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第四卷 133、促织

蒲松龄 本书目录 2025-03-06
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里流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蟋蟀本来不是陕西特产。有个华阴县令想要讨好上司,进献了一只,试着让它争斗发现很勇猛,于是朝廷就要求定期上贡。县令把任务摊派给里长。

市井里游手好闲的人得到好蟋蟀就用笼子养着,抬高价格当宝贝卖。衙役们趁机敲诈百姓,每征收一只蟋蟀,常常害得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读书人,多年考不中秀才。他为人老实木讷,就被奸诈的衙役推举当里长,想方设法也推脱不掉。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赔光了。正赶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向百姓摊派,自己又没钱赔偿,愁得想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用?不如自己去找找,说不定还有希望。"

成名觉得有理,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铜丝笼,在破墙乱草堆里翻石头挖洞穴,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找不到。就算抓到两三只,也都是瘦弱不合格的。县令严定期限追逼,十几天里打了他上百板子,两腿脓血直流,连蟋蟀都不能抓了。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据说能通神占卜。成名的妻子带着钱去问卦,看到红妆少女和白发老妇挤满了屋子。进了巫婆的房间,只见密室垂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卦的人烧香跪拜,巫婆在旁边朝天祷告,嘴唇一开一合不知念什么,大家都恭敬地站着听。

过了一会儿,帘子里扔出一张纸,上面写的正是人们心中想问的事,丝毫不差。成妻把钱放在香案上,烧香跪拜。一顿饭工夫,帘子动了,飞出一张纸。捡起来看不是字而是画:中间画着殿堂楼阁像是寺庙,后面小山下横七竖八躺着怪石,荆棘丛中趴着只"青麻头"蟋蟀,旁边还有只蛤蟆像要跳起来。她看不懂,但看到蟋蟀正合心意,就把纸折好带回家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琢磨:"莫非是告诉我蟋蟀的位置?"仔细看画中景象,和村东大佛阁很像。于是强撑起身拄着拐杖,拿着画来到寺庙后。看到座古墓隆起,顺着墓道走,见遍地石块像鱼鳞排列,和画里一模一样。

他蹲在草丛里侧耳细听,像找绣花针似的,可费尽心力也没踪迹。正找着,突然窜出只癞蛤蟆,成名急忙追去。蛤蟆跳进草丛,他拨开草叶发现蟋蟀趴在荆棘根上,赶紧扑去,蟋蟀却跳进石缝。用细草尖逗引不出来,用竹筒灌水才逼它出来。这蟋蟀体型矫健,长尾巴青脖子金翅膀,成名大喜装进笼子,全家庆贺,觉得比得到和氏璧还珍贵。养在盆里用蟹肉栗子喂,精心照料留着交差。

成名九岁的儿子趁父亲不在,偷偷打开盆盖。蟋蟀猛地跳出来,孩子急忙去抓却失手捏断大腿踩破肚子,转眼就死了。孩子吓得哭着找母亲。母亲听说后脸色惨白大骂:"祸种!你爹回来非跟你算账!"孩子哭着跑出去。不久成名回来,听妻子说完如坠冰窟。找孩子时发现人不见了,最后在井里找到尸体。夫妻俩哭得死去活来,呆坐在冷锅冷灶的茅屋里,觉得活着没意思。

天快黑时,要用草席裹尸下葬,摸到孩子还有微弱呼吸,赶紧抱到床上。半夜孩子苏醒,但眼神呆滞昏昏欲睡。成名回头看到空蟋蟀笼,又急得说不出话,顾不上孩子,整夜没合眼。太阳升起时还直挺挺躺着发愁,忽然听见门外蟋蟀叫,冲出去看正是那只蟋蟀!可蟋蟀跳得飞快,用手去扣感觉空空的,刚抬手它又跳走。追到墙角不见踪影,正着急时发现蟋蟀趴在墙上。仔细看这只又短又小黑里透红,完全不是原来那只。成名嫌弃它太小,四处张望找原先那只。这时小黑蟋突然跳到他袖子上,看它方头长腿像是良种,就暂且收下。

准备上交时心里没底,想先试试战斗力。村里有个富家子弟养了只"蟹壳青",天天斗蟋蟀没输过。他来找成名比试,看到小黑蟋直捂嘴笑。把自己的蟋蟀放进斗盆,成名看人家蟋蟀雄壮,自惭形秽不敢比。少年坚持要比,成名想反正差劲的蟋蟀没用,不如博大家一笑。

两只蟋蟀放进斗盆,小黑蟋呆若木鸡。少年用猪鬃撩拨它的须子,还是不动。少年大笑起来。突然小黑蟋暴起直冲,两只蟋蟀腾空搏斗发出响声。眨眼间小黑蟋跳起咬住对方脖子,少年大惊忙分开。小黑蟋振翅高鸣,像是向主人报捷。

正看得起劲,一只公鸡突然冲来啄蟋蟀!成名惊叫时,蟋蟀已经跳出一尺远。公鸡追上去要踩住它,成名急得跺脚。却见公鸡突然伸长脖子乱扑腾——原来蟋蟀跳到鸡冠上死死咬住!成名赶紧捉回蟋蟀。

第二天献给县令,县令嫌小发火,成名讲述奇事。试斗后全县蟋蟀都败下阵,又试斗公鸡果然如故。县令赏了成名,献给巡抚。巡抚用金笼献给皇帝,还写了奏折夸赞。这蟋蟀进宫后,把全国各地进贡的蝴蝶蟋、螳螂蟋等珍奇品种都斗败了,更神奇的是听到音乐还会跳舞。皇帝大喜,赏赐巡抚名马锦缎。巡抚没忘根源,不久县令就以"政绩卓越"出名。县令高兴地免了成名差役,还让他进县学当了秀才。

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神智恢复,说自己变成蟋蟀,轻巧善斗,现在才苏醒。巡抚重赏成名,几年间他家就有百顷良田、万间楼阁,牛羊成群,出门穿的皮衣驾的马车比世家大族还气派。

蒲松龄评论说:皇帝偶然用样东西,可能过后就忘了,但下面执行的人就当成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百姓天天卖妻卖子永无宁日。所以皇帝每走半步都关系百姓性命,不可轻忽。成名因为官吏盘剥而穷,又因蟋蟀而富,穿皮衣驾骏马得意扬扬。当他当里长挨板子时,哪能想到有今天?老天要回报忠厚人,就让巡抚县令都沾了蟋蟀的光。听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果然如此!

赞赏

已有 0 人打赏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共收到 0 条书评
目录
书详情
加书签
官方QQ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