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三卷 107、小二

蒲松龄 本书目录 2025-01-24
在膝邑地方,有对夫妇赵旺和妻子,他们信奉佛教,不吃荤腥,因此在乡里有“善人”的称号。赵家虽称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小康之家。他们有个女儿名叫小二,天生聪慧美丽,赵旺夫妇对她疼爱有加。在小二六岁时,便让她和哥哥长春一起跟从老师读书,只用了五年时间,小二就熟读了五经。

同村有个叫丁生的少年,字紫陌,比小二大三岁,文采斐然,风度翩翩,两人彼此倾慕。丁生私下向母亲表达了想娶小二为妻的愿望,但赵旺夫妇希望女儿能嫁给大户人家,所以拒绝了丁家的求婚。

不久之后,赵旺夫妇被白莲教迷惑,当白莲教领袖徐鸿儒起兵反叛时,赵家全族都陷入了贼寇之中。小二聪明好学,凡是纸兵豆马之类的法术,一看就精通。在徐鸿儒的女弟子中,小二最为出色,因此得到了徐鸿儒的真传。由于小二的缘故,赵旺夫妇在白莲教中得到了重用。

当时,丁生已经十八岁,考中了秀才,但他仍然不肯议亲,心里一直惦记着小二。于是,丁生瞒着家人,投奔到徐鸿儒的旗下。小二见到丁生非常高兴,对他格外优待。小二因为深得徐鸿儒的信任,负责军务,昼夜忙碌,父母都无法与她相见。

丁生常常在夜晚偷偷见小二,总是打发走其他仆人,一直聊到三更天。丁生私下告诉小二:“我来这里,你知道我的心意吗?”小二说:“不知道。”丁生说:“我不是妄图攀附权贵,我之所以来这里,全是因为你。邪教终究不会长久,只会自取灭亡。你是个聪明人,难道不考虑这些吗?如果你愿意跟我走,我的心意才算没有白费。”小二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像从梦中醒来一样,说:“背弃亲人是不义的,让我先去跟父母说说。”

两人一起向赵旺夫妇陈述利害关系,但赵旺夫妇执迷不悟,说:“我们的师父是神人,怎么会有错呢?”小二知道无法劝说他们,于是决定离开。她换下少女的发髻,梳起成人的发髻。然后拿出两个纸鸢,和丁生各骑一个。纸鸢张开翅膀,像比翼鸟一样,一起飞走了。天亮时,他们抵达了莱芜地界。小二用手指捻住纸鸢的脖子,纸鸢立刻收敛翅膀坠落下来,他们收起纸鸢,换乘马匹,来到山阴里,假称避乱者,租了间房子住下。

两人匆忙出走,行李简陋,柴米油盐都不够用,丁生非常担忧。他向邻居借粮食,但没有人肯借给他们一升一斗。小二却没有忧愁的样子,只是拿出簪子和耳环去典当。他们关上门,静静地坐在一起,猜灯谜,回忆以前读过的书,以此来决定胜负,输的人要伸出两个手指击打对方的手腕或手臂。

西邻有个姓翁的老头,是绿林好汉的首领。一天打猎回来,小二说:“富有的人能够周济邻居,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暂时借他一千两银子,他会借给我吗?”丁生认为很难。小二说:“我会让他乐意借给我的。”于是,她剪了个纸判官放在地上,用鸡笼罩住。然后拉着丁生上床,煮起私藏的酒来,拿出《周礼》作为行酒令的规则。

规则是任意说出某册第几页第几行,然后一起翻阅。翻到带有食旁、水旁、酉旁的字的要喝酒,翻到酒部的字要喝双份。后来小二恰好翻到“酒人”,丁生便拿起大酒杯斟满酒催她快喝。小二于是祷告说:“如果借到银子来,你就得喝酒部的酒。”丁生翻开书,翻到“鳖人”。

小二大笑说:“事情已经成功了!”于是滴酒不漏地喝完了一杯。丁生不想喝,小二说:“你是水族,应该像鳖一样喝酒。”正在嬉闹时,听到笼子里有戛戛的声音。小二起来说:“来了。”打开笼子一看,只见布囊里装满了沉甸甸的银子。丁生又惊又喜。

