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诸葛亮一生有两大失误,伟人:其始误于隆中对

2022-12-09 查看 124 回复0

蓝风观史 群主 广东省
5d1f0cf605fa4ea8b0e11b128f4d28a2_noop.jpg
诸葛亮,是中国民众心中的“智圣”,是智慧的化身。

看三国演义,看民间故事,诸葛亮俨然就是半神般的存在。

其实,诸葛亮一生中有两大失误,第一个失误极其致命,完全影响了蜀汉后来的结局。

1、诸葛亮的第一大失误:“隆中对”战略中的失误

0fe5c3237d274b57bc8a3d620bdfb5e8_noop.jpg
伟人一生研究三国,从小就开始研究了。小的时候研究《三国演义》,后来研究《三国志》。

伟人曾经评价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

是的,在伟人看来,诸葛亮一生多智,出山的时候,就已经出大错了。

我们看看“诸葛亮出山之时”,到底错在哪里了?

诸葛亮出生于181年,老家是徐州琅琊阳都人(现在的山东沂南县人)。

这孩子,出生高贵,父亲是朝廷当官的。但是,上天对诸葛亮的打击来得太早,3岁丧母,8岁丧父。

对于三个父母双亡的孩子来说,唯一的正确路径:就是找最亲的亲人过活。

无奈,兄弟三人,找叔叔诸葛玄讨生活。

诸葛玄在那时,也不是个大角色,也在四处投靠过日子。

起初,诸葛玄被袁术派到豫章当太守。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豫章是哪里,那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南昌。

袁术在当时的枭雄中,外强中干,难成大器。因此,诸葛玄的职务很快就没了。

此时的诸葛玄只能咒骂贼老天,对他不公平了,毕竟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

人生在世,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鉴于此,诸葛玄准备去找一个老朋友。

这朋友大腿比较粗,能暂时护他一家周全。这个故友就是刘表。

于是乎,诸葛亮兄弟等人晕晕乎乎从山东到了江西,又从江西到了湖北。这样的经历,不是谁都能有的。

197年,诸葛亮16岁了,在古代那是成人了。而在这一年,诸葛亮的叔叔去世了。

诸葛亮的靠山没了,但是,因为叔叔的教育和人脉,结识了一帮人,什么崔州平、徐庶、司马徽等人。

人脉归人脉,没人给诸葛亮天天给钱花,因此,诸葛亮在隆中种了些地(属于荆州南阳郡)。当然,人家不是一个人亲自种地,甚至,可能是个小地主,因为有仆人、有书童。

有人说了,诸葛亮为啥不去找工作?种地能有啥前途?

和刘表干也行,东渡去孙权那里也行,北上找曹魏也行啊!

这就是说笑了,那时候,没人介绍,你找谁都不行。

当时的诸葛亮确实面临选择的难处,去刘表那里是最容易找工作的,但,他看不上刘表这个诸侯,没格局,没志向。

那么,当时的诸葛亮只有三个选择了:

第一个选择,就是曹操。

那时的曹操掌控着“大集团”,而且控制着汉献帝。但是,诸葛亮在曹操那里没人,更重要的是,三观不合。读书人讲究忠孝礼仪,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不是诸葛亮的最好选择。

不过,如果曹操亲自来请,诸葛亮真保不准就去了。但,那时的诸葛亮人微言轻,曹操怎么会来请?

第二个选择是孙权。

孙权那里,已经有一帮得心应手的人了,去了也就是喽啰。

都说,是金子哪里都能发光,这纯粹是一碗毒鸡汤,没人提携,没有位置,到哪里都不好混。

不过,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去了江东,误打误撞之下,认识了孙权的姐夫弘咨,经推荐当了官。不过,诸葛瑾一生事业还是比较平凡的,并没有成为东吴的名臣。

第三个选择是刘备。

刘备这里,就是个初创团队,缺兵、缺粮、缺谋士。

去刘备那里,方向是:匡扶汉室。

去刘备那里,竞争者很少。

去刘备那里,一旦成功,就裂土封侯了。

所以,诸葛亮最后的选择是“刘备”。

360截图20221209102728547.jpg

有人说,诸葛亮是刘备主动请出来的。

这就是有人故事看多了。

诸葛亮如果不是和一众好友透露自己碰到合适机会会出山,谁会推荐他出山?徐庶不会,司马徽也不会。

所以,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大概率就是诸葛亮的优秀策划。

如果,诸葛亮信誓旦旦地告诉徐庶等好朋友,一生就种地,哪里也不去,谁还会推荐呢?

