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梁书(姚思廉 · 二十四史)第198页

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

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

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起家齐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

永明年中,与魏氏和亲,岁通聘好,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

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

于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

建武中,迁领军长史。

出为宜都太守,母忧去职,归居于南州。

义军至,缜墨绖来迎。

高祖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

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

视事四年,征为尚书左丞。

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

缜仕齐时,与亮同台为郎,旧相友,至是亮被摈弃在家。

缜自迎王师,志在权轴,既而所怀未满,亦常怏怏,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

后竟坐亮徙广州,语在亮传。

初,缜在齐世,尝侍竟陵王子良。

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

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

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

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曰:或问予云:“神灭,何以知其灭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问曰:“形者无知之称,神者有知之名。

知与无知,即事有异,神之与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非所闻也。”

答曰:“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

问曰:“神故非质,形故非用,不得为异,其义安在?”答曰:“名殊而体一也。”

问曰:“名既已殊,体何得一?”答曰:“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

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

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

问曰:“刀之与利,或如来说;形之与神,其义不然。

何以言之?木之质无知也,人之质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岂非木有一、人有二邪?”答曰:“异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质以为形,又有异木之知以为神,则可如来论也。

今人之质,质有知也;木之质,质无知也。

人之质非木质也,木之质非人质也,安有如木之质而复有异木之知哉!”

问曰:“人之质所以异木质者,以其有知耳。

人而无知,与木何异?”答曰:“人无无知之质,犹木无有知之形。”

问曰:“死者之形骸,岂非无知之质邪?”答曰:“是无人质。”

问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质,而有异木之知矣。”

答曰:“死者如木,而无异木之知;生者有异木之知,而无如木之质也。”

问曰:“死者之骨骼,非生之形骸邪?”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区已革矣。

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

问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骼;非死者之骨骼,则应不由生者之形骸;不由生者之形骸,则此骨骼从何而至此邪?”答曰:“是生者之形骸,变为死者之骨骼也。”

问曰:“生者之形骸虽变为死者之骨骼,岂不因生而有死?则知死体犹生体也。”

答曰:“如因荣木变为枯木,枯木之质,宁是荣木之体!”

问曰:“荣体变为枯体,枯体即是荣体;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答曰:“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也。

又荣木不应变为枯木,以荣即枯,无所复变也。

荣枯是一,何不先枯后荣?要先荣后枯,何也?丝缕之义,亦同此破。”

问曰:“生形之谢,便应豁然都尽。

何故方受死形,绵历未已邪?”答曰:“生灭之体,要有其次故也。

夫惸而生者必惸而灭,渐而生者必渐而灭。

惸而生者,飘骤是也;渐而生者,动植是也。

有惸有渐,物之理也。”

问曰:“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邪?”答曰:“皆是神之分也。”

问曰:“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虑,手等亦应能虑也?”答曰:“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问曰:“知之与虑,为一为异?”答曰:“知即是虑。

浅则为知,深则为虑。”

问曰:“若尔,应有二虑;虑既有二,神有二乎?”答曰:“人体惟一,神何得二。”

问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痒之知,复有是非之虑?”答曰:“如手足虽异,总为一人。

是非痛痒虽复有异,亦总为一神矣。”

问曰:“是非之虑,不关手足,当关何处?”答曰:“是非之虑,心器所主。”

问曰:“心器是五藏之心,非邪?”答曰:“是也。”

问曰:“五藏有何殊别,而心独有是非之虑乎?”答曰:“七窍亦复何殊,而司用不均。”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