后来,西邻家的老妇抱着孩子来玩,私下里说:“主人刚回来时,点着灯坐在屋里。突然地裂开了一条缝,深得看不见底。一个判官从里面走出来说:‘我是地府的司隶。泰山帝君要召集各冥曹,编造暴客的恶录,需要银灯一千架,每架重十两。施舍一百架,就可以消除罪孽。’主人害怕极了,焚香叩拜祷告,奉献了一千两银子。判官慢慢地走了进去,地也合上了。”丁生夫妇听了这话,都啧啧称奇。

从此,他们开始购买牛马,蓄养仆人婢女,自己建造宅第。村里的无赖窥探他们的财富,纠集了一伙不法之徒,翻墙抢劫丁生。丁生夫妇刚从梦中醒来,只见屋里点起了火把,强盗们已经聚集满屋。

两人抓住丁生,又有一个人伸手去摸小二。小二袒露着上身站起来,用手指着强盗呵斥道:“站住!站住!”十三个强盗都吐着舌头呆立在那里,像木偶一样痴呆。小二才穿上裤子下床,呼唤家人把强盗们一个个反绑起来,逼他们招供。

然后责备他们说:“我们是远方人,埋头在山谷中,希望能得到你们的扶持,你们怎么这么不仁义呢!人有急难是常有的事,有窘急的事不妨明说,我难道是那种积聚财富而自封的人吗?你们的行为像豺狼一样,本来应该全部杀掉,只是我不忍心,姑且放你们走,如果再犯绝不宽恕!”强盗们叩头感谢后离去。

没过多久,徐鸿儒被捕,赵旺夫妇和儿子都被杀头。丁生带着银子去赎回了长春的幼儿带回家中。孩子当时只有三岁,丁生把他当作亲生儿子抚养,让他跟从自己姓丁,作为继承人。从此,村里人渐渐知道丁生夫妇是白莲教的亲戚。

正赶上蝗虫危害庄稼,小二放出数百个纸鸢在田里,蝗虫远远避开,不敢进入他们的田垄,因此他们的庄稼没有受损。村里人都嫉妒他们,一起向官府告发,说他们是徐鸿儒的余党。官府贪图他们的财富,把他们当作砧上鱼肉,逮捕了丁生。丁生用重金贿赂县令,才得以免罪。

小二说:“财富如果来得不正当,固然应该有散失的时候。但是,这里是蛇蝎之地,不可久居。”于是他们贱卖了产业搬走,住在益都的西边。小二为人灵巧,善于经营,比男人还强。她曾经开过琉璃厂,每次招进工人,她都亲自指点。她制作的棋灯等器物,样式新奇,色彩变幻,其他店铺都无法相比,因此价格昂贵却卖得很快。住了几年后,他们的财富更加雄厚。

小二对婢仆管教严格,家中几百口人没有一个吃闲饭的。闲暇时,她就和丁生一起品茶下棋,或者看书史为乐。钱财粮食的出入以及婢仆的劳作,每五天检查一次。小二亲自拿着筹码,丁生为她点籍唱名计数。勤劳的人按等级赏赐,懒惰的人则鞭打惩罚他们跪着。这一天,给他们放假不用夜晚劳作,夫妻二人设宴饮酒,让婢女们唱俚曲取乐。

小二明察秋毫,没有人敢欺骗她。而且她赏赐的总是超过婢仆的功劳,所以事情很容易办好。村里二百多户人家,凡是贫穷的都由她量力借给资本,因此村里没有游手好闲的人。

遇到大旱之年,小二让村里人在野外设坛,她乘车外出,踏着禹步作法,顿时大雨倾盆而下,五里之内都得到了充足的雨水。人们更加把她当作神仙一样看待。小二出门从不遮面,村里人都见过她。

有时年轻人们聚在一起,私下议论她的美貌。但等到当面遇见她时,都恭恭敬敬地不敢抬头看。每到秋天,村里不能耕作的童子,小二就给他们钱,让他们采集荼蓟。这样持续了将近二十年,荼蓟堆积满了楼屋。人们都私下里笑话她。正赶上山东大饥荒,人吃人。小二便拿出荼蓟杂以粟米来赈济饥民,近村的百姓都赖以存活,没有逃亡的。

异史氏说:“小二所做的事情大概是上天授予的,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然而,如果不是因为丁生的那一番话使她醒悟,他们早就一起死掉了。由此看来,世上怀有非凡才能却误入歧途而死的人应当也不少。怎么知道在丁生和小二同学的六个人中,就没有这样的人呢?真使人恨自己不能成为丁生啊!”

赞赏

已有 0 人打赏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共收到 0 条书评
目录
书详情
加书签
官方QQ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