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四游记(明朝出现的四种神魔小说合称)第70页

菩萨把那小龙项下明珠摘了,将杨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一拂,吹口仙气,喝“变”,那龙变出原来马匹。

又吩咐:“成功之后,超越凡龙,还你金身。”

菩萨教悟空:“领他去见三藏。

我回海上去也。”

行者才落云头,带马来见三藏,道声:“师父,有马,这是菩萨把涧里的龙化做我们的白马。

鞍辔俱全。”

三藏望空拜谢。

行者收拾前行;径投大路而去。

不觉红日西沉,三藏勒马遥观,楼台隐隐,殿阁沉沉。

行者道:“赶去那里借宿。”

三藏欣然从之。

策马前行,直至山门者,长老下马,行者牵了,进入山门,见那殿上书四个大字,是“观音禅院”。

三藏即登殿门,俯伏台前,倾心祷祝。

礼拜已毕,众僧请入方丈奉茶。

只见两个小童,挽着一个老僧,年有二百七十岁,出来相见,礼毕,只叫献茶。

小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有三个法蓝镶金茶盅。

三藏夸爱不尽。

老僧道:“老爷来自东土。

可有宝贝借观。”

三藏道:“我东土无甚宝贝,就有不能带得。”

行者在旁道:“师父,日前包袱那领袈裟,不是宝贝?拿出与他一看。”

老僧听说袈裟也来卖弄,遂命取来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

行者道:“你且收起,我也取出来看。”

三藏止住:“不要与人斗富,恐生不测。”

行者道:“放心,放心!”急忙把个包袱解开,取出袈裟抖开,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众僧见了,无不夸赞。

那老和尚见这宝贝,果然动了奸心,上前跪下,眼中垂泪,道:“我弟子没缘,这件宝贝方才展开,天色晚了,奈何眼目昏花,不能看得明白;长老若是放心,教弟子拿到后房,仔细一看,明早送还老爷西去。”

三藏意在狐疑。

行者只管递与。

老僧却吩咐众僧扫净禅堂,安设铺盖,送了师徒去睡。

那老僧不肯还此衣,即唤心上徒孙言曰:“我喜这个宝贝,只是无法可谋。”

徒孙道:“莫若舍那三间禅堂,放起火来,连马焚之,就是我们传家之宝。”

当夜一拥搬柴,把禅堂前后围绕不通,安排放火。

三藏师徒安歇已定,那行者虽睡,却是灵通,忽听外面人走不住,喳喳柴响,心中疑惑,悄悄变一蜜蜂。

只见众人僧搬柴运草,已围禅堂,只等放火。

行者暗道:“果中师父之言!”行者一筋斗,跳上南天门里,寻见广目天王,言借辟火罩儿,保护唐僧。

天王不好却他,将罩递与行者,须臾,按落云头,径到禅堂房屋,罩住了唐僧与白马行李。

他到后面方丈上坐着,护那袈裟。

看那些人放火起来,他便捻诀念咒,吹一口气,须臾风狂火盛,把一座观音院处处烧得通红。

不期火起之时,惊动黑风洞里妖精。

纵起云头,直至烟火之下,急入里面时,见一领锦襕袈裟。

他即趁火打劫,转回云头,竟转东山而去。

行者取了辟火罩,送上天门,交付广目天王,辞别堕云,只见太阳星上。

变做蜜蜂,飞入禅堂,现出本相,叫声:“师父天亮!”三藏才醒,穿衣起身,只见照壁红墙,楼台殿宇尽皆煨烬。

三藏大惊道:“我怎不知?”行者道,“他众人弄人烧死我们,谋我袈裟。

我去弄风回火,烧他还礼,所以保护禅堂,未曾惊动师父。”

三藏道:“袈裟何在,敢莫烧了?”行者道:“那放袈裟的方丈无火,我去拿来。”

行者牵马挑担出了禅堂,径往方丈。

众和尚见禅堂烧了,如今又讨袈裟,众皆悚惧,那老和尚见烧了房屋,又寻袈裟不见,正在万分焦躁之处,一闻唐僧来取袈裟,进退无方,寻思无计,撞墙而死,三藏心中烦恼,懊悔行者不尽,却在上面念动那咒。

行者头疼跌倒在地,只叫:“莫念,管取袈裟还你。”

众僧跪下劝解。

三藏才住不念。

行者忖量半晌,问道:“你这里可有什么妖精?”院主道:“我这里正东南二十里,有座黑风山黑风洞,内有一个黑大王,我这老死鬼,常与他讲话,便是个妖精,别无甚物。”

行者笑道:“师父放心,不须讲了,一定是那妖望见火光,趁风掳去,等我老孙去寻他一寻。”

即唤众和尚过来,道:“你等好生伏侍我师父,看守我白马,倘有一毫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看看。”

他掣出棍子,照这火烧的砖墙扑的一下,打得粉碎,又震倒了七八层墙。

众僧见了,吓得一齐磕头,都叫:“爷爷放心前去,我等决不敢怠慢。”

行者急纵筋斗,径上黑风山去。

不知袈裟有无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诗曰:西天取经事堪夸,盘蛇愁涧路途赊;

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观音收伏黑妖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