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东晋谢安,除了操盘淝水之战,还有啥功?

2022-12-17 查看 275 回复0

蓝风观史 群主 广东省
1.jpg
华夏历史中,有一些可怕的“至暗时刻”,西晋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新成立的国家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抢人抢钱抢地盘”的情况此起彼伏,华夏北方战乱不休,民不聊生。

北方大乱,西晋皇族之一的司马睿带领人员衣冠南渡,重新建立了“晋”,史称“东晋”。

东晋正式建国是在317年,发展几十年后,出现了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号称“江左风流宰相”,他就是谢安。

谢安可以说是东晋的续命者,没有谢安,东晋可能就提前“寿终正寝”了。

那么,谢安的一生,为东晋做出了什么巨大贡献呢?

伟人看完《晋书》,点评谢安时说道:谢安对于东晋有两大功劳!

到底是哪两大功劳呢?

1、谢安拖住了桓温,没有让桓温得逞

22.jpg
(1)权臣桓温

东晋建立时,随司马睿一起衣冠南渡的有不少权贵和官员,其中,有一位叫桓彝[huán yí],此人出身谯郡桓氏。

这个桓氏一族,祖上也曾阔过,东汉大儒桓荣就是曾经的门面担当。

到了桓彝这第九代,桓氏的影响力需要拿着放大镜看了。

桓彝此人很聪明,一面对司马睿表现出超级“赤胆忠心”,另一面结交士族门阀,也结交各路豪杰,人脉越积越厚。

很明显,桓彝掌握了如何增加影响力的密码。

桓彝的做人做事,深深影响着子女们。

公元328年,桓彝死了,死得很光荣,是在镇压“苏峻之乱”时,被叛将韩晃所杀。桓彝的生命定格在了53岁,桓氏更大的辉煌却即将开始了。

父亲死的时候,长子桓温16岁了,此子不俗,长得帅,眼光远,胸怀大。

鉴于种种优秀,再加上父亲是为国捐躯的英雄,因此,娶了先帝晋明帝的公主司马兴男。

从这一刻起,桓家有点不一样了,也是皇族外戚了。

关系是什么?是个敲门砖,是个锦上添花的玩意,要有大成就,还得需要自己的成绩。

驸马桓温明明白白,支撑他庞大野心的必须是“战绩”。

公元335年,桓温做了琅琊太守,此时年仅23岁。表现不错。

343年,桓温参与了“庾翼北伐”,表现堪称出类拔萃,担任了徐州刺史。此时,桓温31岁了。

345年,桓温担任了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权力大增,掌控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这成就,已经是父亲之上了。不,在桓温看来还不够。

348年,桓温西征灭“蜀地的成汉”。

那一刻,桓温成了当红辣子鸡,红透了长江两岸,朝廷也没吝啬,封桓温为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临贺郡公。

此时,能限制桓温进一步向上的最大障碍是“殷浩”,此人是司马家族刻意提拔的限制桓温的“对手”。当时的谢安,实力还不太行。

354年,殷浩数次北伐失败,被桓温狠狠奏了一本,就此殷浩下课了。

殷浩下课了,桓温的春天来了,他成了大臣中的绝对第一人了,权倾朝廷内外。

或许,皇位才是他的极限!

这一刻,桓氏成为最耀眼的大族。

从公元354年开始,桓温开始了三次北伐。

第一次是354年北伐前秦,战绩斐然。

因为决策问题,还因为缺乏粮草,最后被迫撤离关中,被前秦一顿猛追,损失不少。

第二次是356年,北伐姚襄(姚襄带人围困了洛阳)。这一次的北伐是成功的,收复了洛阳和附近地区。

第三次是在369年,北伐前燕。再次失利!

总体说来,桓温的成绩单马马虎虎。

北伐战绩虽然一般,但位极人臣的桓温,野心增大,权势熏天,开始对东晋王朝虎视眈眈,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这个功夫,谢安等人开始了“拖”字诀。

(2)谢安是如何拖住桓温的?

