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西游记(明代西游记续书之一)第94页
丰衣足食乐陶陶,百千万却难遭遇。
因何违法作强梁,不做忠良居孝悌。
士农工商尽可为,纲常伦理天爵贵。
舍此不事聚山林,掳掠伤人无惮忌。
损名坏节人道隳,王法无私宁不畏。
忽如悔过恶因消,父母妻儿相共聚。
安分守己乐清平,宠辱无惊居福地。
山僧功课诵经文,老道与君说此义。”
老道说毕,见行者、八戒已去,乃辞别七情两个,回归石室,复了比丘、灵虚子。
相计较离了高山,转路前行,伺候唐僧师徒前进。
这七情、六欲两个,烧了山寨,散了喽罗。
下岭相议,进退两难。
虽说是听了道者好言,散伙不做非为。
但是势孤不能独立,一片盗心尤含糊不定。
他两个进前退后,正往石桥上走过。
只见松阴深处,道院堂中,隐隐有人在内诵念经文。
七情、六欲乃走入门内。
原来是唐僧师徒在内收拾经文,要起行。
一面三藏口内朗朗诵念经咒,见了他两人进院,惊怕起来道:“徒弟们,不好了。
强人又寻将来了。”
行者与八戒却晓得是道者善化他的,乃向三藏道:“师父,徒弟曾与你说过,这二位回心散伙,不复在岭为非。
休得惊怕。”
三藏道:“徒弟,你话虽说,我却见貌察情,看这二位面上犹带狐疑之色,不平之容。
只恐又似前假作谦恭。”
八戒道:“师父放心。
我徒弟的禅杖,料不哄他也。”
只见七情、六欲两个向三藏拜礼道:“圣僧师父,向来都是我等罪过,今不必提起。
只是方才两位道者说了一片好言语,怎教做功课。
我等虽然回心,散了众伙,只是这功课不得明白,望圣僧明白教我。”
三藏答道;“二位要明白这功课,乃是我僧家修心忏悔道场,课诵经典,建立功德。”
七情听了便问:“圣僧,你课诵是何经典?”三藏道:“这经典,那两个老道也曾闻他会诵,如何只说些词话?使二位改过意向还不定信,我小僧诵你听吧。”
三藏乃合掌,把个《心经》从头至尾朗诵一遍。
只诵到“无眼耳鼻舍身意。”
那六欲忽然大悟,双膝跪在地下道:“圣僧老爷,我明白这功课了。
家去做本分营业吧。”
七情道:“圣僧,我还不明白,求再功课一遍。”
三藏又把经念起,方才说“照见五蕴皆空”,那七情也跪倒说:“老爷,我也明白了,家去做个平等心肠人吧。”
两个欣欣喜喜,出门而去。
此时三藏方才安心定虑道:“徒弟们,我想如来宝藏,度化众生,真实不差。
只说这强人听了,便回心转意,不复生非。”
行者道:“师父,那里是强人听了回心,乃是师父一念志诚,课诵宝经。
暗地里自有神明保佑,不致与强人伤害,他自然不是远避,便是回心。”
三藏道:“徒弟,这事也只恐怕是侥幸遇着。”
八戒道:“师父,怎说是侥幸遇着?他回心远避,依我徒弟,还要他亲近奉承哩。”
三藏道:“悟能徒弟,我正喜他回心远避,你怎么说要他亲敬奉承。
这等入,巴不得他远避才是。”
八戒道:“师父,你可惜了这两卷经咒。
白念与他听,只落得他跪在地下,叫两声‘好’,‘明白了’。
若是徒弟,遂要他不是斋饭,便是馍馍。
不然好偏衫也奉承我一件。”
行者过:“呆子,挑经担,赶路吧。
莫要想把真经哄斋饭吃。”
八戒笑道:“师哥,此院静悄悄,不见个僧道在内。
想也是出外哄人的斋饭去了。
我们费了无限的心肠,脱离了蟒妖岭过来,这时节,把两卷真经哄得些斋饭充饥,何等样好。”
师徒正讲说打点经担挑出院门,只见一个头陀,生得相貌古怪.远从山南走到院里。
看见三藏,乃整襟敛容,上前相见。
三藏看那陀头,生得:
面如锅铁,貌似虬髯,额头高耸类番僧,两耳朵卷猹像猴子。
留半发倒披金勤,开四明短褶布袍。
手里拿着个蝇刷子左挥右拂,腰间系着个葫芦儿上尖下圆。
看他模样怎了,发除烦恼,想是主意留须表丈夫。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