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西游记(明代西游记续书之一)第15页
不见妖精,飞至里面。
另有一个石室,器皿俱全,多是天工石成的。
猛见两个经包摆在几上,有一个小妖看守。
行者不敢伤他的性命,用手一指,叫声“定”!那个小妖如同泥塑,慌忙取了经包,出得门来。
八戒一见大喜,接了宝典道:“好造化。
不动干戈,不费气力,到了我们的手。
快见师父去。”
他两个下得山来,笑嘻嘻望东而行。
再说那比丘在破庙中,慧眼一望,见行者、八戒得了假经,不知就里。
对灵虚道:“你去点醒他一番,着他师徒到这里来,交还真经走路。”
灵虚点点头儿,即出庙门,变了一个老人,持杖而来,道声:“师父,你手中拿的甚么东西?”八戒抬头见了一个老人拦住,正在肚中饥饿,要紧回路,大嚷道:“老头儿,走你的路,管我甚么东西?”行者定睛一看,知非常人,连忙喝住呆子。
上前施礼道:“老丈,何故问我们这包子?”老人见行者谦恭体态,回声:“和尚,老朽从这边来,见阁首立两个僧人,满面愁容,想必在那里等你们。
我见这位师父手中的包儿,未卜真假。”
行者听了,已晓得指迷的话;正欲再问,忽一阵香风,老人无影。
随风飘一条儿,上有两行字迹。
拾起一看:
忙离魔阁,急急东行。
真经宝典,前有分明。
行者惊异,回首见呆子摔了两块石片。
大笑道;“你手中的甚么东西?”八戒一见。
惊呆。
行者心彻明透,已知就里。
忙叫道:“快走,快走!同师父起身去。”
八戒满肚疑心,随了行者,走到阁中,唐僧见他两手空空,忙问情由。
行者即说入洞得经,半路变石的光景。
又取出老人的十六个字来。
三藏诵毕,望空拜谢。
收拾经包,牵了龙马,高阁东来。
未知真经如何找着,且听下回分解。
总批:
蠹鱼因久食书籍化成,所以用计者,拐骗;用术者,强夺:从无凶暴争闻之事。
正是“悟悟巧机缘上来”也。
第 六 回
蠹妖设计变蚕桑 蛙怪排兵拦柜担
幻皆物外幻,因是个中因。
不染眉间相,安惊梦里身?
黄粱真似假,蕉鹿假如真。
识得真空理,邪魔永不侵。
话说比丘僧到彼与灵虚子,变了僧道,在破庙内守着经相,见蠹妖变的道人也不敢来;只是唐僧们怎知经担在此,乃叫灵虚把木鱼儿敲动。
这木鱼声响,竟远入三藏之耳。
师徒们眼见汉子们往庙边去,这木鱼产又自庙来。
三藏道:“木鱼声响,定是庙内有僧道功课。”
乃走近前来,果见一僧一道在破庙内诵经,守着两个经柜。
三藏见了经柜,满心欢喜,便向比丘僧作礼道:“深谢二位师父看守经相,不为强汉得去。”
比丘僧道:“师父,想是东土取经圣僧,既得了宝经,何故不小心保护回去?西方地内,莫说善男信女,敬爱真经;便是飞禽走兽,也乐听闻;山精水怪,也思瞻仰。
必是师父们心生不净,以致妖邢。
虽说灵山脚下,诸怪不生;只恐你们心心生出。”
三藏拜谢道:“领教,领教。
弟子们却也不敢怠慢。”
比丘僧随叫行者们把经柜驮在马上,说道:“小僧们也是灵山会上去的,不及奉陪。
此往东土,直照大道而前行。
灵山离远,孽怪实多,好生小心防范。”
说罢,二人出门去了。
三藏方才叫行者:“看那里可有人家,化些斋饭充饥。”
行者道:“师父,且少忍片时,再走三二十里,自有顺路人家去化。”
师徒收拾前行。
却说蠹妖们计较道:“千载奇逢,遇着经文。
不说神仙字籍,我们若得钻入食了,可成仙过。
费了一备工夫,依旧与他们得去,怎肯干休?”老蠹妖道:“事也不难,看他们走路未曾得斋;不是身边有钞买馍馍饭食;定是募缘乞化。
此去前途有五十里无人烟僻路,我等再没变一处茅屋,待他们来欧担化斋:一壁厢变化些斋食与他们食;一壁厢乘空儿叫小的儿们钻入包柜内,随路食他经文可也。”
蠹妖计较了往前三十里荒僻林中,果然变得一处草屋茅檐:老蠹变了一个蚕桑婆子;两蠹妖变了两只蚕簸;众小蠹变了许多蚕虫,在簸中食桑。
却说三藏师徒们走了二三十里之路,八戒只叫:“饿了,且歇担化斋。”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