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平山冷燕(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第3页

奉温纶於咫尺,尽睹天颜有喜;感湛露之均霑,咸知帝德无私。

传宣锡命,彤弓明中心之贶;匐伏进见,天保颂醉饮之恩。

誓竭媚兹将顺,然君曰俞,臣曰咈,人惭献谄,愿言不醉无归。

然左有监、右有史,谁敢失仪。

君尽臣欢,尊本朝故事,敕赐赋醉学士之歌;臣感君恩,择前代良谟,慷慨进疏狄仪之戒。

真可谓明良际遇,鼓钟笙瑟,称一日祥云龙虎之觞;天地泰交,日月同陵,上万年悠久无疆之寿。

君臣们饮够多时,阁臣见乐奏三阕,酒行九献,恐群臣醉后失仪,因离席率领群臣跪奏道:「臣等蒙圣恩赐宴,亦已谨卜其昼,醉饱皇仁。

今恐叨饮过量,醉后失仪,有伤国体,谨率群臣辞谢。

天子先传旨平身,然后亲说道:「朕凉薄之躬,上承大统,日忧废堕,赖众先生与诸卿辅弼之功。

今幸海内粗安,深感祖宗庇佑,上天生成。

前钦天监臣奏象纬吉昌,归功於朕,朕惧不敢当。

众卿不谅,复表扬称颂,朕实无德以当此,益深戒惧。

然君臣同德同心,於兹可见。

因卜兹春昼,与诸卿痛饮,以识一时明良雅意。

此乃略去礼法而叙情义之举。

虽不敢蹈前人夜饮荒淫,然春昼甚长,尚可同乐,务期尽欢。

纵有微愆,所不计也。

」阁臣奏道:「圣恩汪洋如此,真不独君臣,直如父子矣。

臣等顶踵尽捐,何能报效,敢不领旨。

」天子又道:「朕见太祖高皇帝每宴群臣,必有诗歌呜盛。

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昨见诸臣贺表,句工字栉,多有奇才,真可称一时之盛。

今当此春昼,夔龙并集,亦当有词赋示后。

今日之盛,方不泯灭无传。

」阁臣奏道:「唐虞赓歌,禹稷拜扬,自古圣帝良臣,类多如此。

圣谕即文明之首,当传谕群臣,或颂或箴,或诗或赋,以少增巍焕之光。

」天子闻奏甚喜。

正谈论间,忽见一双白燕从半空中直飞至御前,或左或右,乍上乍下。

其轻盈翩跹之态,宛如舞女盘旋,十分可爱。

天子停目视之,不觉圣情大悦。

因问道:「凡禽鸟皆贵白者,以为异种,此何说也?」阁臣奏道:「臣等学术短浅,不能深明其故。

以愚陋揣之,或亦孔子所称「绘事后素」之意。

天子点首嘉歎,因复问道:「白燕在古人亦曾有相传之佳题咏否?」阁臣奏道:「臣等待罪中书,政务倥偬,词赋篇章实久荒疏,不复记忆。

乞宣谕翰林诸臣,当有知者。

天子未及开言,早有翰林院侍读学士谢谦出班跪奏道:「白燕在汉唐未必无作,但无佳者流传,故臣等俱未及见。

惟本朝国初,时大本七言律诗一首,摹写工巧,脍炙一时,称为名作。

后袁凯爱之,慕之,又病其形容太实,亦作七言律诗一首和之。

但虚摹其神情,亦为当时所称,甚至有以为过於时作者。

此虽嗜好不同,然二诗实相伯仲。

白燕自有此二诗以立其极,故至今不闻更有作者。

」天子问道:「此二诗卿家记得否?」谢谦奏道:「臣记得。

」天子道:「卿既记得,可录呈朕览。

」遂命近臣给与笔札。

谢谦领旨,因退归原席,细将二诗录出,呈与圣览。

近臣接了,置於龙案之上。

天子展开一看,祇见时大本一诗道:春色年年带雪归,海棠庭院月争辉。

珠帘十二中间卷,玉剪一双高下飞。

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

江湖多少闲鸥鹭,宜与同盟伴钓矶。

袁凯一首道: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榭见应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