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说唐演义全传)第3页
重用一个宇文述,叫做小陈平,晋王曾荐他为州刺史,因欲谋议密事,故留在府。
又有左庶子张衡,一同谋议。
这宇文述有一子,名叫化及,后篡位灭隋于扬州,称许王。
当时晋王与一班心腹,谋夺东宫之事。
宇文述道:“大王要谋此事,还少三件大事。”
晋王忙问道:“是那三件大事?”未知宇文述说出甚么事来,且听下因分解。
第二回 谋东宫晋王纳贿 反燕山罗艺兴兵
宇文述道:“大王,那第一件:皇后虽不深喜东宫,然还在两便,必须大王做个苦肉计,动皇后之怜,激皇后之怒,以坚其心。
第二件:须要一位亲信大臣,言语足以取信于上,平日间进些谗言,临期一力撺掇。
这便是中外夹攻,万无一失。
第三件:废斥东宫,是件大事,若没罪恶,怎好废斥?须是买他一个亲信,要他首发。
无事认有事,小事认大事,有了此证见,他自分辩不得。
大王行了这三件事,即不怕他不废。”
晋王道:“我自准备,只要足下为我谋之,他日功成,富贵共享。”
自此晋王不惜资财,从朝中宰相起,下至僚属,皆有厚赠,宫中宦官世侍,皆赏重赐,只有唐公说人臣不敢私交,不受晋王礼物。
时有大理寺卿杨约,乃越公杨素之弟,与宇文述是厚交好友。
一日,宇文述往拜杨约,将奇珍异宝,许多礼物送上。
杨约把礼物看了,问道:“仁兄这礼物从何处得来?小弟从未尝见这等异宝。”
宇文述道:“弟乃武夫,如何有这些宝贝?此是晋王有求于兄,故托弟送上。”
杨约道:“晋王之物,弟如何敢领?”宇文述道:“仁兄且收入,还有一场大富贵送与令兄,肯容纳否?”杨约道:“请教。”
宇文述道:“仁兄知东宫不欲令兄久矣!他日得登大位,自有所用的臣,岂肯使令兄专权乎?况权高招谮,今之低首于昆玉之下者,安知他日不危及贤昆玉乎?今幸东宫失德。
主上有废立之心,若贤昆玉在主上面前肯进言语,废东宫而立晋王,则晋王当铭于肺腑,才算得永远悠久的富贵,仁兄以为何如?”杨约道:“兄言固是,容弟与家兄图之。”
言讫,宇文述辞去。
到次日,杨约来见杨素,假作愁容,杨素忙问为了何故,杨约道:“前日东宫护卫苏孝慈道:‘兄长过做太子,太子道,必杀老贼。’
我愁兄长者,恐遭危耳!”杨素道:“他怎奈何我?”杨约道:“太子乃将来人主,若有不测,身命所系,岂可不作深虑?”杨素道:“据你意思,还是谢位避他?还是改心顺他?”杨约道:“谢位失势,顺他不能释怨。
只有废他,更立一人,不惟免祸,还有大功。”
杨素抚掌道:“不料你有此奇谋,出我意外。”
杨约道:“这事宜这不宜迟,若太子一旦用事,祸无日矣!”杨素点头会意。
于是杨素在隋主面前,说晋王好,东宫歹,一齐搬出。
隋主十分听信,皇后亦为晋王所惑,她认晋王为孝顺,时时进些谗言,使太子如坐针毡。
宇文述又打听东宫有个幸臣,唤作姬戚,与段达相厚。
宇文述符金宝托段达买嘱姬戚,要何太子动静。
自此积毁成山,按下不表。
且说靠山王杨林,统兵五万,直抵冀州。
那领兵前来攻打冀州的大将罗艺,字廉庵,父名允刚。
北齐因他功高,远封在燕山,世袭燕公。
罗允刚中年早亡,罗艺年少,就袭了燕公之职。
他为人刚勇,能使一杆滚银枪。
夫人秦氏,乃亲军护卫秦旭之女,结发二十年,尚未生子,甚是忧闷。
当时罗艺夫妇,闻秦旭父子被杨林所困,尽忠死节,夫人一哭几绝。
后闻杨坚篡位,灭了周主,罗艺得了此报,正欲复仇,遂起兵十万,进犯河北冀州等处。
忽报隋主着杨林领兵五万前来,罗艺遂领兵前来迎敌。
那杨林的先锋是四太保张开,七大保纪曾,二人正行,忽报罗艺兵马挡住去路。
张开闻报,飞马向前,见阵前一员大将,面如满月,髯须甚美,张开知是罗艺,便举蛇矛,分心就刺,罗艺挺枪来迎,战不数合,罗艺逼开蛇矛,扯起银花锏打来,正中后心,张开吐血伏鞍而走。
纪曾大怒,举斧劈来,罗艺回马便走,纪曾在后追赶,罗艺看得亲切,将坐骑一磕,那马忽失前蹄,纪曾舞斧砍下,罗艺举枪一晃,向纪曾咽喉一枪,挑于马下。
这是罗家“回马杀手独门枪”,罗艺挥兵杀来,有数里之遥。
杨林大军已到,闻得锏打张开,枪挑纪曾,登时大怒。
催兵前进,到了九龙山,扎下营寨。
次日摆齐队伍,亲出营前对阵。
罗艺见杨林白面黄眉,髭须三绺,勒马横枪,立于旗门之下,遂叫道:“杨林,你如何贪心不足,灭北齐,废周主?今必欲灭你邦家,吾之愿也。”
杨林道:“罗将军,你之所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古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而今天时在隋,故一战而定北,再战而平陈,四海咸平,边疆敬服。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