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海角遗编(清代七峰樵道人著中篇小说)第1页

海角遗编

又名《七峰遗编》清 佚名著

此编只记常熟福山自四月至九月半载实事,皆据见闻最著者敷衍成回,其余邻县并各乡镇异变颇多,然只得之传闻者,仅仅记述,不敢多赘。

后之考国史者,不过曰:“某月破常熟,某月定福山。”

其间人事反复,祸乱相寻,岂能悉数而论列之哉!故虽事或无关国计,或不遗重轻者,皆具载之,以仿佛于野史稗官之遗意云耳。

时大清顺治戊子夏月,七峰樵道人书于朱泾佛堂之书屋事迹根由。

第一回 吴总兵泛舟巡海 谭粮道设鼓防江

清国兴师伐大明,封疆职守任非轻。

将军尽瘁巡江海,一木难支厦屋倾。

北朝牧马下江东,白面书生耀武功。

擂鼓扬旗动地震,悬灯植木彻天红。

岂无壮士思擒敌,亦有奇材想效忠。

何事朝廷行贿赂,仁贤不信国先空。

岁次乙酉春间,明朝江南,年号还是弘光元年。

至夏四月廿一日,有吴淞总兵吴升嘉讳之葵者,率舟师巡海,驻营福山大慈寺。

是时传闻,湖广反了总兵左良玉,已过九江、安庆;北朝又遣兵南下,山东、淮上皆已破裂,总兵吴之葵统领战船,沿江巡视后,之葵与黄蜚同入太湖,兵败被执,不屈死节。

廿三日,有粮储道谭兼理苏松兵备事,亦出巡到福山,驻大慈寺。

时军情孔亟塘报言清兵直捣扬州,沿江一带万分紧急,粮道与总兵商议,下令沿江十里一屯,一里一队,半里设鼓一面,百步植1木一根,昼则扬旗,夜则张灯,江南岸上势若长蛇,金鼓相望。

一时鼓无措置,俱着僧道备办,由是庵堂寺院为之一空,竟何益哉。

后闻粮道驻江阴,闻清兵渡江遁去。

第二回 镇江闸胡马云屯 板子畿水师瓦解

铁瓮城高,金山渡阔,长江天堑悠悠。

高侯遇害,史老尽忠,清人已入扬州,地惨天愁。

见人披甲胄,马骤骅骝,投鞭欲断流,又咆哮进据瓜州。

赖郑帅威灵,闽中精锐,巍然南岸停舟。

宁知敌计狡,趁火光暗渡貔貅。

郑师不战自乱,崩溃势难留。

叹南国中兴从此全休。

《长相思》

左帅西来,清兵南下,金陵半壁如丝。

奸臣误国,藩镇反分移。

可惜靖南殒首,一霎时,散尽熊罴。

想今朝,风流江左,新亭泪有谁。

后庭玉树,惟日事花酒,如醉如痴。

待长戈指阙,放马奔驰。

空说中兴大业,千载后,犹被人嗤。

金山上,如麻铳炮,到处悉平夷。

《满庭芳》

高侯遇害二刘降,义勇孤军独激昂。

铁马飞腾真铁汉,金丸服蟒备金汤。

丹心映日忠臣史,侠节凌霜虎将黄。

箕尾高骑归碧落,大明末造植纲常。

《吊黄靖南》

五月初,旬塘报言扬州已破,史阁部阵殁,清兵临瓜埠,镇江只有客将郑采守御。

郑曰:“陆地冲杀非我所长,截之江中此我事也。”

清兵列阵于半江,发大炮直打到北岸,于是百姓家家户户拈香顶祝,望其死守。

至初八夜月黑,忽然北岸火光无数,只道敌人出军严兵对垒,孰知却从上流乘黑而渡,反从背后陆地上发喊杀起,郑采即开船遁走,军资器械丧失殆尽。

次日,清师据镇江城,而长江之险无可控遏矣。

详情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