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匹(清代白话长篇小说)第54页
陈与权已知此处安身不牢,只得听凭驱遣。
那知到得岭上,虽有个草庵,却在荆棘丛中不通往来的去处。
快手把两人送入庵中,匆匆而去。
陈与权看那草庵,四壁欹斜,风雨不蔽,板牀折足,土灶无烟。
清早饿到临晚,腹中甚馁,空山野径,鬼哭猿啼,并无寸草可食。
次日等客商过往,老着脸哀求救济,自言中过举人,因昧心吞占,遭此恶报。
众客商怜他,往往赠些干粮。
苟延了月余,一日忽见刘天相蓬首垢面,忽然入室,厉声泣道:“我当日负心,死固无怨,今日你也负人恩德,须偿还我命来!”说罢,倏然不见。
陈与权骤发大病,是夜暴亡。
乔氏亦享用半生,吃不得恁般狼狈。
不隔数日,相继饿死。
可惜好个陈与权,枉费了数载机谋,依然死于南雄岭上,可知天道可还,报施最巧,只因他两人昧了一点本心,忘恩负义,遂有如此之报。
诗云:十年前在南雄岭,十年后向南雄住。
中间数载享膏腴,不记前番风雪处。
负他青眼十分恩,锱橐田园悉我踞。
苍苍报施转睫间,来处来从去处去。
却说曾九功处置了陈与权,恢复了干家产业,并为周氏尼姑装佛造殿,恩怨已明,夙志既遂,便有急流涌退之意。
未几,忽报干浚郊已中了第五名会魁,到得殿试后,又报了二甲第一,选授翰林院编修。
曾九功喜跃如狂,登门庆贺,既而想道:“干兄儿子既贵,家园复整,锦旋在即,欢聚不遥,可谓得志矣。
但我原系词林,今改调外职,非我素愿,不过欲明恩怨耳。
今志已遂,何必碌碌仕途,沉沦宦海。
莫若退归林下,优游自得,岂不贤于金紫?况干兄本无报怨之心,我此番举动,大非干兄之意。
不即退而避去,更待何时!”
志念既决,即往省城,面谒抚、按,交还印绶,恳其题疏另补。
抚、按俱说:“贵府才品端凝,青年敏练,正宜共辅太平,何以乞休恁早?”曾九功道:“卑职性好山林,志安淡泊,专城之寄,实不胜任。
敢求老大人俯赐题黜,不胜铭感。”
抚、按只是不许。
曾九功便将文凭印绶,送置案头,飘然而去。
归到南雄府署,收拾行装,同陆小姐径回山东不题。
再说干白虹父子,在京甚是荣耀。
一日天子见干浚郊冲年英俊,龙颜大悦,命入内宫赋诗。
各院嫔妃,见干浚郊风流年少,尽皆倾爱。
罗巾命咏,纨扇求诗,赐花赐酒,宠赠尤多,三十六宫,尽皆游遍。
天子问道:“卿年几何?可曾娶否?”干浚郊回奏道:“臣年才一十七岁,己聘太守欧阳健之女,尚未成婚。”
天子道:“既有所聘,自当即赋宜家,赐尔明日完婚,朕当助彩。”
干浚郊叩头谢恩而出。
随即报与欧阳健,次日准备成亲,奉旨颁赐金花彩缎,各官庆贺。
到得吉时,花灯鼓乐,到院相迎。
干浚郊坐下高头骏马,绣旗黄盖,银瓜朱棍,穿着大红吉服,乌纱帽上两朵银花,联着莲花白面,犹如玉洞仙郎。
迎至欧阳府中,引出一位小姐,袅袅婷婷,珠辉玉映,立于氍毹之上,双双交拜。
行礼已毕,共绾红丝,罗扇轻携,纱灯簇拥,送入洞房深处。
是夜带解同心,枝交连理,锦被忽翻春浪,高堂乍敛残云。
明日具疏告假,回乡省母。
圣旨嘉其孝义,准假一年。
干浚郊大喜,辞别岳丈,即同父亲收拾出京。
各官饯送,自不必说。
一到山东,曾九功设饯相迎,干白虹惊讶道:“老弟在粤中做官,如何又在家里?”曾九功告以乞休之故,将干白虹父子款留两日,后日匆匆起程。
曾九功远道相送,挥泪而别。
干白虹父子不分昼夜,赶到家乡,夫妻母子相逢,一番悲喜,不言可知。
干白虹问及:“陈与权何往?”丽容详述曾九功报怨之事。
干白虹愀然不乐,寻至南雄岭上,将陈与权尸骸具棺盛殓,买地安葬,广植松揪。
另建一所观音庵,托个僧人,照管坟墓,侍奉香火。
此皆干白虹不忘故交,不念旧恶的厚处。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