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明代白话短篇神魔小说集)第23页
书云: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令彼苍即赋我以步虚之德,侯景莫能为矣。
有诗为证:跋扈操戈逼帝京,谋夺天位收常经。
梁王自信天生德,幺么如何敢妄侵。
侯景兵入帝城,莫知梁王所在,闻帝避兵台城,遂统重兵厚围台城,节其饮食。
意悟胡僧隐语,必经侯景之乱,乃得脱化,故枵腹诵经不辍。
厚围士卒,本日见空中旗幡纷坠,鼓乐喧阗,又见紫云一朵,接捧梁王直上玉京金阙,俗人不识,乃谓梁武饿死台城者,非矣。
侯景始信梁皇作佛有成,而已叛逆无道也。
彼后偃居天位,为齐高祖,亦宗信佛言,良有感于此哉。
梁皇枵腹毙台城,共睹空中坠紫云。
将帝捧从天上去,喧阗鼓乐众知闻。
持履罗汉第十四尊
菩提多那尊者,姓刹利帝,南印度国王幼子。
性极聪慧,质极纯笃,好善乐施,名闻里闬。
早年有志沙门,第未得高人印正。
及般若多罗远来行化,国王信佛,施以无价宝珠,因见其三子。
尊者即出国王所施之珠,以观三子之见。
彼二子皆囿于世味,独幼子慧辨超群,尊者深器重之,为改名达磨菩提。
从游波罗,自谓所依得人,一味恭禀教义,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尝废缺。
多罗选择于弟子中惟达磨一人堪作如来法嗣,悉将奥义对达磨传之。
宋孝武大明元年,自放二十七道神光,现一十八变而逝,尊者为师建塔,始继其志,述其事,演化本国。
远近众生,如尊者道有真传,皆靡然向风从之。
尊者在本国演化经六十余年,所从游众生,大以成大,小以成小,窃隙光以自照,浚余润以自滋,得其济渡者,其丽不亿,其功无量。
有诗为证:三子皆为帝裔苗,菩提慧辨寡为俦。
多罗知是如来器,奥旨心宗向彼投。
如来三宝之道,无一人不笃信,无一人不敬重。
独达磨之侄异见王独立一门户,轻人之所罩,谓寂灭之教,当摈之宫墙之外。
毁人之所信,谓虚无之道,不容于名教之中。
异端横流之日,左道惑民之时,异见王欲辟其非,以矫其诞,可谓挺然独秀,不为习俗所移者矣。
名曰异见,诚哉所见异也。
尊者闻其轻毁三宝,发为叹词曰:“毁言出于一人之私,毋用毁也,佛道不可毁也。
不知其是不必重,既知其非不必毁。
眼前惟闻尊信者为神佛,不闻轻毁者为圣贤。
忠厚长者,毁言不出于口,毁佛无法,只彰其薄也。
存心凉薄者,明有人非,幽有鬼责,灾及其身,理势然矣。
不忍异见王因轻毁二字来及身之灾,吾当何以救之?”因命弟子波罗提见异见王,为彼说法,解脱及身之灾。
异见王怒而问曰:“子之宗佛,必以佛为是也、且问汝何者是佛?”波罗提答曰:“佛之教,虽不滞于有,亦不沦于无,惟见性是佛而已。”
王又问曰:“师自见性否?”波罗提答曰:“我不见自性,惟见佛性。”
王问曰:“性在何处为子见之?”波罗提答曰:“性在作用上见之。”
王曰:“性蕴于中而难知,情露于外而易见,子从何作用上见性?”异见王此论岂好辩哉,正口欲言而未能,心求通而未得,其机有可通矣。
波罗提即为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事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遍观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三魂。
异见王闻波罗提所说偈言,方寸了然领悟,乃悔前日轻毁之非,而求今日逃归之是。
遂问波罗提曰:“知辩出于师训,今日仁者谆谆智辩,从学何人得来?”波罗提答曰:“师不在远,子归而求之,有余师。
吾之师达磨,即王之叔菩提也。
天潢有仁者,宗谱有禅师,大王悟后之问,徒能羡人之徒,不知宗自之叔,窃为大王不取矣。”
异见王闻言惊骇,不知叔已超悟禅宗,遽敕近臣备法驾,隆礼迎请其叔。
国王长子次子见菩提悟道而归,入宫谓其母曰:“吾弟素称慧辨,今日果为得道比丘,吾属终为劫数人矣。”
尊者因王迎请,即随驾而至。
王接见百拜,致词曰:“某凉薄无知,不当轻毁三宝,只种种自积愆尤。
今日迎请叔父,为侄三宝面前忏除已往愆尤,大赐将来普渡。”
尊者见王不禅改过,遂取其悔悟之新,悯其陷溺之久,即为忏悔前非。
王因泣谢师训,誓愿钦崇三宝。
有诗为证:菩提王叔某之师,超悟禅宗见性虚。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