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征西(五虎平西前传)第1页
五虎平西
作者:清。
不题撰人
第一回 赈民饥包公奉旨 图谋害庞相施计
诗曰:
圣主登基天下宁,万民欢乐兆升平。
妒贤国贼开端舋,导引君王费钩兵。
话说大宋开基之主太祖赵匡胤,此位天子,原乃上界赤龙临凡,英雄猛勇,豪侠情怀,创开四百年天下。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位于后周而归一统。
前书已有《两宋》表明,兹不絮谈。
且说大宋相传继统四世仁宗嘉佑王,当时天子英明,群臣为国,四方宁靖,百姓安康。
前者宋太祖既殁之后,杨家父子众英雄相继而亡。
今者人得五虎,英雄佐粥,保护江山,扫除国敌。
后话休题多表。
忽一日,仁宗天子临朝。
但见祥光灿烂,瑞色辉煌。
是时众文武百官员朝参已毕,文归文位,武列武班。
有值殿传宣官说:“万岁有旨,众臣有事启奏,无事卷帘退班。”
不一会,有陕西本章一道启奏天子,奏本官呈上奏表,天子展开御案看罢,只为着陕西地禾稻失收,十分饥馒之岁,万民冻馁,苦楚难堪。
天子看罢一想,复又开言呼声:“包卿啊,此一段忙劳,又要你代朕施行。
只为陕西饥年延缠,不得不要准日起程,到此开仓以救众民。”
包爷说:“臣沐我主隆恩,虽粉身难报,何独小小之劳!”天子大悦,拂袖退班,众官归府。
次日,天子降旨金銮殿,大排筵宴,与包爷钱别。
众大臣俱到金銮与包龙图饯别之际,百官各敬三觞,也有一番行别之言,不须细表。
宴毕,包爷众官谢过君恩退朝。
单说包爷回转府中不敢停留,即要登程,有夫人早已安排钱别宴。
夫妻对酌,夫人说:“愿相公一路平安,完了公务,及早回来。”
包爷称是。
吃酒数盅,抽身辞别,即日行程。
众文武官员俱来送别,包爷一一辞谢。
相别众官,三声炮响,一路渡水登舟而去。
所有城都内外,众百姓一间包爷起程,水陆一路俱有香花焚烛送行。
这包公非是汴京众民知他是个铁面无私的忠臣,就是普天下也知他断明多少疑案奇冤事,救尽不堪枉屈被陷入,或有鬼魂告状,或夜梦诉冤情有传说他日断阳间屈,夜察阴府冤,倘枉死尸骸未腐,还能救活回阳。
此话也难辨真是否。
但当时百姓知他是个大忠臣,是以恭敬如神,一路香烟不绝,不多烦说。
这包公一路而去,有各地方上文官武职迎送纷纷,包爷倒觉安然,径往陕西延安府去了。
非止一日程途,暂且不表。
再说此时大宋朝内九三八候以下文武官员,忠臣为国君多。
独有一党权官居群上,位压百僚。
此人姓庞名洪,仁宗王选了他的大女儿为贵妃,侍御宫中,隆宠非凡。
他正是仁宗王的国丈,现为宰相钧衡之位。
他之为人,立着妒贤嫉能的狠心,怀着诡计凶谋的恶念。
在朝所惧包公一人,与着狄青素不相睦。
又有二女婿姓孙名秀,此人也为兵部之职,与狄青有杀父宿仇。
这狄青何故与他结下此仇?只因狄青之父狄广在朝与孙秀父亲不睦,后被狄广所杀,是故孙秀怨恨狄青。
所以翁婿串通一党,二人独畏包公。
当日见他领旨馑饥去了,却中二人陷害之怀思。
一日,孙兵部摆道来到相府,家人传进,这庞洪吩咐请进相见。
孙兵部下轿走入中堂,见礼毕,吃过香茗。
这二人闲谈一会,庞国丈叫一声:“孙贤婿啊!想起三关狄青这小畜生,与老夫作对,贤婿你也尽知。
前者西辽国王兴兵侵犯瓦桥关,包拯这老儿保举他提兵前往救瓦桥关。
此时老夫与着王天化女婿商酌要夺此功劳,当殿比武,王天化死在他金刀之下。
此女婿身亡,皆因这小畜生而来。
圣上怒责他误伤之罪,又被狄太后救了他,赦其斩罪,领了兵马大破辽兵。
后来西辽复兴兵犯境,所以老夫仍荐他出敌,料知此日兵强,辽将勇猛,意欲借刀杀人,消了胸中忿恨。
不想这小畜生本事果然厉害,更有一班小狗才亦是凶狠不过的,西辽兵将依然又被他杀得大败,杀却赞天王、子牙猜。
大孟洋、小孟洋、薛德礼等,辽兵数十万杀个尽馨尽绝。
圣上十分大悦一封他为平西总镇大元帅,镇守三关,威风显耀,隆宠非凡,其实想来气他不过。
前时包黑子在朝害手害脚,不能算账。
得他如今黑子去了,我想下一计摆布他了。”
孙兵部说道:“岳父,小婿原为着狄青这小畜生,故此特来商议。
不知岳父有何妙计摆布他,说与小婿得知。”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