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平山冷燕(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第90页

山显仁东边太师位坐了,王衮西席相陪。

燕白颔、平如衡坐於下面客席。

饮过三杯,王衮即开谈道:“学生今日奉屈老太师与状元、探花者,非为别事,因昨日蒙圣恩面谕,人才难得,不可处之不得其当。

山老太师有二位奇才闺秀,实系天生。

今科又遇状元、探花二位名世奇英,定从嶽降。

况年相近面貌相仿,可谓聚淑人君子於一时。

若不缔结良姻,以彰《关雎》、《桃夭》之化,不足显朝廷爱才之盛心也。

故特命学生恭执斧柯,和合二姓,故敢奉屈,以宣天子之命。

老太师与状元、探花,礼宜遵旨谢恩。”

山显仁道:“圣命安敢不遵。

但陈人联姻新贵,未免抱不宜之愧。”

燕白颔心中虽要推辞,却一时出口不得。

惟平如衡十分着急,因连连打恭说道:“勿论圣上鸿恩所不敢辞,即老恩师严命,岂敢不遵?况山太师泰山之下得附丝萝,何幸如之!但恨赋命凉薄,已有糟糠之聘。

风化所关,尚望老师代为请命。”

王衮道:“探花差矣。

守庶民之义,谓之小节﹔从君父之制,谓之大命。

孰轻孰重,谁敢妄辞!”平如衡道:“愚夫愚妇立节,圣主旌之,非重夫妇也,重敦伦也。

门生之聘,谓门生之义,则轻则小﹔谓朝廷之伦,则重则大也。

尚望老师为门生回天子。”

王衮道:“事有经亦有权。

从礼力经,从君为权。

事有实,亦有虚。

娶则为实,聘尚属虚,贤契亦不可固执。”

山显仁见二人互相辨论,因说道:“王老先生上尊君命,固其宜也。

平探花坚欲守礼,亦未为不是。

依老夫看来,必须以此二义上请,方有定夺。”

王衮与平如衡一齐应道:“是,明早当同入朝请旨。”

燕白颔听见说请旨,因说道:“门生亦有隐情,敢求老师一同上请。”

王衮道:“探花已聘,尚可公言。

状元隐情何以形之奏牍。

这个决难领教。”

燕白颔遂不敢再言。

大家又饮了几杯,遂各自散去。

到了次日,王衮果同了平如衡入朝面圣。

不期扬州知府窦国一,因平如衡中了会魁探花,与冷大户说知,叫他速速报知女儿定亲之事。

自家在扬州做了四年知府,也要来京中谋复原职。

因讨了赉表的差,竟同冷大户赶进京来。

到了京师,冷大户竟到山府去见女儿。

窦知府这日恰恰朝见,在朝房劈面与平如衡撞见。

平如衡忽然看见,满心欢喜道:“窦公祖几时到京?恰来得好,有证见了。”

因引与王衮相见道:“门生的媒就是窦公祖做的。”

窦知府忙问道:“探花已佔高魁,为着何事,忽言及斧柯?”平如衡道:“晚生蒙圣恩赐婚,因已有聘,面圣恳辞。

今恐无据,圣主不信,恰喜公祖到来,岂非一证!”窦知府道:“原来如此,候面圣时,理当直奏。”

王衮道:“探花苦辞!固自不妨,祇可惜辜负圣上一段怜才盛意。”

窦知府道:“请教王大人,圣上怎生怜才?”王衮道:“圣上因爱探花有才,又爱山阁老令嫒有才,以才配才,原是一片好意,非相强也。

探花苦苦推辞,岂非辜负其意乎?”

窦知府听了着惊道:“圣上赐婚探花者,莫非就是山阁臣之女山黛么?”王衮道:“不是山黛,是第二位义女冷氏。”

窦知府听了大笑道:“若果是义女冷氏,王大人与探花俱不消争得,也不必面圣。

请回,准备合卺。

我学生一向还做的是私媒,如今是官媒了。”

王衮与平如衡俱惊,问道:“圣上赐一婚,晚生定一婚,二婚也,为何不消争得?”窦知府道:“圣上所赐者,此婚也。

探花所定者,此婚也。

二婚总是一婚,何消争得。

探花你道山相公义女是谁?即冷绛雪也。”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