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四卷 127、青梅

蒲松龄 本书目录 2025-02-21
白下县的程生性格豪爽,做事不拘礼法。有一天他从外面回家,解开衣带时,感觉衣带异常沉重,像是有东西往下坠,低头查看却什么也没有。转身之际,忽然有个女子从衣服后摆转出来,用手梳理着头发对他微笑,容貌极其美丽。

程生怀疑是女鬼,女子说:「我不是鬼,是狐狸。」

程生笑道:「若是能得到美人,鬼我都不怕,何况是狐狸!」于是和她亲昵相处。两年后生下一个女儿,小名叫青梅。

狐狸常对程生说:「别再娶妻,我会替你生儿子。」程生便不再娶妻,亲友们都讥笑他。后来程生意志动摇,聘定了湖东王家的女儿。狐狸得知后大怒,把正在吃奶的女儿扔给程生说:「这是你家的赔钱货,养她杀她都随你,我凭什么替别人当奶妈!」说完径直出门离去。


青梅长大后聪明伶俐,相貌清秀,极像她母亲。后来程生病逝,王氏改嫁离开。青梅寄养在堂叔家。堂叔放荡无德,想把她卖钱自肥。恰逢王进士在家等候官职任命,听说青梅聪慧,花重金买下她,让她服侍女儿阿喜。阿喜十四岁,容貌绝世,见到青梅十分欢喜,同吃同睡。青梅善于察言观色,能用眼神领会心意,用眉毛传递话语,因此全家人都疼爱她。

县里有个叫张介受的书生,家境赤贫,没有固定产业,租住在王家宅院旁。他生性纯孝,行为严谨不苟且,读书也非常刻苦。青梅偶然去他家,看见张生坐在石头上吃糠粥,进屋和他母亲闲聊时,见桌上摆着猪蹄。

当时张父卧病在床,张生进屋抱着父亲小解,尿液弄脏了衣服,张父发现后羞愧难当。张生连忙遮掩痕迹,赶紧出去清洗,唯恐父亲知道后难过。青梅见此情景大为震动。

回去后对阿喜说:「我们家的房客不是普通人。小姐若不想找好夫婿便罢,若想找,张生就是最佳人选。」阿喜担心父亲嫌张家贫穷。

青梅说:「不然,这事关键在您。若您愿意,我可悄悄让张家来提亲。夫人必会找您商量,您只需答应一声『好』,事情就成了。」阿喜仍怕终生贫苦被人耻笑。青梅说:「我自认会相天下人才,绝不会看错。」

第二天青梅去告诉张母,张母大惊,说这提议太荒唐。青梅道:「我家小姐听说公子贤德,我才来试探口风。若请媒人提亲,我和小姐自会暗中促成。就算不成,对公子也无损害啊!」

张母说:「好。」便托卖花的侯婆去提亲。王夫人听说后当笑话告诉王进士,王进士也大笑。叫来阿喜说明侯婆的来意,阿喜还没来得及回答,青梅抢先夸赞张生贤德,断言他必会显贵。

王夫人戏问:「这是你的终身大事。若你能吃糠咽菜,我就答应。」

阿喜低头许久,望着墙壁答道:「贫富是命。若命好,穷不了多久;若命薄,就算出身富贵,最终无立锥之地的还少吗?全凭父母做主。」

王进士本为取乐才问女儿,听到这番话后不悦道:「你想嫁到张家?」

阿喜不答;再问,仍不答。王进士怒道:「贱骨头没出息!想挎着篮子当乞丐婆,不嫌丢人!」阿喜满脸通红哽咽落泪,含泪退下,媒人也慌忙逃走。

青梅见婚事不成,决定自己谋划。几日后深夜去找张生,张生正在读书,吃惊地问她来意,青梅吞吞吐吐。张生严肃拒绝道:「姑娘说爱慕我的贤德,可深夜私会之事,正派人都不做,贤德之人怎会为之?若私定终身又无法善终,君子尚且不齿,何况我连这点能力都没有?」

青梅哭道:「若真能成事,您可愿接纳我?」

张生说:「能得你这样的女子还有何求?但有三件难处:婚姻需父母做主,父母若不允是第一难;即便父母同意,我出不起聘礼是第二难;再者你身价昂贵,我穷困无力是第三难。你快回去,瓜田李下惹人非议!」临别时青梅恳求:「若您有心,请与我共同谋划。」张生应允。

青梅回去后,阿喜盘问她的行踪,青梅跪下坦白。阿喜怒其私会男子要责打,青梅哭诉原委。阿喜听完叹道:「不私合是守礼,必告父母是尽孝,不轻许诺是守信。有此三德,上天必会眷顾,不必担忧贫穷。」又问:「你打算怎么办?」

青梅答:「嫁给他。」阿喜笑道:「傻丫头你能做主吗?」青梅道:「不成便以死明志。」

阿喜郑重道:「我定帮你如愿。」青梅叩头拜谢。几日后青梅对阿喜说:「上次的话是玩笑还是真心?若是真心,我还有一事相求。」阿喜问何事,青梅道:「张生凑不出聘礼,我也没钱赎身,若非要足额身价银,嫁了也和没嫁一样。」

阿喜沉吟道:「这非我能做主。我说要嫁你他们都当笑话,若说不要赎身钱,父亲断不会答应。」

青梅流泪哀求,阿喜思量许久道:「罢了,我私下攒了些银子,全数给你。」青梅拜谢,暗中告知张家。张母大喜,多方借钱凑足数额,静候佳音。

恰逢王进士被任命为曲沃县令,阿喜趁机对母亲说:「青梅年纪大了,如今要赴任,不如打发她走。」王夫人本就嫌青梅太机灵,怕她带坏女儿,闻言大喜。两日后,仆人转达张家求娶青梅,王进士讥笑道:「这小子只配娶丫鬟,先前竟妄想高攀!不过卖到富贵人家当妾,价钱能翻倍。」

