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七国志(明代历史小说合集)第87页
太史后听了始大惊,自悔不知,不曾厚待,因报知王孙贾。
王孙贾大喜,因具车驾仪卫,率领齐国一班旧臣,都到太史后家迎请世子。
世子出见众旧臣,旧臣认得是真,无不欢喜踊跃,以为有主,因迎至宫中,共立为王,号为襄王。
各大臣重加官爵,诚心抚民,领兵保守城池,又备重聘,立太史后女为后。
聘至,而太史后细察之,始知女先有私,大恨道:“女无媒而嫁者,非吾女也!徒污吾门也。”
自女之入宫,遂绝不与通。
正是:后位非不尊,白璧岂容玷?所以守礼人,薄而不相见。
襄王即立,因见莒州孤单,恐难久立,因使人四下招致旧臣。
原来齐国的臣子,原也不少,只因王骄傲,只信奸佞,不用忠良,故尽皆隐去,不愿为官。
后见王烛死节,就都叹息道:“王太傅已告老在家,当国破家亡之时尚怀旧君,不肯失节。
我等人立齐朝,食其重禄,享其高位,见其一旦败亡便都逃走安居,不图恢复,岂得为人!”就有个要图恢复之心。
后又闻知王孙贾袒臂一呼,竟杀了淖齿,惊散了二十万楚兵,愈激发其勇往之气。
因悟道:“兴亡成败,只要有人,众寡强弱,哪里论得!”遂纷纷相约,要图恢复,只因访求不出世子,尚犹疑不决。
今见襄王复立,又见遣人招致,遂都到莒州来相从,一时莒州便大有生气。
正是:兴亡全在人,人胜即天命。
所以只求贤,绝不图侥幸。
只因莒州又有气象,有分教:衰尽忽兴,否极泰来。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乐元帅识天心容小邑 燕昭王念功绩斩谗人
诗曰:从来成败有天心,识得天心眼便深。
不是此中存一线,二城安得到于今。
又曰:谗言虽说巧如簧,只合挑唆愚与狂。
若使入于明主耳,直窥其肺察其肠。
话说齐地尽失,单靠得莒州、即墨二城尚为齐存一线。
莒州新立了襄王,渐有起色。
不期即墨的守将忽然又死了,一时三军无主,合城的士夫惶惧,因聚而商量道:“即墨虽小小孤城,不足重轻,然在于今日,却是齐之根本。
守将既死,若不择一个知兵之人,推戴为将,倘有缓急,将谁倚赖?”众人以为有理,因而各举所知。
连举了数人,皆不服众。
忽一人说道:“我举一人,大有将才。”
众问是谁?其人道:“不是别人,就是安平逃难来的宗人田单。”
众人一听,都晓得他截短车轴、铁笼轴心之事,齐应声道:“此人果有将才,举得正当,我辈几乎忘了。”
遂同了来拜请田单。
田单因见众人合议而来,都出真诚,遂不推辞,因说道:“当此国破家亡之际,单有同宗之责,既诸君见推,焉敢辞?当任此以复齐疆。
但为将,兵机秘密,难尽告人,或严或宽,或勇或怯,或奇或怪,各有变通,愿诸君勿讶。”
众人听了,俱大欢喜道:“即墨得人矣!”因将一应事权尽付田单,立为将军。
田单既为将军,便周视城垣,检点兵马,稽查钱粮,整理器械;见城垣倒塌,能身操板筑,与士卒同其操作;见军旅单寒,即宗族亲故,亦皆编入行伍。
豪强犯法,绝不假借,贫民困苦,百般抚恤。
满城人最怕他,又最爱他。
田单又使人到莒州报知新主,相约犄角救援,以拒燕兵。
正是:莒州立新君,即墨易新将。
君将一时新,便知新气象。
田单在即墨坚守,且按下不提。
却说乐毅在临淄,初闻得王孙贾杀了淖齿,心下想道:“淖齿狂横,固有取死之道,然拥兵二十万,王孙贾左袒一呼,便将他杀了,齐尚为有人。”
过了些时,又闻得莒州立了新主,心下又想道:“民心尚未忘齐。”
又过了些时,闻得即墨易将,选举得人,即、莒二州齐军建立犄角,又想道:“齐尚未可图。”
因下令:将围困即、莒二州的兵将撤回十里,不限时日,缓缓图之。
又下令:必待二城兵将窥探临淄,方许对敌。
百姓出城樵采,听其往之,不许擒拿。
民有饥饿者,可给米粮以为食也,有寒冷者,可给布帛以为衣裳,归燕者,听从其愿。
自乐毅下了此令,许多燕兵皆不知其是甚缘故,因乘间请问道:“元帅仅六月而下齐七十余城,可谓所向无敌,兵行神速。
既入临淄,齐王已遁,乃容莒州、即墨两个小邑,为歇肩喘息之地,初还说二小邑做不出甚大事,莫若拖之,待其自下,以示燕仁,不必穷极兵力,伤于残暴。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