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杜甫(还珠楼主小说)TXT下载第42页

杜甫听了好生愤慨,先到关前仔细察看了一阵形势,随到前面人家借了纸笔,写出了他的名作“三吏”的头一篇——《潼关吏》。

杜甫因听传言,陇西一带年景较好,容易求食,便和家人商计,带了全家往西走去。

本意只要找到一个稍微能够不愁吃的所在,便安居下来。

先到秦州,连找了几处,想在西枝村建一草堂暂居,没有如愿。

呆了些日,又往西走。

一路登山越水,苦受颠连,勉强挨到同谷县,才得把脚停住,歇息下来。

可是全家衣食还是艰难,老想闹两亩薄田自己耕种,终未如愿。

迫于无奈,于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又由陇右西行,想往成都逃荒。

最后展转跋涉,拖着一家人到了剑门,走上入川的栈道。

又行了两月,连经许多艰苦跋涉,才得到达成都。

总算严武念旧情长,相待颇优。

不久,仗着严武相助,在成都西门外浣花溪上经营了一所草堂,又置了几亩田,这才安居下来。

有时并往附近各县走动一下。

日常无事便和当地田夫野老交往,料量晴雨,共话桑麻,倒也安然自得。

严武还特地到浣花溪看望他几次。

有时也把杜甫接到家中住上些日。

本来相处甚善,只是这宾主二人一个气度较小,不能容物,一个性情刚猛。

表面上交深情厚,无异骨肉,因为杜甫过于简略,不拘小节,说话又太直率,严武有时忍耐不下,便气在心里。

二人还爱互相取笑,往往把话说僵,彼此都有些难堪,心中不无介介。

只是二人都未发作出来。

代宗宝应元年,严武奉召还朝,杜甫送他到了绵州方始作别。

杜甫道:“我依人作嫁,全靠老弟相助照应才得安居,季鹰一走,我又飘泊无依了。”

严武见他说时面有泪容,神情凄苦,心中老大不忍,便拉着杜甫的手笑道:“我真舍不得离开这天府之国,我今此去还要设法回来,不久当可重逢,何必难受呢?至于子美兄的今后生活,我已为你想好主意,给梓州刺史章彝写了一信,托他照应。

我走之后,你可到梓州去见他谈谈,看是如何,自作打算。

我想是不会有错的。”

随命人把信取来,交与杜甫。

杜甫见那信写得十分诚恳,忙即谢了。

回到成都住了几天,便到梓州去见章彝。

初意严武的信写得十分有力,章彝不会不管,哪知章彝武人粗野,双方气味本不相投,又因严武御下严厉,以前叱骂过他,心中不快,对于杜甫并不怎优待。

杜甫不久又把家眷接去,因为互不投机,全家又迁往间州,住了半年,穷愁抑郁,苦不得意。

正在难受,忽然得报,严武再镇西蜀,不久就要回任。

当时高兴已极,忙又迁回成都等候。

到了广德二年三月,严武果然回到成都,并且上表保奏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良友重逢,又得了新的官职,彼此都很欣慰。

杜甫由此每日便在严武幕府里任职,只把家眷迁回浣花溪草堂,自己有时也回家去住上些日,栽花种竹,料理耕稼,生活重又安定下来。

严武本就量小性暴,不能容物。

先以为章彝有自己亲笔的信,必能爱屋及乌,优待杜甫。

回到成都,第一件事就是查问章彝对待杜甫如何。

因听人言章彝对杜甫很冷淡,一点没照顾,不由有气,恨在心里。

本来就有杀之之心,杜甫偏又心直计快,严武问时照实说出。

当年天又大旱,杜甫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说旱》。

大意是,蜀中近年各州府县囚人大多,难免没有冤屈,应把轻罪的人释放回家等语。

这篇文章语太切直,严武看了已不大高兴。

再把杜甫请去一谈,竟是梓州囚人大多,内中有好些无辜,越发激怒,当时要杀章彝。

杜甫劝他不听。

又道:“蜀中年年荒乱,徐知道刚刚平息,如何又杀部将?”

严武大怒,双方对吵了一阵。

杜甫恐怕惹出事来,便走上严武的床,瞪目怒道:“严挺之一生忠厚,从不轻易伤人,竟会有你这样儿子!”

严武也气道:“你这杜审言的孙子知道什么?惹翻了我,连你也一齐杀!”

当时朋友相交,如提到对方祖父名讳最是无礼。

这一来二人全部有气。

杜甫又说了几句负气的话,拂袖而去。

严武随即下令,把章彝召来,想把他和杜甫一起杀死。

正在怒火上,杜甫偏不知趣,上书辞职,并且不等答复,也未和严武见面,独自回到草堂,来了个不辞而别。

严武忍受不下,第二天便派人把杜甫抓来,准备连章彝一起杀死。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