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前后七国志(明代历史小说合集)第96页

倘然搜求到此,将坟墓尽拆了,抛弃尸骸,则齐民都要哭死,哪个还敢与燕对战?”

  又有人将此言传与骑劫,骑劫听了又笑道:“两国交争,仇敌也。

戮辱其祖宗,则子孙害怕。

乐毅亏他为将,怎这样事体俱不知道,还要自夸于人,说是善于用兵。”

因又下令,凡即墨四围城外所有坟墓,皆一切掘去,尽将冢中枯骨抛弃于荒郊,令城中人看见,惧怕我燕兵之惨毒,速速来降伏。

燕兵得令,便尽行掘起。

城中人看见,果拊心大恸道:“燕兵无礼,辱我祖宗,誓必报之。”

尽相聚了来见田单道:“燕兵残我人民,戮辱我祖,其仇深矣!某等情愿出城决一死战,必断其首、刳其心,方足快意,就使战败,死也甘心。

乞将军慨许。”

田单道:“诸君既能奋勇,则破燕有日,姑稍待之,以保万全。”

众人方去了。

  田单见齐人可用,又暗想道:“齐兵虽然奋勇,燕将防守尚严,一时如何攻得他动?莫若使许其纳降,将他防范之心先懈怠了,便好下手。”

因差一个能言之官,乘夜来见骑劫道:“田单有事请禀上大将军。”

骑劫道:“即墨孤城破在旦夕,田单之死也只在旦夕,还不早早投降,却何事又来禀我?”差官道:“田将军欲投降将军久矣,但因他是齐王的宗族,恐怕投降了将军,将军不肯重用,故此迟延。

今城中食用尽矣,民心离矣,力不能支矣,故差小官来见上将军,情愿投降。

只求上将军恕其前罪,仍照旧录用。”

  骑劫道:“且问你,乐将军围了三年,你城中不见困乏,怎我才攻得两月,便称食尽,莫非此中有诈?”差官道:“将军有所不知。

乐元帅攻齐时,虽说围城,朝夕间却不攻打,得了齐民又不戮,又容齐民出城来樵采,又与田将军文书往来,故此三年不下。

今上将军兵临城下,朝夕攻打,使守城兵民日夜不得休息,得了齐民不是杀,即是割去鼻子。

樵采之民又不许出城,又不与守将通其往来。

即墨小小一城,兵有限,民有限,钱粮有限,如何支持得来?今投降将军,实是真情,望将军勿疑。”

  骑劫听了大笑道:“我就说乐毅三年不下即墨者与齐联合也,今果然矣!可惜郭隗这老贼不听见,若听见,不怕他不羞死。”

因对差官道:“即墨小小孤城,不知天命,抗拒多时,本当屠戮以示警,今田守将既真心来降,前罪不究,还要奏知燕王,重重录用,便是齐宗却也无碍,但须早定降期,不可迟缓,以免贻罪。

去罢!”差官道:“上将军既允其降,通国之福,安敢迟延。

容小官归报,定了降期,再来请命。”

因拜谢而去。

  骑劫大喜,因椎牛沥酒,大享阖营将士,夸张道:“我之用兵比乐毅何如?”阖营兵将皆踊跃称赞道:“上将军用兵,孙吴莫过也!”骑劫大喜,遂日夜为乐,单等齐人来降。

正是:将军一味骄,岂识兵家妙。

所以丧其身,徒令千古笑。

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骑劫不知兵难免丧身覆国 田单出奇计自能破敌兴齐

  词曰:奇正尽兵机,虚实为兵用,只要人心有变通,叱咤风云动。

  真是用胆倾,诈是机关弄,真诈之门看不明,白把江山送。

上调《卜算子》

  话说差官归报田单,说骑劫已信投降为真。

田单大喜,犹恐差官一人言语,信之不深,因又心生一计,叫人库中取黄金千镒,使城中富民会合了一二十家,暗暗亲到骑劫营中,献与骑劫道:“闻之田守将食尽力竭,已投降于燕王将军麾下,不日就要开城迎接大兵入城。

但恐大兵入城时,天威猛烈有如水火,一时触犯遭殃。

故小民等备有黄金千镒,献于上将军,少表真诚。

上将军垂念小民无知,不谙国事,指挥兵将曲赐保全,则恩同再造,感激不胜。”

  骑劫见了,心中暗想道:城中富民已知消息,来求保全,则田单投降之情确然无疑,愈加欢喜,因吩咐富民道:“田单既来投降,则你齐国之民,就是我燕国之民了。

便是贫穷百姓,我也不轻杀戮。

但恐兵将众多,暗暗抢掳,一时稽查不到,未免遭掠被劫,再拿人正法便迟了,汝等既知事体,早先来求,又献黄金,自是顺民。

我怎好辜你来意。”

  因将金子收了,各付小令旗一面,兵入城时可插于门上,自无人敢入。

百姓领了小旗,皆欢喜拜谢而去。

骑劫看见这些光景,以为万分的确,心下暗想道:“田单既慨然来降,我既又慨许其来降,则是投降之约已定,为何我还令兵将围着他的城池攻打他?我既围城攻打,他自要闭城守紧,约降之事岂不反成虚话?今撤去围兵,使他知我大度,降也降得心服。”

  算计定了,因遣人扛了两扇大硬牌,分头去撤兵,上写着:燕上将军骑示:齐已约降,围城各营将士,可尽撤还本营,毋违。

牌到了不消一个时辰,已将围城的兵马尽皆撤去。

  田单在城上看见,一发欢喜,遂悄悄将城上壮士俱叫了下来歇息,却将城中的老幼妇女们换了上城去看守,又差差官送投降日期与骑劫。

骑劫见有了日期,信以为真,全不设备。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