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孤侠(还珠楼主小说)TXT下载第12页
方才两小孩一是师妹尹霜娥,一是她弟尹商,除家师外,我们三人都是家师故人子女,幼遭孤露,蒙家师恩养在此,每日学点武功,等余师兄明日起来,再行领教。
这里虽是尼庵,一则地势僻静,魏施主时加维护,从无外人足迹,只管安心静养,等药力发动,吃碗麦粥,便请安睡,明日再谈。
称呼却要改过,唤我师妹好了。”
余式闻言甚喜,忙道:“晚饭已在魏家吃过,只恐出来时久,主人悬念。”
底下方想说庵中不便留住,稍好还是告辞回去,少女忽说:“庵外有人。”
尹氏姊弟面色忽变,随手摘下墙上挂的宝剑,急匆匆往外纵去。
余式见二人小小年纪,那快身法,好生惊佩,因燕玉正在侧耳静听,未便说话。
等不一会,燕玉面色忽转,笑道:“我早猜是魏家来人寻你,仇敌休说不知底细,就被访出一点踪迹,也不敢来捋虎须,他两姊弟偏要大惊小怪。”
随听门外接口道:“师父行时原说今夜回来,不料会出远门,日前又说那样话,深更半夜会有人来庵前走动,如何能不留心呢?师姊专说现成话。”
说时纵进两人,正是尹霜娥同了乃弟尹商,已由门外飞进。
燕玉笑道:“你想此地素无外人足迹,对头已知师父隐居在此,如何敢来招惹?
不是魏家来寻余师兄,还有哪个?”余式见祝、尹二女连尹商全都那么灵慧韶秀,武功更是惊人,庵外来人,自己也曾留神静听,一声也未听出,竟和对面差不多,越发惊赞,一问果是魏凯奉了叔父国梁之命来看余式是否与庵主相见,到了庵前,因知庵主脾气古怪,不敢叩门,正在窥探,燕玉听出庵外有人走动,刚一开口,尹氏姊弟便同纵了出去。
燕玉功力甚高,人又聪明,早料不是对头贼党,故未追出,随即说起三人身世。
余式才知她有姊弟三人,均是前朝忠烈之后,祝、尹两家又是至亲,只为霜娥之兄尹成与燕玉之姊燕琼本是表亲,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情根早结。
两家父母见他二人郎才女貌,便结了亲。
又以先人殉国,遗命不许儿女谋干功名,一同隐居在嵩山附近,仗着数顷祖业,务农为生。
小康之家。
本极相安,两家均是祖传武功,山中常有虎狼,鼎革之初,地面上不大安静,两小夫妻又都好武任侠,常时同往嵩山行猎,寻访异人,或向少林寺中高僧求教,已成习惯。
这日又同去嵩山,打来一只猛虎,正走归途,恰巧铁鹰寨老贼侯元洪之子玉面仙猿粉金刚侯鼎同两贼党入山访友,看见燕琼美貌,上前调戏。
这时两小夫妻新婚不久,行猎时同了几个朋友,多是会家,本在一起行走,燕琼忽然口渴,往取泉水,又不令丈夫跟去,致与小贼狭路相逢。
小贼虽是名父之子,武功也自不弱,但因老贼只此独子,从小娇惯,大来酒色荒淫,把身子淘虚,就这样,燕琼仍非其敌。
尹成恰巧赶来,见爱妻独斗三贼,势已不支,一时情急,连发三镖,将小贼打伤,随猎同伴又赶来相助,三贼全被围困,眼看成擒,燕琼又因小贼出语污辱,心中恨急,斫了他一刀。
众人正下杀手,被少林寺元相和尚撞见,知道此仇一结,全家休想活命,忙即劝止。
为防小贼回去搬弄是非,一面将三贼送往庙中养伤,仗着与侯氏弟兄有交,连夜赶往铁鹰寨,据实相告,说小贼不合调戏人家妇女,致有此事,不能怪人。
何况对方事出无知,望贤昆仲对子侄们务要劝告,今日幸遇贫僧,否则岂不送命?老贼自知理亏,命又来人所救,再三声言,说小贼不好,决不许他报复,一面命人接回小贼。
本意重责一顿,及见小贼受伤甚重,左膀已残,舐犊情深,又复不忍,只告诫了几句。
这一姑息,种下祸根。
小贼因父亲法令素严,最忌采花,平日强奸民女都是偷偷摸摸,惟恐父叔知道。
及见如此宽容,胆子越大,伤好以后,仍旧荒淫,到处掳掠民女,入山奸淫,一面勾结贼党,相机报仇,只碍着少林寺两位高僧与仇敌交厚,不敢妄动。
事有凑巧,第二年,两高僧云游他去,小贼乘着风雪暗夜,率了一伙贼党,将两小夫妻全家杀死三十六口。
燕玉、霜娥姊弟三人本也不免于死,幸在事前被一异人救走。
彼时三人最大的年才七岁,尹氏姊弟尚在怀抱,救他的异人是一隐居尹家左近多年的一个聋老太婆,事前不知底细,未及防范,又因众寡不敌,只得保了三个小孩一同逃出。
小贼原意鸡犬不留,事后查点,考问下人,得知逃走了三男女幼童。
两家世传武功还在其次,最可虑是少林寺两个和尚,恐留后患,立命贼党四处搜寻。
无如雪深路险,逃人又故布疑阵,以东为西,表面是往少林寺逃去,实则藏往五乳峰山洞以内。
小贼不曾追上,仗着当地孤悬山野,主人武勇自恃,相隔村落颇远,只有几家佃户,全被小贼杀死,放一把火,烧个精光。
后来老贼得知此事,为了老妻护犊,平生惧内,方要责打,被贼婆得信赶来哭闹了一阵,将小贼拉走,老贼空自生气,无可奈何。
总算小贼色星高照,不久娶了一个贼妻,性甚泼悍,貌又美艳,将小贼管住,少害了不少的人,老贼夫妻也放了心。
同时,三个孤儿女也被异人引进到半残大师门下。
大师原住秦岭丹凤崖,后移嵩山,云游路过魏家庄。
国梁看出她不是寻常女尼,接进庄去,甚是恭礼。
大师因嵩山好些不便,当地离贼巢近,易于查探虚实,又有魏家掩蔽,白云庵一带地势僻静,与外隔绝,水木清华,风景甚好,主人礼意诚厚,又是财主,向他募化一座小庵。
国梁越看越怪,本想留她,自是求之不得。
大师随与约定,不见外人,连国梁本人不听招呼也不许往庵中走动,随即辞去。
国梁立即鸠工建造,照她所说建了一座小庵。
第二年,大师带了孤儿入居,一住数年。
中间国梁曾遇两次危难,事情全由任侠好义而起,对头都是江湖上有名盗贼,定约比斗,眼看危急万分,期前对方忽命人来打招呼,说有前辈高人出头和解,甘拜下风,但盼庄主也不再记仇怨,并还送了好些礼物。
国梁因是难解之仇,对方竞会自动服输,来人也未说那前辈高人是谁,说完放下礼物就走,先不知是何因由,接连三次逢凶化吉,始终访查不出个道理。
直到未次,事完以后巧遇对头,双方释嫌修好,这才问出大师所为和那姓名来历,不由喜出望外。
外人虽不知他家庵中隐居着一位神尼,但因国梁所遇对头全是有名人物,忽然低首下心,化敌为友,自有原因,于是国梁名望更大。
时当水旱频年,盗贼四起,魏家那大财富。
从无一人敢于生心。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