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还珠楼主小说)TXT下载第36页
杜甫见十载长安,连不得意,好容易有这么一个进身机会,朝廷并没有丝毫看重,结果只给一个风尘俗吏,老大不喜,便和杨氏、郑虔商量了一阵,决计把公事退还,不受这个官职,给了来人一点酒钱。
刚打发走,孙宰、王倚相继赶来,说的话大同小异,都说边关烽火已起,潼关已被安禄山攻破,正往东都侵犯。
并且安禄山还分兵一支,准备攻打西京,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劝杜甫早作打算。
杨氏听了觉着可虑,也在一旁劝解。
杜甫这才答应先往白水、奉先投亲避难,过上些时再作道理。
夫妻二人匆匆商计,便把家事稍微安排,并托王倚就便照看。
夫妻二人带了宗文。
宗武两个儿子,准备日内同往奉先赶去。
杜甫因崔家并非富有,随身衣物必须多带,以免到后又扰别人。
当天晚上把客送走之后,便把大门紧闭,收拾行李。
杨氏因这一路都是步行,自家又没车马,特地往厨下做了一些干粮,准备路上食用。
等做好包扎停当,又把年下腌的风鸡、腊肉扎了一包,准备带去送礼。
一切停当,天已深夜,全家上床安歇。
半夜里听得外面有人叩门和人语哗噪、往来奔走之声。
杜甫两次想要出看,都被杨氏拉住。
跟着便听邻妇叩门相唤说:“番兵业已攻破东都洛阳,正往长安杀来。
目前四方百姓都在逃反,城里的人们不惜重价雇用民夫车马,装运家眷行李,到处一片混乱。
有的地方还有前方溃退下来的残兵溃卒趁火打劫,到处都在起火。
要杜甫夫妻赶紧起来作一准备。”
杜甫听了,略一转念,也就放开,并未十分在意。
哪知天刚一亮,便见一个壮汉撞开篱门,跑了进来。
杜甫一看,正是上次咸阳桥巧遇高适以前所遇那个被官军强行抓走、后被他妻赶来拼命抢救才得无事的那个刘壮。
知他为人诚朴,性情忠厚。
因自己常时周济他家,便感恩戴德,日常赶到田间相助,最能吃苦耐劳。
料他清早赶来必有事故,便把他让到堂屋落坐,询问来意,才知军情紧急!长安不久恐也难保。
并且城中没有兵将防守,也无粮草,形势十分危急。
当今天子昨晚下令西行,天明前便征集了大批车马丁壮,带了三宫六院、皇亲国戚,连同杨国忠兄弟姊妹全家眷属一同起身,不等天明,便开了延秋门,往陇西一带逃去。
杜甫心想:“天子若是不走,还可紧守京城,等待各路勤王兵马。
这一仓皇逃走,敌兵定必乘虚而入,京城沦陷只在旦夕之间了。”
和杨氏谈起,正在愤慨,先是孙宰、王倚同时赶来,跟着郑虔也由城里赶到,说的都是不好的消息。
杜甫实在无心在家中等待,便和几个好朋友匆匆谈了几句,趁着刘壮可以帮忙,便找他挑了行李,老少四人绕道金光门出城,往奉先赶去。
新任奉先县尉杨衍乃是杨氏的堂兄。
杨氏幼时曾在他家住过几年,与杨母情分甚厚。
杨衍知道母亲喜爱这位堂妹,正和崔顼商量,再过些日派人到杜曲去接杜甫夫妻到奉先、白水欢度些日,见他夫妻来投,非常高兴。
当时安排宿处,相待甚优。
杜甫见内兄仗义好客,对人情热。
舅父崔顼对他夫妻也颇看重。
当地风光又好,正想找个地方住上些日,等乱定之后再回长安。
不料当天黄昏郑虔忽然骑马寻来,说:“朝廷因他不肯做河西尉,业已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朝命已下。
宫虽不大,但是职务清闲,比当河西尉好得多。
并且天子既已垂青,将来必有发展。
劝杜甫搬回长安,不必在外逃反。”
杜甫问知各路勤王兵马纷纷赶来,内中最主要的是朔方军节度使郭子仪。
还有哥舒翰手下的一些旧部,都是有名的勇将,兵也不少。
觉着国事大有可为,不由起了还乡之想。
第二日崔顼、杨衍备酒接风,并与郑虔相见。
席间商计前事,杨衍首先说:“这些勤王兵马听去人多,是否一举便可扫荡强寇尚还难料。
妹夫回京供职虽是正事,带着这几个妇幼仍是可虑。”
崔顼便劝杜甫孤身回朝供职,不要辜负天子盛意。
杨氏母子四人最好仍留在奉先杨衍衙内,这样安全得多,也免得心悬两地。
杜甫还想辞谢,无奈崔、杨二人盛意殷勤,情不可却,只得应了。
当晚本来议定把杨氏母子留在奉先,杜甫自己回京供职。
不料第二日午前,好友孙宰忽然寻来,说起长安自被贼兵侵入之后,全城大乱。
城郊各地到处都是番兵骚扰,好些皇亲国戚、公于王孙都被贼兵所杀,横尸道路,无人掩埋。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