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三下南唐(飞龙全传续书)第11页
有旧日老家人,方知少主独自一人回府,又惊又喜,即曰:“且喜少主回归,老奴等有失远迎。”
即引导入九重内府不表,外府将死家人收殓埋葬。
且言郑印一程进内,只见旧府依然,风景无异,早有家人先已入报,王妃预出,母子重见,印下跪两相泣泪,有如梦中,想不到一刻相见,惊喜交集。
陶王妃挽起孩儿,询问前因。
印即述得遇仙指示,又言知现奉当今太祖诏旨,母亲领兵为帅,袭汝南王之职。
陶三春闻儿言来,不觉恨叹一声日:“此话儿休提也,汝父在日功高社稷,一旦无辜被杀害。
今日被困急灾,方见有用人之心。
此无情薄行之王,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安享。
今君王虽有旨命,为娘死也不愿奉诏。
前日我儿被风刮去,我自觉一时无主,今幸母子团聚,明日交回诏书,即辞官作速回乡土,靠着十亩果嚼聊作太平之乐。
母子膝下相依,还胜王公奉养。”
此夕话陶夫人有感于丈夫功高被害,君上薄情寡恩。
岂知郑印乃英雄壮志,心欲大振家声,师训章章,言犹在耳,是一副热肠。
今忽闻母言如此,不得不遵,且暂含糊答应,明日见过君王,再作议论。
母子言语多时,夜深时分寝去。
此夕陶王妃方幸儿得回,菽水承欢有人。
正更深未合眼,枕畔踌躇,从违未卜,辗转多时,已三更之中,不觉飘然庄周一梦。
耳边不住车马呼喝之音,又见有金甲神人拥着一尊王者如阎君或神圣。
夫人只得下拜,目略注视,岂知此神圣乃丈夫汝南王,陶夫人呼声:“王爷何往?何得独弃下妾身?”那汝南王下了车舆,扶起安慰夫人,不须苦恼,夫人泣下诉知寡居苦节,正欲母子归乡,孩儿心性又留恋高官显爵。
不着王爷携了妾身同往,免再苦恼于尘凡。
言罢又哭泣起来。
王曰:“在阳世与夫人是枕畔恩情,今吾已归神位,是幽明无路,然以未尝一日忘之怀,但夫人阳寿未终,安能一路同聚,直待婺星飞坠日,方得共见双星。
至于汝丈夫前者被君王杀害了,也领了辱君抗主之咎,短减寿元三纪,以惩戒强臣于后世,且合当归还天位有期,与当今君无干,况汝今一时苦正属名留千秋也。
今主上被困于南唐寿州,有祷文告于皇天,吾于天帝王座,亦得赐览。
今正虑着汝以妇女之见,念恨私仇,逆旨不忠,以取天罚。
故特来指点告知夫人,且领君王诏旨,从孩儿之志,大振吾郑门世代忠君报国,功名千古不朽,夫人日后亦不失血食香烟。”
夫人见丈夫此言谕功一番,只得哭泣领受,又闻王言曰:“神道不得久留,夫人且自保重自爱,阳寿享福尚有三纪,子贵媳贤,名辉声振,众臣莫及,为夫去了。”
见车马纷纷而起,陶夫人哪里肯舍之,向汝南王龙袍哭泣挽住不放,却被王爷大袖一拂,车驾马足俱已起在空中。
陶夫人反跌仆在地,大呼王爷,方才醒苏,方知一梦,已是五更之初。
桌上银烛灼灼尚半明,起来挑亮,想起丈夫训劝之言,不觉一汪珠泪,但想来不可不遵从,坐至天色已曙了,丫环进水梳洗毕。
即传进孩儿入内,印请母安,礼罢。
陶夫人将昨夜梦王爷功训之言,一一说知世子。
印也下泪一行。
母子对面伤感。
夫人收泪曰:“孩儿,此已往之事,父亲已为神道,天命注下,不必记报朝廷了,且登朝呈上太祖御诏,以待署君二王爷议帅,娘且依旨命。”
郑印止泪,依命入朝,有二王爷一见太祖诏文呈上,方知太祖被困于寿州城,众王侯被捉去,正思王兄主上无事起惹灾殃,坐朝安享好不为美,定必领兵御驾亲征,今被困于远土,诏内命下各王女将解围。
是日只得依诏旨分头命下往宣,正是纶音一降,须臾陶三春、赵美容诸女将次第上殿,二皇爷将太祖被困,诏旨命各女将领兵救驾传明。
各女将军俱称领旨。
二王爷即日传谕兵户二部,一面点定三军办足粮草,刻日起程进兵,固然各人无事辞驾回府。
单有赵王姑一闻郑印言及丈夫被南唐活捉去,不独此,不料高王反投唐,复向太祖倒戈,此段情由,令他惊骇不小,又不由人不气忿,并要在王兄署君谢罪。
二王爷曰:“高驸马平日忠肝义胆人所共知,御妹何须过怒,料必别有原由,不可着急,今同领兵去日便得分明了。”
有王姑只叹声辞别三兄回归王府。
不知何日起兵赴敌。
且看下回分解。
第九回 高君保背母私逃 陶三春领兵进发
诗曰:
少年壮志合从军,况属君亲灾咎闻。
背母私逃情可恕,复能破敌立功勋。
住语陶氏夫人回王府,预备领兵挂帅。
母子又有一番言谈,皆说及王姑美容恼恨高王爷一刻变心改节之奇也。
且不表,再言赵王姑辞别回府中下坐,春山愁锁,闷闷不乐,有世子高君保,见母亲请安,一见此愁容之色,即动问:“母亲好好登朝,一回来何以有此不悦之容,且示说与孩儿。”
王姑见子问及,不觉两泪一行泣下曰:“儿哪里得知,有此人伦大变之事,汝父随征身为督师主帅,躬担重任,出阵被妖人擒去,贪生畏死,投顺唐人,反戈背主,岂不玷辱高门,一家难活了,为娘岂不忿忧也!”君保闻娘言,心下一惊,面色一变。
曰:“母亲此说何人传知?”王姑曰:“现有郑家哥哥领旨回陈及,且诏旨题明,岂是旁人传说。”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