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明代白话短篇神魔小说集)第20页
尊者善谈老庄,甚当太子心,太子缘此日加眷爱。
有诗为证:尊者何由遇嗣君,胡僧延誉意殷殷。
言谈善解迎人意,故尔相孚宠渥深。
尊者左右东宫数年,恃太子眷爱,恐来忌者之口,心甚不安,遂求外补。
太子为请于上,得攫为幽州刺史,故尊者遂辞沈约诸君之任。
时胡僧住持幽州冲玄寺,尊者未莅任之前,戒其居民曰:“洁尔街道,新尔公廨,某年某月某日,某贵人当为此州刺史。”
居民自相议曰:“朝廷授官,先有刻报,今未有刻报,如何刺史只出自僧人之口,未可据以为然,且莫被其簧鼓。”
又戒其左右行童曰:“洁汝寺宇,烹汝□□,某日,新刺史抵任,诸务未逞,先来寺中礼佛。”
行童亦未之信。
及尊者莅任之期,惟里老以胡僧之言为信,遂赍糇粮,不惮跋涉,趋而迎之。
尊者行至中途,见里老来迎,怪而问曰:“吾促装夙驾,未遣一介报汝,未传一檄示汝,汝何以知吾抵任而迎接之远也?”里老曰:“日前冲玄寺僧人某戒其居民迎接,云某老爷某日抵任,故某等得及期迎接也。”
尊者曰:“真异人也!吾抵任必首谒之。”
有诗为证:获补幽州五马候,胡僧戒众远趋投。
郊迎怪问先知意,报说趋迎事有因。
尊者如期抵任,未回拜乡七大夫,即命仆从导引,先访谒冲玄寺僧人。
未及山门,闻异香扑鼻,见四五个行童持香茗迎接于道。
尊者问曰:“汝师何在?”行童对曰:“在方丈诵经。”
尊者即同行童进了山门,见佛像果是庄严,殿宇果是幽洁,遂如仪参了三宝。
行童引入方丈。
见了僧人,请问先知缘故。
僧人曰:“使君为孩提稍氏时,老僧曾对封君大人云:‘此笠我如来者也。’
后备员太子宾客,讵非□□□□□耶?何谓无知?”尊者始悟冲玄寺僧人乃昔日侍从东宫胡僧也。
益信佛果有灵,能修则验也,遂拜辞而别。
下车首命访高僧,重汝天机预报先。
宾主相逢无别说,如来曾许笠先天。
尊者在幽州,官有余闲,事无丛挫,朝廷加其清静功成,转升为荆州刺史。
尊者得转荆,则威权日重,士庶归心。
从兄萧某,具文武全才,膺将相重任,朝廷恐其位尊有变,欲解去其权职,诏之归朝。
伊兄以其事谋于尊者,尊者曰:“才高者必忌,权重者招危,吾兄挟震主之威,来谗邪之口,一释重权,其祸立至,弟恐吾兄首领不保牖下矣!如弟之计,勿释之,便。”
其兄素秉忠直,不以尊者之言为然。
盖愿为忠臣,不愿为叛逆意也。
及归朝谢还权职,朝廷未几果听忌者之言,坐以不轨,诛之。
其兄临刑叹曰:“某耿耿丹心,可盟天日,今朝廷诛赏不明,忠佞倒置,无辜受戮,心实不甘。
吾弟在荆州,闻吾冤枉,必报此仇也。”
朝廷闻知,诏籍其家。
有诗为证:位重名高主必疑,恐谋不轨早羁縻。
纯臣愿把兵权释,何事朝廷返籍夷。
尊者在荆州,闻知从兄归朝,以忠直受戮,心甚不忿。
况闻兄临刑有吾弟报仇之言,心甚不安,遂爱整其旅,精器械,张弓矢,为兄复仇。
朝廷妄诛大臣,功臣解体,尊者抚爱士卒,人俱用命,旌旗所向,望风披靡,郡县无一人敢遏其师而与之抗者。
大军遂渡河,直抵阙下,废其昏乱之君,立其闇弱之子。
未几,又假太后命,废太子而主次子某为君,以主国事。
未几,太后诏尊音进爵九锡。
未几,诏即大子位。
有诗为证:为报兄仇弄干戈,排山倒海若洪波。
朝廷更变须臾事,史笔昭昭载得么。
尊者前世因笠如来,今也获为天子,胡僧又为指点其事,始知前世一笠因果,今生得实受用也,遂深信佛法有灵验,薄施有厚报也。
诏各处掌印富大发库藏,广建僧堂佛殿,又诏设斋粮供佛饭僧。
所建寺院极其侈靡,宝殿悉用珠砌,栋楹纯用金装,非沉檀香木不克木工之选,佛像诏用金铸,不许泥塑木雕。
又诏发供给工值,募天下儒生,缮写诸经亿千万眷,颁赐天下臣民,俾知共崇佛教。
此时国帑钱粮,半为佛家靡费,绳民科条,一切以清净从事,以故,事多废弛,政胥丛挫也。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