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说唐演义全传)第18页
叔宝遵母命,回身叩拜张氏,张氏跪下,对拜四拜。
秦母问道:“你在外作何勾当,至今方回?”叔宝将潞州府颠沛,远配燕山,得遇姑父姑母,前后事情,细说一遍。
秦母道:“姑父作何官职?姑母可曾生子否?”叔宝道:“姑父作幽州大元帅,镇守燕山。
姑母已生表弟罗成,今年十四岁了。”
秦母大喜。
又说受单雄信大恩,如何得报?到了次日,有樊虎等众友来访,叔宝迎接,相叙阔别之情。
叔宝就取罗公那封荐节,自己开个脚册手本,戎装打扮,带两根金装锏,往唐璧帅府投书。
这唐璧是江都人,因平陈有功,官拜黄县公开府仪同三司,山东大行台兼济州节度使,是日放炮开门,升堂坐下。
叔室将文书投进,唐璧看了罗公荐书,又看了秦琼手本,叫秦琼上来。
叔宝答应一声,就上月台跪下。
唐璧抬头一看,见秦琼身高八尺,两根金装锏拿于手中,身材凛凛,相貌堂堂,有万夫莫敌之威风。
唐璧大喜,对秦琼道:“我衙门中大小将官,都是论功行赏。
今权补你一个实授旗牌官,日后有功,再行升赏。”
秦琼叩谢。
唐璧令中军给付秦琼旗牌官服色,点鼓闭门。
秦琼回家,就有营下二十多军士,各拿手本,到宅门叩见秦爷。
叔室虽为旗牌官,唐璧却待为上宾,另眼相看。
过了四个月,正值隆冬天气,唐璧叫秦琼至后堂说道:“你在标下,为官四月,不曾重用。
来年正月十五日,长安越国公杨爷六旬寿诞,今欲差官送礼,前去贺寿。
因天下荒乱,盗贼生发,恐路中有失。
我知你有兼人之勇,能当此任,你肯去么?”叔宝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小人焉有不去之理?”唐璧大喜,叫家人抬出卷箱来,另取一领大红毡包,一张礼物单。
唐璧开卷箱,照单检点,付秦琼六色,计开:圈金一品服五色,讨十套;玲珑白玉带一围;夜明珠二十颗;马蹄金二千两;寿图一轴;寿表一道。
话说越公杨素,乃突厥可汗一种,又非皇亲,如何用寿表贺他?这里有个缘故:因他在隋朝大有战功,御赐姓杨,出将入相,宠冠百僚;又因废太子,立了晋王,内外官员,皆以王侯事之;故差官送礼,俱用寿表。
唐璧赏秦琼马牌令箭,又令中军选两名壮丁健步,服侍秦琼。
秦琼回家,拜辞老母,秦母见叔宝又要出门,眼中流泪道:“我儿,我残年暮景,喜的是相逢,怕的是别离。
你回家不久,又要出门,使我老身倚门而望。”
叔宝道:“儿今出门,非昔日之长远,明年二月,准拜膝下。”
说罢,别了老母妻子,令健步背包上马而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回 英雄混战少华山 叔宝权栖承福寺叔宝与健步上马长行,离了山东、河南一带地方,过了潼关,来到华阴县少华山。
贝见这山八面嵯峨,四围险峻。
叔宝便吩咐两个健步道:“你们后来,待我当先前去。”
那两人晓得山路险恶,内中恐有强人,就让叔宝先行。
他们来到前山,只听得树林内一声呐喊,闪出三四百喽罗,拥着一个英雄,貌若灵官,髯须倒卷,二目铜铃,横刀跨马,拦住去路,大叫道:“要性命的,留下买路钱来!”吓得两名健步尿屁直流,叫声:“秦爷,果然有强人来了,如何是好?”叔宝道:“无妨,你们站远些。”
遂纵马前进,把双锏一挥,照他顶梁门当的一锏,那人就把金背刀招架。
两人斗了七八回合,叔宝把双锏使得开来,躔躔的有如风车一般,那人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刀之力,渐渐抵敌不住。
那些喽罗见了,连忙报上山来。
山上还有两个豪杰:一个是叔宝的通家王伯当,因别了谢映登,打从此山经过,也要他买路钱,二人杀将起来,战他不过,知他是个豪杰,留他入寨。
那拦叔宝的叫做齐国远,山上陪王伯当吃酒的,叫做李如珪,二人正饮之间,忽见喽罗来报说:“齐爷下山观看,遇见一个衙门将官,就向他讨长例钱,不料那人不服,就杀了起来了,不上七八回合,齐爷刀法散乱,敌不过他,请二位爷早早出救。”
二人闻言,各拿兵器,跳上战马,一齐出了宛子城,来到半山。
王伯当看见下面交锋,好像秦叔宝,恐怕伤了齐国远,就在半山大叫道:“秦大哥,齐兄弟,不要动手!”此山有二十余里高,就下来一半,还有十余里,虽高声大叫,无奈此时两人交战,一心招架,那里听得叫唤?不一时,两匹马走到前面,王伯当叫道:“果然是叔宝兄,齐兄弟,快住手了,大家都是相好朋友。”
叔主见是伯当,遂住了手。
当下伯当请叔宝进到山寨,叔宝到了山寨,健步两人已经吓坏,叔宝道:“你两人不要惊怕,这个是外人,乃是相好朋友。”
二人方才放心。
王伯当道:“是你的从者么?”秦叔宝道:“是两个健步。”
李如珪吩咐手下,抬秦爷的行李到山,大家一同上少华山,进宛子城,入聚义厅,摆酒与叔宝接风。
王伯当道:“自从仁寿元年十月初一日,在潞州分乎,次日洞单二哥到工小二隅中来奉拜,兄长已行。
单二哥又有胞兄之变,不得追兄,我与谢映登各各分散。
后来闻兄遭了一场官司,因路程遥远,不能相顾,今日幸得相逢,愿闻兄行藏。”
叔宝就把前后事情,说了一遍,并指出今奉唐节度差遣赍送礼物,赴正月十五日,到长安杨越公府中贺寿。
因问伯当缘何在此,伯当道:“小弟因过此山,蒙齐李的弟相招,故得在此。
今日遇见兄长进长安公干,小弟欲陪兄长同往,乘势看灯如何?”叔宝道:“同往甚妙!”齐国远、李如珪二人齐道:“王兄同往,小弟亦愿随鞭镫。”
叔宝闻言,不敢应承,暗想:“王伯当偶在绿林走动,却是个斯文人,进长安还可,这两个乃是卤莽之夫,进长安倘有泄漏,惹出事来,连累于我,如何处置?”一时沉吟不语。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