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杜甫(还珠楼主小说)TXT下载第31页

跟着杜甫又应韦济消寒之约,到会的虽是斯文一派,人却势利非常,连一个崇尚虚无的韦济也未能免俗。

宴会人多,更易受激。

接连几次过去,连和李琎、韦济、郑潜曜几个比较投缘的富贵朋友也是貌合神离,不喜常与往还了。

不过,杜甫内心虽和富贵中人越离越远,无奈情势所迫,有时偏非去求他们不可,真个苦恼已极!

当年雪多,晴上几天,跟着又下,寒威非常凛冽。

城外的人为雪所阻,城内行人也极稀少。

直到腊月中旬,连出了几天好太阳,杜甫才踏着满地泥浆回家看望。

本意开春以后便可耕种,到家才知那只耕牛竟早冻死,明年庄稼也种不成。

空自失望,无计可施。

杨氏见所种稻粱已全旱死,收的一季麦子不够吃,把高适所赠银子和李琎回送的财帛全数换了粮食,明年春荒原可度过,因见近邻两家饥寒交迫,奄奄待毙。

本来不忍自吃那只冻毙的耕牛,便让邻人把牛抬去,宰割平分。

另外还分赠了些粮食。

存粮既有亏耗,那雪偏是下了一场又一场。

近邻这些老弱妇孺除却在家等死更无活路,只得又把余粮陆续分与众人度命,连项明由山中采来的野菜草根也全散尽,方始天晴雪住。

这一来,休说春荒,连残年都难度过,初意丈夫进城多日,必能带点银米回家,盼了好些天把人盼回,竟是两手空空,不由焦急起来。

杜甫伉俪情深,力言:“城里好些相识人,年终必有馈赠,我又送过他们一些诗,当不至于全数落空。

郑广文(虔)那里近来虽不宽裕,年内还有两张画可卖,到了万不得已之时也可打个接济。

你愁什么?”口里说着安慰话,想起年底缺粮,心却不由不急。

勉强在家住了两日,重又赶进城去。

自来开口告人难,荒乱年间,人更势利。

杜甫在长安住了这几年,饱尝世味辛酸,人情冷暖。

初上来抱着一股勇气,觉着可找的人甚多,刚一望见城门,心却发起虚来。

去向有钱人告贷须看时机,不能随便开口。

只有郑虔乐于倾囊相赠,偏又不是富有。

使他从中救人于心何忍?一路盘算,不知不觉还是到了郑家。

无意中听一求画人谈起,明年正月王辰(八日),皇帝朝献太清宫,祭告玄元皇帝(老子)。

癸已,朝享太庙,祭告唐室祖宗。

甲午,又往南郊祭告天地。

一连三天,要举行三个大典礼,不由心中一动,觉着:“求人不如求己。

当此岁暮途穷之时,何不写下三篇《大礼赋》,借以进身,试它一下?另外,寻人借点银米,过年再打主意。”

客去之后,和郑虔略一商量,两天之内便将三篇《大礼赋》连表作好,投入延恩匝内。

第二日值李琎来请赴宴,韦济、郑潜耀也在被请之列。

杜甫便将赋稿请他们看。

李、郑二人看完赋,同声夸好,各送了一些酒肉银米。

第三日离年越近,刚准备要走,那些受过杜甫赠诗的朝贵看在韦济面上,每人又各送了一些礼物。

杜甫知道郑虔暂时不短钱用,便把人家送来的酒肉糕果留了一些给他,雇车回转。

杜甫风雪残年饱载而归。

全家安然度岁,还分送了好些东西与邻人。

杨氏却想起这一年的见闻遭遇甚是胆怯,暗中打了一个主意。

过了年,正月初四,杜甫到城里相识人家去贺年,忙了好几天。

刚赶回家,想和妻儿团聚些日,韦济忽然飞骑相召,立等上路,却不说出原因。

第八回 蠖屈必求伸 杜陵连上三礼赋 水边多丽影 等闲莫赏曲江花

富贵中人十九怕死。

虽然秦皇求仙,车中腐死,黄帝升天,神话渺茫,自古以来,克享高寿的已是少得可怜,仙人更是谁也不曾见过。

无奈他们极少放弃那种经常酒色征逐,偏要希图久在人间的妄想。

李隆基本就迷信道教,渴盼长生,到了天宝未年,这一妄想更好像成了他的心疾。

非但把一些术士捏造了来哄他的诳言信以为真,甚而神仙在空中说话,他都说是曾经听见,简直成了活见鬼!头年虽因关中大旱,死亡载道,把封西岳的盛典暂时作罢。

京城内外那些无耻的大官偏又逢君之恶,接连不断竟报祥瑞。

到了十一月,又听方士的话,举行朝献太清宫(老君庙)、大庙和郊祀天地等三大典礼。

诏旨一下,满城文武全都忙了个马不停蹄,席不暇暖。

由年前一直忙到天宝十载正月十日以后(查《唐书·帝纪》:天宝十三载未尝郊;杜进赋表文亦有“臣生长……行四十载”之言。

《新唐书》杜传及有的载籍记杜献《大礼赋》为十三载,乃杜进《封西岳赋》之误。

今从冯至著《杜甫传》),才勉强告一段落。

杜甫应韦济之召已是正月中旬,见刚一开春天便温暖,沿途只是有人种的地都在那里耕锄,好些田园还是荒着。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