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明代白话短篇神魔小说集)第1页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明 朱星祚
编长眉罗汉第一尊
商那和修尊者,姓毗舍多,摩空罗国人。
在母腹数年,不行分娩。
胡人貌虽古怪,言虽侏离,而心性则一。
父母亦兢兢惶惶,莫知所为。
有一比丘善人抵其家提化,盖亦西方有道僧也,夫妇性极慈悲,待之非假情,施之无吝色。
比丘问曰:“施主几位善人?”夫答曰:“山妻怀孕数年,现今一胎男女未见分娩,何言几位。”
比丘曰:“阿母产之艰,阿郎生必伟。”
其妇问曰:“汝方外人,闻见博洽,定知休咎。
世间未有妇人怀孕弥月不行分娩之理,亦未有儿在母腹中存留得四五年之理。”
比丘曰:“四五年不为多,独不闻太上李老君,八十年在母腹非耶。”
妇曰:“彼异人自宜异产,如长老言,妾腹中复一老君耶?”比丘曰:“无定论,但老君之母感火星入怀而孕,或云天之精魄、元始炁化听储也,阿母所怀,安知非元精耶?”妇曰:“妾某年某月某日夜,亦梦见一星坠入怀中,如火燻灼。
今日闻长老言,唤醒我昔日梦占,毋亦符老君之母所感耶?”比丘曰:“施主夫妇貌非凶狠,心甚慈祥,既有梦占,应生伟器,符彼所感,亦未见得。”
其夫曰:“世间人孰不喜生育,似我夫妇难产如此,不如孤独过此浮生也罢。
今若此,意者妖魔作祟,意者冤债索命耶?”比丘曰:“积善人家,必有馀庆,二者均非公庭所有也,汝施主自今日后,一味斋素修行,管取分娩平善。
贫僧得异人传授‘瑞应先声咒’,将来教汝,谨当佩之:真如真如,非是凡躯。
事同捕影,行若筌鱼。
杖头挑月,髻内藏珠。”
又五言诗:
蚌蛤壳中宝,骊龙颔下珠。
沙泥沉不得,什袭待时沽。
当日比丘善人写了数言,即辞别而去。
夫妇二人追悔,未曾问得姓名,但今日听他慰我教我之言,分明是过往神仙,指出津头渡处,俾我辈知所行走也。
我等当从其指引,一味持斋把素,布钞施钱,以作后人因果。
子虽未必长大,何如且保眼前诞生安乐。
夫妇如此修行一年,母腹满了六载,尊者一旦降生,初产之母,不坼不副,无灾无害。
英儿下地,硕大声宏,双手即能合掌作礼佛状。
其父呵呵喜曰:“此我夫妇唱和修行之报也,”遂取名商那和修。
夫妇数年惊怖,生此一子,爱之不啻珍宝。
只犯夜啼,室中灭烛,常有红光灿烂。
夫妇忧喜相半,谓曰:“此儿以为凡胎,不应有此红光,以为馨儿,不应犯此夜啼。
未满百日孩儿,废寝伤神,如何奈得此啼叫,合求巫医调理。”
次日早,其夫正欲出门觅巫医调理其了夜啼,忽见一僧人颜容苍古,身披衲襖,手执麈尾,口念弥陀,来家抄化。
见施主匆匆有行色,问曰:“布施不用请求,钱钞信凭多寡,城中善人,君家当在一类,今日恁般行忙,莫非为室中夜啼郎耶?”其父惊问曰:“上人来此几日矣?”僧人答曰:“今日。”
曰:“今日何为知我子夜啼声也?”僧人曰:“财之施舍,虽出于心之自然,而行之匆忙,实属于情之切至,是以知之。”
其父曰:“不二沙门,至诚至明,故事必先知之也。
小老月前哺育英儿,委犯夜啼,夫妇忧其废寝伤神,正欲出门觅巫医调理。
高人入门,不待发声,即能洞烛我心,必有奇方针砭此疾,愿和尚明以教我。
倘小儿不呱呱夜啼,而食息有常,当奉千金为寿。”
僧人曰:“巫医不用觅,千金不索酬,我有神咒数言,书之贴于卧室,贤郎啼声自止。”
其父大喜,即忙奉纸笔,僧人援笔书云:也有胎卵湿化,也有菩萨那吒,洒水含月影,说法坠天花。
父恳切,母咨嗟,且存灵性,莫费呕哑。
伎俩君须会,灵山有祖爷,来意元如此,菩提早发芽。
僧人写了数言,自后尊者夜啼果息。
父母善为抚养,其妇谓其夫曰:“异哉此子!前番未产遇一僧人,遗数言经咒,果产之善。
今番夜啼,遇一僧人,遗数言神咒,果啼之息。”
其夫曰:“此僧未必非前僧,只幻形尔,此咒未必非前咒,只幻意尔。”
日往夜来,尊者骎骎年已成长,每堂中嬉戏,好为佛事,所谓不学而知,不虑而能也。
且谓父母曰:“儿本欲济渡群生,大施愿力,今日且为汝二人诵经设法,布福田而修善果,以为老父母后日受用。”
父母奇而问曰:“嗟嗟小子,口尚乳臭,如何为我诵经设法?”尊者首诵云:也不剩,也不少,信手拈来恰使好。
拙非拙,巧非巧,分付芦花秋月皎。
次诵云:
天职覆,地职载,清宁默相亲康泰。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