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还珠楼主小说)TXT下载第17页
杜甫心想:“她以前颇喜和我一起赏花修竹,对月谈诗。
自从迁回杜陵原籍以后,家境越来越穷,累得她日夜忧劳,久已无心及此。
今天正好和她一同赏月,并谈这几日来的快聚。”
推说宗文睡熟,恐怕惊醒,拉她同去平日读书的对面小屋之内,把窗前的帷幔卷起,并坐窗前。
手指云影天光,正在谈说岑参一介寒士,竟比城中那些达官贵人豪爽百倍。
猛瞥见杨氏两眼亮晶晶地迸出两点泪珠,知她因听岑参这样高义,想起近几年的苦况,心中酸苦,忙以温言劝慰。
杨氏见月光照处,杜甫目中也有泪光,忙将泪痕擦去,强笑道:“只顾听你说话,还忘了一件事。
你寻岑君去的第二天,韦左丞便打发人来,说人新回长安,许多酬应,近日身又不爽,无暇前来看你,以后如短钱用,只管前去寻他,多少必有以报。
另外还送来一些酒肉布帛。
我打发来人走后,知道你不会因此回家,好在韦左丞不曾亲来,也未托人给你送信。
我已代你做好春衣,明天上完里子,就可以穿了。”
杜甫笑道:“此老为人虽然远非岑参之比,这样对我总算难得。
大已不早,我们睡罢。”
杨氏认为岑参劝丈夫的话非常有理。
又和杜甫商量,要给他制备两套比较像样的衣冠鞋袜,免负良友盛意。
这类事杜甫向例是由杨氏主持,未置可否。
次日,杜甫匆匆吃完午饭,就往岑家赶。
中途遇见小童,才知岑参天刚一亮就匹马孤身前往安西,已早起身了。
想起他昨夜所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之言,知其有意如此。
连向小童探询岑参走时光景,意犹不舍。
又往岑家空屋内徘徊感叹了一阵,方始回转。
第五回 献到宫廷 妙笔才为当世重 躬亲陇亩 衷怀始共野人知
杜甫往送岑参没有送成。
回到家中,想起平生几个好友,除严武少年英俊。
前途似可有为而外,下余诸人,不是遭受贬窜,便是落拓江湖,再不就是沉沦下位,苦不得意。
岑参虽然“识度清远”,只是性情刚正,崇尚气节,不合时流。
此次载笔从军,远赴安西,是否能够展开他的抱负也很难说。
和杨氏谈厂一阵,好生慨叹。
杨氏劝道:“房次律簪缨世裔(房琯父融,武后时以正谏大大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识度过人,主上所知,尚以触忤权贵,贬窜在外。
严季鹰名臣,严挺之之子,英武多才,也因奸相嫌他少年刚直,不令在朝。
何况你和李(白)、高(适)、岑(参)、郑(虔)诸君,如今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想要得志自非容易。
除非归隐山林,其势又不能不与富贵中人来往。
像你近来那样风尘肮脏,衣冠敝旧,即使主人不以为怪,也必受他宾从冷眼,自惭形秽。
难得岑君肝胆照人,送你这许多银子,我想先给你做两件整齐一点的衣服,以便寻人。
再置上几亩园地,以为生计。
进不能求取功名,退亦可以躬耕陇亩。
不是好么?”
杜甫慨然答道:“丈夫不能建立功名,便学陶渊明力田自给,南山寄做。
稍微得已,谁愿去向那些富贵中人折腰呢?”话未说完,忽听外面有人连呼“子美”!赶出一看,一个葛中野服的中年人已推开柴扉,往里走进,正是新近隐居樊川的咸阳士人好友王倚。
连忙请到对面书室落座。
杨氏便去准备汤水食物,款待来客。
王倚开口便道:“今天告诉子美兄一件快事。
你那位好朋友郑先生,业已名满长安了。”
杜甫惊喜交集道:“日前我约岑参往访郑兄未遇,岑兄见他家境艰难,还给他留了二十两银子,后往旗亭小饮等他,也未见来。
我正准备日内进城看望,不料竟有这样喜事!我知郑兄不会做官,即使新有升迁,也不过是些冷职闲曹。
怎会三天之内就享了盛名呢?”
王倚笑道:“郑先生于天文地理、兵书战略以至关塞险要无不通晓,你是深知道的。
他满腹文章经济,不为时用,连想以卖画糊口都极艰难。
前日逼得无法,不知听了何人的劝,选了一张画,题上一首长诗,献给朝廷,不料当今天子一见大为称赏!竟在画上题了‘郑虔三绝’四个大字。
当时名满长安,声价十倍。
听说好些王公贵戚都在向他求画,他还不愿意呢。”
杜甫闻言,喜出望外,连话都顾不得多说,忙着要访郑虔,并约王倚同去。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