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明代白话短篇神魔小说集)第37页

有诗为证:桃花会悟与师同,嘱托兢兢护正宗。

门下几人知契悟,矜夸便是自灾躬。

尊者一日同沩山在寺外开田,地势不平,所计之田庸有高低不一。

尊者问沩山曰:“田势宜平,耕开田这头如何恁的低?那头如何恁的高?”佑惮师答曰:“水能平物,明日但取水面平,不论地势异。”

尊者曰:“水亦无凭,毕竟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尊者此答皆禅家见道之谈也,其寓意谓:道难执一,若高低然也。

现前即是触象皆真,顾人所处所见何如耳。

佑禅师深然之。

有诗为证:开田询问势高低,水面如何一律齐。

毕竟低高随所处,道随人悟有员机。

先是,香严弟子亦从游伪山门下,好诵读经卷,泥纸上尘言,昧心中会悟。

沩山激之云:“吾不问汝卷册上所记得音,但问汝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本分内事,试道一句来。”

香严本日懵然莫知所对,沉吟久之,进数语,沩山皆不许。

香严曰:“请惮师为弟子说。”

沩山曰:“吾说得,是吾之见解,于汝何益!”香严被沩山一驳,即回转山房,检遍所集诸经,无一语可为酬对,乃自叹曰:“画饼不可充饥。”

于是尽焚诸经,自言曰:“且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

遂辞沩山而去。

直抵南阳,见忠国禅师遗迹,遂于其祠憩止焉。

晚间,梦见忠国禅师慈容如活,直呼其名谓曰:“子性慧,何不慧,近前来听吾偈。”

偈云: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不空。

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上施功。

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香严弟子一日因山中芟除草木,以瓦砾击竹作声,俄然失笑,忽然省悟,遂归沐浴焚香,遥礼沩山。

赞曰:“和尚大悲,恩逾父母。

当时若为我说破。

则心已明白,安有今日?”乃作一偈云: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

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下机。

至是,沩山禅师见尊者桃花有悟,开田有悟,意香严向日不得于言,间别多年,必有所感发开悟。

如尊者明慧,未可知也,遂问曰:“香严弟子近日见处如何?”尊者答曰:“某甲卒说不得。”

乃呈一偈云: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

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连锥也无。

尊者此言,一谓香严学几于化,一谓自己学难强同,二意相关也。

沩山不觉大笑曰:“闻子偈言,其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乎?”戏其见远遗近,词虽抑扬,其实乃深喜之。

尊者师事沩山前后共十五载,凡有吐谈皆悟后禅语,从游众徒无不叹服,俱记载为修持要旨。

尊者传了沩山正法,遂迁止仰山,从游之徒日益众盛,共称为仰山上人。

尊青道虽超悟工夫,犹自检点不辍,日与诸徒讲解,循循不倦,且善于接机利物。

当时,演沩山之道,为禅门标准,四方谁不服之。

年七十七,同弟子往韶州行化,抵东平山。

某年月日,因谓门人曰:“时至矣,吾将归矣。”

遂于东平山抱膝而逝。

临终有偈云:我年七十七,老去是今日。

任性自浮沉,两手抱双膝。

却水罗汉第廿四尊

智威尊者,本姓华氏,隋炀帝时人,身长七尺六寸,智勇过人。

幼年亦事儒业,以韬略事炀帝,拜中郎将。

才智足以统众,威望足以服人,亿兆称为保障,朝廷目为干城。

自筮仕以至宦成,始终一志,庭无私谒,民喜天开,仁恩流于刑罚,抚字溢于催科。

不茹柔,不吐刚,得持身正道。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