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七国志(明代历史小说合集)第65页
匡章只以为开国有功,不思身入重地。
今昭王新立,降齐之城,依旧归燕。
匡章再欲如前经过,则见各城旌旗俱插燕国名号,守得铁桶一般,谁肯轻放?匡章无奈,过一城,只得苦战一城,直战得力尽筋疲,过一邑,杀一邑,直杀得铠破斧缺,急急杀到燕齐交界地方,而十万之兵,剩不得七八千矣。
不期这燕关重地,日夜提防,所守之兵比他处更多数倍。
齐师到此,渐渐少了,如何过得此关?匡章正在危急之时,束手无策,却喜燕王叫人飞马行了一扇硬牌来,上写着:燕、齐夙昔通好,今齐师伐燕者,为子之也。
今寡人一立,齐即班师,尚似未忘旧好。
所过城邑,不许拥师拦阻。
特示。
此牌一到,燕兵遵旨开关放行,齐师方得抱头鼠窜而去。
正是:师来何其雄,师去何其馁。
只因将帅贪,所以行兵诡。
匡章既出燕关,到了齐境,方才重振兵装,做出破燕得胜班师气象,归到临淄,朝见齐王。
齐王因他生擒子之,又掳掠了许多重宝,大遂其心,故后来昭王既立,降齐之民复叛归燕等事,俱不深究。
正是:臣奉君之欢,君隐臣之罪。
如此君与臣,亡国实无对。
却说昭王玉田初立,兵微将寡,日夜虑匡章来伐。
不期才出榜文,就聚十数万兵马,檄文发去,城邑尽归,胆更壮了,不怕匡章来伐。
过不得数日,又报匡章假称奉旨班师,竟连夜逃走。
昭王大喜,早有一班将士出位言于昭王曰:“匡章拥齐兵毁燕宗庙,迁燕重器,又浊乱燕宫,罪莫大焉。
今乘其逃归,大王何不下一令:所过城邑,紧紧拦阻;又下一令,令臣等率兵追赶,不出一月,可斩匡章之头献于大王。”
昭王闻言,踌躇不决,因问于相国郭隗。
郭隗道:“不可也。
齐乃大国,不可苟且图之。
匡章兵来,虽实意谋燕,然名则诛子之。
今闻大王之立,即班师而去,虽见势头不好,尚于大王未有伤也。
今若乘匡章之敝而杀之,齐王正在暴横之时,岂能默受?若动其兵,是自取也。
况燕新造,即起端,非为良算。
莫若转做人情,放其归国,使彼无衅可开,暂图宁静。
候大王抚平燕土,招足甲兵,然后一举而报深仇,方足显英王之作用。”
昭王闻言大喜道:“相国高识远见,如在天上,岂浅识所知。
敬从,敬从。”
因发牌转做人情,放匡章返齐。
正是:呆人认眼前,智士思久远。
放得匡章还,齐王心已散。
匡章既去,燕都臣民因扫清殿阁,整备法驾,俱至玉田迎请昭王回宫。
昭王感臣民之意,因回到燕都,重新郊祀天地,以正大位。
一面下诏安抚百姓,一面就修理宗庙,一面就选贤能将士,暗暗地招军马买,积草屯粮,以为复仇之计。
每日闲暇,即与相国郭隗商量道:“燕不幸遭子之之变,以致先王蒙受大耻,使寡人日夜不安,誓死必报此仇。
但念齐乃大国,临淄、即墨兵甲众多,不易剪灭,必得奇才贤士、智略高人如管仲其人者,方可共图大事。
当此雄强兼争之际,虽有奇才,必散在列国,寡人欲卑词厚币以招之,不识其道何由?敢求相国教之。”
郭隗道:“臣见自古至今,同一为君也,有名为帝者也,有名为王者也,有名为霸者也,有叫做亡国之君者也。
何也?盖其所用之人不同耳。
所用之人可以为君之师,则其君北面受学,必至为帝;所用之人可以为君之友,则其君趋而受教,必至为王;所用之人不愧为君之臣,则其君咨请谋划,必至为霸;若所用之人皆厮役之流,则其君坐而指使,必至亡国而已矣。
今大王思念贤才,诚帝王霸之事也,但求之之道,臣以为招来易,往求难。
大王不欲求贤才则已,必欲求贤才,臣有些策可以坐致。”
昭王闻言大喜道:“访求尚恐不得,坐致如何得求?”
郭隗道:“有一譬喻,大王独不闻乎?臣请言之:昔有一君,爱千里马而不得,使近侍中涓,怀千金四方求之。
中涓遍走天下,求之不得,忽闻某地有一千里骏骑,急往求之,而马已死矣。
中涓无以复旨,因心生一计,遂取出五百金,将死马之骨买了回来,报于其君。
其君大怒曰:‘吾不惜千金买骏马者,为其能日行千里也。
此马虽是骏马,此骨虽是骏骨,然已死矣,要他何用,而费吾金耶?’中涓曰:‘吾王不欲得千里马则已,如欲得千里马,臣费五百金买此死马骨,天下传为奇事,必以为死马骨且重价求之,况活千里马乎?吾主少俟之,千里马将至矣。’
其君以为然。
果不期年,而千里骏马自远方至者三匹。
今大王必欲卑词厚币,招徕贤士,贤士遍满天下,焉能得知何在?即请以隗为死马骨,先买之。
天下国士必曰:‘如隗之贤,尚且求之,况贤于隗者乎?’自不惜远道而来矣。”
昭王闻之大喜道:“相国教我甚明。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