姜子牙也好,诸葛亮也好,其实,都是钓鱼高手,钓的都是帝王鱼。

刘备来找诸葛亮,被拒绝两次,第三次才成功。这就是经典的“三顾茅庐”了。

一番探讨后,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就一个字“服”,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了。

隆中对的计划:

刘备的第一步,必须拿下荆州,要死死咬住不松口;

第二步就是攻取益州,建立大后方更具地;第三步在成都建都做大,形成三足鼎立。

第四步,条件合适的时候,一路人马从荆州攻打宛城、洛阳,一路人马有刘备亲自率领向北,攻打关中地区。如此,霸业可成。

这“隆中对”,让刘备看到了无尽的希望,瞬时感觉满血复活,大有一番:只要诸葛在旁,心中一点不慌。

这个隆中对的前三步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第四步,这是要分兵两路进行北伐,而这两路距离上千公里,完全不能呼应,力量不强,却进行分兵进攻,这是大忌。

何况并不是分兵两路,其实是把刘备的军队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有关羽率领,进行北伐;一部分刘备率领,向北进攻;一部分要守住成都这个根据地。

这里,可以看出,诸葛亮也是实践经验太少,思路很清奇,但策略有着难以看清的大漏洞。

当关羽向北进攻之时,东吴吕蒙白衣渡江,抄了后路,斩杀了关羽,霸占了荆州。

对此,人们将更多的怒火倾斜到了东吴头上。实际上,这个策略就是风险很大的策略。

也就是说,从隆中对出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蜀汉难以取得天下。

这就像一个企业,如果战略错了,那么,在战略制定完的那一刻,几乎就决定了未来的失败。

所以,面对人人热捧诸葛亮的“隆中对”,伟人等人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作为天才军事家的伟人的评论,自然是有几分道理的,毕竟,人家是在血雨腥风中实践过来的。

那么,第二件错误是什么呢?

大多数人都知道。

2、诸葛亮用错马谡,展示了一大不足

360截图20221209103505788.jpg
诸葛亮是个文化人,而且智谋出色。

于是,对同样是文化人的马谡,另眼相看。关键是,在几次战役中,马谡提出的一些建议,让诸葛亮非常欣赏。

对于很有理论基础的马谡,诸葛亮自然是要用一用的。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喜欢和自己风格接近的人。

但问题是,诸葛亮将马谡用在了关键的街亭之战中。对这一使用,诸葛亮是有过犹豫的,但人家马谡是立下了军令状,如此,诸葛亮准备给马谡一个机会。

为了稳妥,诸葛亮给马谡配了一个稳健型的人物:王平。

当时,马谡在街亭防御战中,直接扎营到了山上,他这是何目的?居高而下,如果士兵冲起来,下面的敌军完全抵抗不住,这就是“势”。为此,马谡舍弃了重要路口,甚至放弃了水源。

这明显是马谡有问题了,他想要占据高处,等张郃到来时,进行一个俯冲,置之死地而后生。

对于其中的风险,王平是劝了又权,根本劝不住,因为人家马谡是一把手。

其实,在企业运营当中,也常常如此,一个总经理太过武断的时候,也预示着风险的加剧。而副总经理,在武断的总经理面前就是“聋子的耳朵”,完全不好使。

名将张郃来了后,先是断了蜀军的水源之路,后是围而不打。

如此,没几日,蜀军口渴难耐,在张郃发动进攻后大败,只逃出去一千来人。

回去后的马谡,直接被诸葛亮咔嚓了。

问题出在哪里了?还是诸葛亮。

授权一个新人,早期,授权范围要有限,一定是辅助加监督,并且扶上马走一程,如此才可放心使用。诸葛亮倒好,直接大范围就放权了。

这也难怪,当时的诸葛亮上任,不就是刘备直接使用了吗?也没有所谓的试用期。放到诸葛亮这里,放手观察了好几次的马谡,好像没有大错,也就授权了。

实际上,人和人的素质是不同的,有些人理论学得好,实践过程中很不敏锐,擅长于“纸上谈兵”,这就埋下了雷。

马谡丢了街亭,让诸葛亮完全陷入了被动。不久后,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到此为止了。

那一刻,诸葛亮知道自己“任用马谡”的问题所在了:授权过大,信任过大;直接的辅导过少,直接的监督过少。

如果马谡第一次发挥出色,那么,曹魏控制的关中地带,说不上就易手了。而一旦蜀汉占据了关中,那么,可以模仿刘邦,说不上可以复制刘邦的成功了。

但是,哪里有那么多如果?

360截图20221209103523842.jpg
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有突出的才华,也出现过失误。

不过,“隆中对”的策略制定,还是稍有不足,而马谡的使用上,也是栽了个大跟头。如果这两点不出纰漏,蜀汉可以剑指天下,问鼎中原了。


转载自今日头条:蓝风破晓(已获作者授权)


蓝风观史

写了 20 篇文章,拥有 1391 颗灵石,被 2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官方QQ群
扫码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