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万里孤侠(还珠楼主小说)TXT下载第30页

燕玉更背人对余式说:“我孑然一身,已然归你,此后路上便作新婚夫妇,一同起卧也不妨事。

但是长途万里,前路艰危,更须由四川绕行,不能照你预计。

事尚难料,必须留此完壁,以待学成剑术,再行婚礼。

你太爱我,实不放心,还望彼此自重,明日就走,你意如何?”余式力言:“我对燕妹决非禽处兽爱;否则,主人方才一说,我也就不推辞了。”

燕玉笑道:“自来女子多是祸水,就许因我累你都不一定。

你既把握得住就太好了。”

国梁原因有人事前赶来暗告,说二人最好婚后再走;又见二人情深爱重,以为一说即允,不料同声坚拒,心甚赞许,也未强劝,只坚留多住了一日。

燕玉伤也全好,先骑主人的马,由当地直赴湖北,到了宜昌,再改水路人川,余式因在事前听说师父游完嵩洛改道人川,铁鹰寨之事也全知道,就许能来都不一定。

本想向诸老侠打听,不料为救二女,一个也未遇见。

上路时,想往汗封孝义一带寻访,燕玉执意不肯,也不说什原故,只得罢了。

等由陆而水,入峡以后,知道船行决遇不上,忍不住重又询问。

  燕玉也只说:“嵩山路上对头甚多,如去难免相遇,一敌不过,全要受害,水行较稳。

  师父选胜登临必多留连,我们只须去往峨眉、青城两山寻访,此是必由之地,定能遇上。

  如已回甘,我们再顺秦岭追去,多半可以相遇。

至多赶到地头等他老人家也是一样。”

  二人一路同行,均以夫妇相称,日子一多,分外恩爱。

所乘是一小红船,余式前得师父那柄铁折扇珍若怀宝,前经魏国梁指教,说此扇珍贵异常,不可离身,现代收起,最好走时再拿,上路时方始交还。

余式将它藏向包中,一直不曾取看。

燕玉先未留意。

  这日秋阳甚烈,余式觉着舟中奇热,意欲取扇。

燕玉见扇,大惊喜道:“这是你师父的寒铁扇,乃千万年寒铁精金千锤百炼而成,共是二十七根钢骨。

师父昔年飞剑未成时仗以成名,遇见敌人,把扇叶一去,便成了一个扇形兵器,拿在手里挥动如风。

看似一件短兵器,专点敌人要穴,扇风所及之处,敌人不死必伤,数十年来威名远震。

又是他老人家的信符,拿在手内,走遍天下均有照应,怎会不听你说起。

早知有此一扇,我也不会拦你先去嵩洛寻师了。

你放在魏家多日,就许主人业已借用都不一定。

我们虽未由对头所居经过,这几天老是心神不定,恐其得信跟踪追来,有此至宝在身,也许不怕他了。”

余式见燕玉初上路时还好,船入巫峡以后便面带愁容,时忧时喜,屡次盘问均不肯说。

再间便莹然欲泣,目有泪光,心中怜爱,不舍追问,一直是个疑团。

见她忽然转忧为喜,重又问故。

燕玉叹道:“此是我的冤孽,说来话长。”

随说经过。

  原来燕玉自遭家难,被半残大师救去以后,起初并不在当地隐居。

大师俗家姓萧,世代单传,到大师这一辈只有一遗腹幼弟。

本是武功世家,从小又拜一异人为师,学成剑术,大师早要出家,为了幼弟萧岳尚在怀抱,自家只此=条根,又在家中苦守二十年,直把兄弟抚养成人、完婚之后方始入山。

姊弟二人最是友爱,弟媳姚翠萍又是自己代为选中的佳偶,夫妻二人把自己敬若慈母,情义越来越厚。

大师在外修道,始而每隔一年半载必回嵩山故居探望。

后来萧岳夫妻再三求告,说:“老姊对我夫妻恩深二天,仗你数十年抚养扶持,我们家成业就,却令你一人在外飘流,万分难安。

接来家中居住,定必不愿受俗人供养。

嵩山尽多名胜清幽之境,你我姊弟三人已将年老,弟妹又无生育,反正山居修行,何必非到远处不可?莫如就在本山择一胜境,建所小庵,使你不碍清修,老年姊弟也可常时相见,仗你声威福庇,免得受入侵扰,使你担心,岂非两全其美?”

  大师原因萧岳少年时任侠喜事,结有不少仇家,近年风闻要来报仇,为俱自己威名,尚在待机,伺隙而动,时不放心;又以兄弟已过中年,膝下犹虚,也甚悬念。

心想:“本山清修,随时出外修积也是一样。”

便即应诺。

为了天性孤僻,除有限朋好同道和兄弟外不喜与人来往,便在剪刀坪左近青龙背上结了一所茅庵,在内清修,操行甚苦。

  老姊弟骨肉情厚,隔些日相见一次,起初倒也相安。

后因萧岳无子,经大师和翠萍力劝,纳了一妾,本是一个有名大盗之女,名叫李五姑,与萧岳在友人家中相遇,貌并不美,因缠得一双小脚,人又阴险狡诈,善于逢迎,久慕萧氏姊弟威名,双方一拍即合。

  萧岳收房以后,不知怎的爱之如命,第二年便生了一子,名叫萧宝,这一来越发得宠,连大师也对她十分看重。

五姑原具深心,知道正室得有大师传授,本领比她高得多,双方感情又好,开头数年一点也不恃宠骄狂,对于大师先意承志,格外逢迎,哄得大师对她怜爱,然后相机请其传授。

大师性情古怪,剑术之外,所炼内家罡气和七禽掌法与铁扇老人齐名,向例不许转传别人,便萧氏夫妻也按各人天赋传授不同,本无传她之意,禁不住五姑处心积虑用水磨功夫日常求告,大师又钟爱萧宝,由三岁起便习幼功,扎好根基,心想:“这几年来上门的仇敌虽被除去,尚有两个能手怀仇多年,隐伏未动。

这两人不来则已,来必不善,双方仇怨大深,无法化解。

身是出家人,对方已经洗手归农,不问是否作伪,在恶迹未露、上门寻仇以前外表终是善良,其势不能先找人家,违背师门信条。

自己所许善功未完,每年总要出山一次。

兄弟本领虽高,多一个好帮手,到底要好得多;何况侄儿学武由她代教,以母传子也较省事,免得妨碍自己功课。”

心念一活,竟为所动。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