33.jpg
谢安,小桓温8岁,出身为陈郡谢氏。

谢氏一族,在东晋之前的影响力,比桓氏强不了。

不过,到了谢安父亲这一代,有崛起之势,因为谢安的父亲当了太常这个官职,这可是九卿之一。

谢安从小才思敏捷,受到很多名士的赞扬,比如王导、王濛、桓彝等,就此名声大噪。看大佬们的评语,谢安一定会成为栋梁之臣的。

但是,谢安却无心做官,喜欢清谈,年纪轻轻不去当朝廷安排的官,却在会稽山隐居,和王羲之等人天天玩琴诗书画,有时教教子侄文化,这雅兴真的不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人在野,名声却显于朝。朝廷官员多次邀请谢安从仕,谢安要么不去,要么去几天就回。

如此往复,朝廷里很多人对谢安有意见了,建议皇家彻底封杀“谢安”。

如果这样下去,谢安的前途可以预见。

347年,谢安的父亲于去世了。359年,弟弟谢万兵败,被废为庶人。

一个大家族,如果朝廷里没有人,那么势必会走向绝对的衰弱,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终于,在360年,谢安出山了,还是因为桓温的邀请。

桓温对谢安非常重视,计划带着谢安南征北战。恰好,弟弟谢万去世了,于是,谢安以此为借口,没有跟随桓温前去,并且慢慢有了自己的影响力,先后担任了吴兴郡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

谢家的地位又开始起来了。

桓温是个野心家,但谢安不是。

桓温在371年,废了皇帝司马奕,迎司马昱入朝为帝,这就是晋简文帝。这一位,资历很老,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小儿子。

换了皇帝,桓温开始洗牌,听话的留着,不听话的统统干掉。

明面上司马昱为皇帝,实际上,桓温根本不听皇帝说的,就在姑孰(安徽当涂县境内)过自己的潇洒日子,召见多次,根本不见。

这就像,一个国家,拥有两个运转机构似的。

仅仅当了一年皇帝,晋简文帝就不行了,死之前,晋简文帝本来要留的遗嘱是:丞相如果觉得可以扶持小皇帝,那就扶持。不可以扶持,就取而代之。

是不是感觉这话很熟悉?感觉就是刘备留给诸葛亮遗嘱的翻版。

实际上,就是如此。

如果这个遗嘱真留给了桓温,桓温就会把朝代换了。终究,在一些大臣的坚持下,晋简文帝的遗嘱改成了“辅政”,而不是“摄政”,这可气坏了桓温。

桓温要来京城,带着一众铁骑,这是要彻底架空小皇帝司马曜。

在欢迎桓温到来的场合,桓温有意对王坦之、谢安下杀手,刀斧手都埋伏好了。王坦之在现场极度紧张,而谢安表现得风轻云淡,笑着说道:“如果做事有道,是不需要在墙背后安排刀斧手的!”

桓温笑了,他向来欣赏谢安,两人又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于是就撤了刀斧手。

这一次,真的好险!

过了一段时间,桓温病了。人是病了,却提出给自己加九锡。这是要模仿曹操啊!

桓温的人把草稿给了谢安,谢安说修改完就递上去。这一修改,修改了十多天,直到桓温去世,也没修改好。

如果早早修改后,会有什么大问题呢?或许,桓温的儿子们成了曹丕第二。

这件事上,谢安的“拖字诀”是有功于东晋朝廷的。

2、淝水之战

44.jpg

谢安

桓温死了,皇帝年少,谢安慢慢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辅政大臣了。

谢安有能力,但没有“取而代之”的大野心。这样的人,用着还是比较顺手的。

而谢安,将负责的朝野内外,协调得井井有条,影响力与日俱增。

小皇帝司马曜,对谢安也是尊崇有加,允许带甲上朝。

居安思危,是伟大人物的重要品质,谢安就具有这种思维。

公元377年,前秦发展得不错。基于对手的壮大,谢安将北方军事防线调整了又调整,还举贤不避亲,将侄子谢玄授予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如此,长江下游的军事重任都压到了谢玄头上。

这是信任,更是风险。一年之后,一切就明白了。

公元378年,苻坚派大军南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吞了东晋,实现南北统一。

第一回合:战襄阳!

