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梁书(姚思廉 · 二十四史)第51页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

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

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

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

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

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辟西曹不就。

宋元徽中,随父出京师,为奉朝请、员外,迁尚书左民郎。

寻以父忧去职,还乡里。

服阕,刺史萧赤斧板为冠军中兵参军,领天水太守。

时建元初,蛮寇群动,景宗东西讨击,多所擒破。

齐鄱阳王锵为雍州,复以为征虏中兵参军,带冯翊太守督岘南诸军事,除屯骑校尉。

少与州里张道门厚善。

道门,齐车骑将军敬儿少子也,为武陵太守。

敬儿诛,道门于郡伏法,亲属故吏莫敢收,景宗自襄阳遣人船到武陵,收其尸骸,迎还殡葬,乡里以此义之。

建武二年,魏主托跋宏寇赭阳,景宗为偏将,每冲坚陷阵,辄有斩获,以勋除游击将军。

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托跋英四万人。

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

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五年,高祖为雍州刺史,景宗深自结附,数请高祖临其宅。

时天下方乱,高祖亦厚加意焉。

永元初,表为冠军将军、竟陵太守。

及义师起,景宗聚众,遣亲人杜思冲劝先迎南康王于襄阳即帝位,然后出师,为万全计。

高祖不从,语在《高祖纪》。

高祖至竟陵,以景宗与冠军将军王茂济江,围郢城,自二月至于七月,城乃降。

复帅众前驱至南州,领马步军取建康。

道次江宁,东昏将李居士以重兵屯新亭,是日选精骑一千至江宁行顿,景宗始至,安营未立;且师行日久,器甲穿弊,居士望而轻之,因鼓噪前薄景宗。

景宗被甲驰战,短兵裁接,居士弃甲奔走,景宗皆获之,因鼓而前,径至皁荚桥筑垒。

景宗又与王茂、吕僧珍掎角,破王珍国于大航。

茂冲其中坚,应时而陷,景宗纵兵乘之。

景宗军士皆桀黠无赖,御道左右,莫非富室,抄掠财物,略夺子女,景宗不能禁。

及高祖入顿新城,严申号令,然后稍息。

复与众军长围六门。

城平,拜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封湘西县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仍迁持节、都督郢、司二州诸军事、左将军、郢州刺史。

天监元年,进号平西将军,改封竟陵县侯。

景宗在州,鬻货聚敛。

于城南起宅,长堤以东,夏口以北,开街列门,东西数里,而部曲残横,民颇厌之。

二年十月,魏寇司州,围刺史蔡道恭。

时魏攻日苦,城中负板而汲,景宗望门不出,但耀军游猎而已。

及司州城陷,为御史中丞任昉所奏。

高祖以功臣寝而不治,征为护军。

既至,复拜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五年,魏托跋英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

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

诏景宗顿道人洲,待众军齐集俱进。

景宗固启,求先据邵阳洲尾,高祖不听。

景宗欲专其功,乃违诏而进,值暴风卒起,颇有淹溺,复还守先顿。

高祖闻之,曰:“此所以破贼也。

景宗不进,盖天意乎!若孤军独往,城不时立,必见狼狈。

今得待众军同进,始大捷矣。”

及韦睿至,与景宗进顿邵阳洲,立垒去魏城百余步。

魏连战不能却,杀伤者十二三,自是魏军不敢逼。

景宗等器甲精新,军仪甚盛,魏人望之夺气。

魏大将杨大眼对桥北岸立城,以通粮运,每牧人过岸伐刍藁,皆为大眼所略。

景宗乃募勇敢士千余人,径渡大眼城南数里筑垒,亲自举筑。

大眼率众来攻,景宗与战破之,因得垒成。

使别将赵草守之,因谓为赵草城,是后恣刍牧焉。

大眼时遣抄掠,辄反为赵草所获。

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为火攻计。

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

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