阿喜急忙说:「青梅服侍我多年,卖她为妾实在于心不忍。」王进士传话张家,按原赎身价立契,将青梅嫁给张生。

青梅过门后侍奉公婆体贴入微,比张生更尽心,干活勤快,吃糠咽菜不觉苦楚。全家上下无不敬重她。她靠刺绣赚钱,因手艺精巧,商人守在门口抢购。攒下些钱勉强维持生计,还劝丈夫不要管家事耽误读书,所有琐事自己承担。

王进士赴任前,青梅去与阿喜告别。阿喜见到她哭道:「你得偿所愿了,我终究不如你。」青梅说:「这是谁的恩赐,我怎敢忘记?若说您不如我,真是折我的寿。」二人含泪分别。

王进士到山西半年后,夫人病逝,灵柩暂存寺庙。两年后王进士因贪污被免职,罚缴巨额赎银,日渐贫困难以糊口,仆从四散逃亡。时值瘟疫流行,王进士染病身亡,只剩一个老妈子跟着阿喜,不久老妈子也死了,阿喜孤苦无依。有邻妇劝她改嫁,阿喜说:「谁能替我安葬双亲,我就跟谁。」

邻妇同情她,送了一斗米离开。半月后邻妇再来道:「我为你费尽口舌,婚事难成:穷人办不起丧事,富人嫌你家道中落。还有个法子,只怕你不肯。」阿喜问是何法,邻妇说:「本地有个李郎想纳妾,若他见你容貌,定会厚葬你父母。」阿喜大哭道:「我是官家小姐,岂能给人做妾?」

老妇无言离开,阿喜每日仅食一餐,苟延残喘等待转机。半年后实在支撑不住。某日老妇再来,阿喜哭诉:"困顿至此,本欲自尽,只因双亲灵柩未葬才苟活。如今我若饿死荒野,谁来收殓亲骨?不如依你所言。"

老妇立即带李郎来相看。李郎偷窥阿喜容貌,大喜过望,当即出钱操办丧事,将两具棺木隆重下葬。事后用车载走阿喜,入门却谎称是买丫鬟。正妻凶悍善妒,李郎不敢直言纳妾。正妻见阿喜容貌,暴怒杖打驱逐,不许入门。

阿喜披头散发流落街头,进退维谷时遇老尼路过,邀其暂居庵堂。阿喜恳求剃度,老尼劝阻:"我看娘子非久困之人,庵中粗茶淡饭尚可度日,且住下等待机缘。"未几市井无赖窥见阿喜美貌,日日拍门调戏,老尼无法制止。阿喜哭求自尽,老尼只得请官员张贴禁令,恶少稍敛。后有无赖夜凿庵墙,老尼呼救方退。官府捉拿首恶杖责,方才安宁。

一年后,贵公子途经庵堂惊为天人,重金贿赂老尼求娶。老尼婉拒:"她是官宦之后,不甘为妾。"公子离去后,阿喜欲服毒自尽,当夜梦见亡父痛哭:"悔当初未遂你心愿,致你沦落至此。但请暂忍,夙愿尚可偿。"次日老尼见阿喜面容光洁,惊道:"浊气尽消,福运将至!"忽闻叩门声,竟是豪门奴仆逼婚。老尼周旋三日,阿喜悲恸欲绝时,暴雨突降。

忽有华轿避雨入庵,仆从簇拥贵妇进殿。其侍女见阿喜美貌,急报夫人。雨停后夫人请见,竟是青梅!二人相拥痛哭。原来张生父丧期满,连中进士授司李之职,举家赴任途经此地。青梅道:"天意使然!若非暴雨,怎得重逢?"取来凤冠霞帔催阿喜更衣。阿喜羞惭:"我这般模样,怎配..."青梅笑道:"张郎岂是负义之人?"强为其梳妆,同归官邸。

张母见阿喜喜极而泣,阿喜跪拜:"妾无颜见老夫人。"张母温言抚慰。青梅筹备婚礼,阿喜推辞:"若庵中尚可活命,断不敢来。但求容身之所..."青梅笑而不答。吉日当天,鼓乐喧天中,青梅率婢女强为阿喜穿戴嫁衣,与朝服玉带的张生交拜天地。洞房内青梅道:"这位子虚席待你多年了。"又对张生说:"今夜当好生报恩。"阿喜扯其衣角挽留,青梅笑脱:"此事我可代劳不得。"

青梅始终执婢妾礼,阿喜终觉不安。张母命以"夫人"相称,青梅仍恪守本分。三年后张生升任侍郎,特赠五百金酬谢老尼。老尼坚拒不受,勉强收二百金修建大士祠,立"王夫人功德碑"。后张生官至侍郎,程氏(青梅)生二子一女,王氏(阿喜)生四子一女。张生上表陈情,皇帝特旨双封诰命夫人。

异史人叹道:"天赐佳人本为配贤士,然世俗权贵偏以赠纨绔,此乃造化必争之理。离奇际遇中,撮合者费尽周折,可见天工亦苦心。独青梅能于尘埃识英雄,宁死不改其志;反观那些衣冠楚楚者,弃德求富,慧眼竟不及婢女!"

赞赏

已有 0 人打赏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共收到 0 条书评
目录
书详情
加书签
官方QQ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