17万前秦大军合围襄阳。

一年后,襄阳城破,守将朱序被俘。请记住“朱序”这个人,丢了襄阳,却在后面立了大功。

前秦军马继续前进。

谢安坐镇建康(南京),谢玄带5万北府兵在前线作战,竟然对前秦获得四战四胜的骄人战绩。

苻坚怒了:百万大军强势南下,不破东晋誓不还乡!

公元383年8月,前秦25万先锋军队在苻融带领下前来。后续还有苻坚率领的步兵60万、骑兵27万。总计112万。

别说正式作战,只是这个消息就已经让无数东晋人心生逃意,单薄的谢玄们能否抗住苻坚大军的攻击?

谢安很镇静,无数次的清谈,无数次的冥想,让他早已看淡生死,早已看透世间繁华。在最后的结果出现前,没有绝对的胜利或失败,少胜多、弱胜强,不是出现过一次,为什么这一次不会出现在自己这一方呢?

谢安继续下棋,访友,吟诗作乐。

人们不解,谢安在干什么?是不紧张,还是紧张傻了?

傻的当然不是谢安。

玩够了,下棋累了,在一日晚间召集谢玄、谢石等谢家前线的骨干,面授机宜。

成功,就藏在那个晚上。

第二回合:淝水之战。

555.jpg
大战即将开始,谢安与人对弈,坐镇健康遥控战局。谢玄带领八万北府兵,在前线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

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压城城欲摧!

要想获得胜利,必须快速干掉敌人的先锋部队。

这是唯一的选择,再无选择。

两军对垒于淝水两岸,战事一触即发。

此时,谢玄派人对苻融提出一个“好建议”:能否退后一些,然后我们决一雄雌,如何?

此事,苻融不敢做决定,请示苻坚。苻坚回答道:大胆后退,趁着敌人渡江一半的时候,直接攻击,杀死的淹死的将会不计其数。

苻坚还是看过不少书的,因为历史中有“渡江一半攻击成功”的案例。

好,就这样执行!

但是,苻坚等人绝不会想到,他们的后方有一个巨大的BUG。

当晋军渡江一半的时候,前秦军队后面突然出来了一些声音“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是被俘虏的“降将”朱序等人的杰作。

刹那之间,秦军大乱,东晋的北府兵快速渡河。

一场血雨腥风开始了,本来论单兵素质,北府兵就高一筹,加上有着出色的将领,加上秦军大乱,秦军被杀得人仰马翻。

苻坚等人也开始跑。前面的二三十万大军一跑,后面的队伍,啥也不说了,也开始跑。

一切说明,人多没有用,组织不起来就是乌合之众。

追杀到最后,苻坚听到风吹草的声音,听到空中鹤声,都以为是追兵,这就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

东晋大胜前秦的消息传到建康时,谢安正在下棋,看完捷报,继续下棋。客人问:“怎么了?”谢安淡淡地说道:“孩儿们胜利了!”

这个下棋的客人直接被震撼了!

此役过后,谢家成为东晋第一士族门阀,继琅琊王氏、高平郗氏、颍川庾氏及谯国桓氏之后成为东晋王朝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

何谓当轴士族?就是能影响王朝运行的士族。

后来,人们常常用“王谢”代表那些有影响力的贵族门阀。

1975年6月18日,伟人和人谈起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说道:“谢安文韬武略,又机智,又沉着,淝水之战立了大功,拖住桓温也立了大功。两次大功是对维护统一的贡献。桓温只是个野心家,想当皇帝,北伐就是做样子.....

360截图20221217205727256.jpg
破晓君对谢安此人印象很好,感觉他像是个诸葛亮般的人物,甚至比诸葛亮都高明。伟人说的谢安的两大功劳,破晓君非常认同。

让人更惊讶的是,当司马曜渐渐成长,需要完全掌控权力,对功高盖主的谢安有了意见的时候,谢安并没有贪恋手中的权力,而是主动交出权力,退出仕途。这份胆略和气魄,确实让人敬佩!


转载自今日头条:蓝风破晓(已获作者授权)


蓝风观史

写了 20 篇文章,拥有 1391 颗灵石,被 2 人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官方QQ群
扫码下载AP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