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游记(明朝出现的四种神魔小说合称)第10页
翁曰:“养生无他,但虚其心,实其腹足矣。”
钟离曰:“何谓虚其心,实其腹?”翁曰:“心为一身之主,念其本末,洞洞空空,原无一物;自人累于物欲,而虚者始实,必却其欲,反其原,则虚者虚,而神在万物之表矣。
腹者精之开,究其始生,保合完固,毫无渗漏。
自人得形于色,而实者始虚,必固其精,窒其憋,则实者常实,而精在不损之天。
二者完全,则老者可童,少者可寿;可以身游紫府,可以名书玉册,岂曰仅仅养生已哉。”
钟离闻其言,顿大悟曰:“若非仙翁提醒迷途,几于一身终陷尘网!”即以师事老人。
老人以长生秘诀、金丹火诀、青龙剑法,悉授钟离。
次日辞归,老人指以路途,回顾庄房,不见其处。
钟离叹曰:“真异人也!”乃寻归路望家而去。
飞剑山嵎斩虎
却说钟离得老人指示回至家中。
先是其家人闻具与北蕃战败,踪迹杳然,皆以其殁于军中,举家号哭挂孝。
至此突归,一家欣喜无限。
问其败阵根由,离备言其故。
及至单骑自逃,迷失山谷,胡僧引路,仙翁传道数端。
其家人曰:“当日诞生,曾有异光数丈之端。
能言,又有身游紫府,名书玉册之句,固知当有异常之遇,不应死于剑戟之中也。”
乃设大筵庆贺,尽欢而罢。
居数日,钟离思败阵私归,朝廷若闻,必深加罪。
今得仙剑之道,时刻不离,乃欲问迹修真,适其兄钟离简者,亦仕汉为郎中,性素慕道,弃职旧家。
闻权之言,喜而不寐,即欲与之同行。
权乃辞家别眷,披道服,执拂尘,两角带髻,二人飘然竟投华山三峰而去。
道经小溪,见白鹭立山涧边浴水,权谓简曰:“凫之头何短?鹭之颈何长?欲断彼续此,其可能乎?吾以天下之事,其不可长短者固多也。
吾人诚然识破机关,至道即在眼前,天地皆吾掌握。
但世人情欲难割,所以大道不达也。”
议论未终,忽闻喊声大震。
视之乃众人逐虎也。
那虎生得肉额金睛,威猛无比,屡屡出山伤人。
有一寡妇之子,年十余岁,一日同仆入园取果,为虎噬之,其母痛恨至极,竟讼于县。
县令哀其情切,令猎户率居民捕之。
众人长枪短械,鸣锣围至山下。
其虎在山大吼一声,奔腾下岭,连伤数人。
咬牙咆哮,依负南山之阳而立。
但见逐虎之人,大半惊倒在地。
其中有勇敢之士,亦徒攮臂观望,不敢向前。
适二人至其处,众人看见钟离身体魁梧,状貌清奇,乃相谓曰:“若得此人共搏此虎,不难得也。”
中有一人曰:“彼道者,以救人为本,何不迎之。”
众人皆至权前求助曰:“此虎伤害多人,本县出令剿捕,其虎勇猛难当,见今又在数人,负嵎而立。
伏望道长仁慈助力,与民除害。”
权闻言未及答,其兄简谓之曰:“孽畜如此作害,汝云已得青龙剑法,何不试之?”权曰:“诺。”
即取剑在手,大喝一声,望嵎掷去。
那虎大叫一声,鲜血淋漓,坠于山下。
众人称异,齐至拜谢。
请问其姓名,钟离笑而不答,但收剑归鞘。
兄弟自相谈论而去。
点金济众成仙
二人行了数日,不觉来到华山。
见其山接连天日,吞吐云霞,果是名贤隐迹之乡,仙子传真之处。
有诗为证。
诗曰:山耸霄汉外,云里路苕峣;
瀑布流千丈,如铺练一条。
下有栖心窟,横安定命桥;
巍巍镇世俗,华山名独超。
又诗云:
突兀三峰接九天,云霄深处即神仙;
分明指汝超凡路,何事男儿到此边。
兄弟寻至三峰,结草为庐,日夕修炼,期年之内,未见成功。
一日出游,见贫人填路,问其故。
曰:“乃年岁不登,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
权叹息久之。
回至山中,言于简曰:“饥谨荐至,民不堪生,殊为可悯。”
简曰:“济人利物,仁人之心。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