初张良的风采。
3、伟人对朱升的评价
对于朱升,伟人评价很高,高度称赞朱升:九字国策定江山!
1969年3月,中苏边境发生了著名的“珍宝岛 战役”。此时,苏联领导层反应强烈,甚至有人提出使用原子弹,好好教训中国。
对于可能爆发的核战争,伟人淡定应对,思考如何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1969年8月27日,伟人和周公深谈,听完周公汇报的苏联有关消息后,说:“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然后,伟人又问周公读过明史没有?他向周公介绍了朱升,并且讲解了著名的“九字国策”。
接着,伟人提出了他的“九字国策”:“我有九个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你看能不能对付核大战呀!有没有剽窃之嫌啊?”
没想到,探讨这么严肃的问题,伟人还这么幽默,怪不得周公曾经说:“伟人、邓公都是举重若轻之人,而我是举轻若重之人......”
举重若轻之人,敢于做决断,对于前途充满乐观精神。举轻若重之人,细节可以做到最佳。
不得不说,伟人对明初的谋士朱升很认可,而且能对朱升的九字国策辩证地学会变通,这种学习能力,才是伟人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指挥若定的原因吧!
或许朱升名声不显,比起刘伯温,知名度远远不如。
实际上,此人是不弱于刘伯温的谋士。只是,朱升跟随朱元璋的时候,年龄有些偏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挥,也限制了被后人浓墨重彩地去书写。
转载自今日头条:蓝风破晓(已获作者授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置顶卡
千斤顶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蓝风观史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0 个赞
共收到
0
条点评
打赏作者
推荐书单
1月推荐小说(官方书单)
都市小说推荐(官方书单)
仙侠小说推荐(官方书单)
历史小说推荐(官方书单)
娱乐小说推荐(官方书单)
月票榜(新书当月榜单)
独家完本小说
鬼畜
鬼蜮
鬼婴
阳间鬼谈
童话说鬼
我的空间
萌鬼校园
人鬼共此身
Q群
扫一扫加入Q群
APP
扫一扫下载APP
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