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姚思廉 · 二十四史)第207页
今之士俗,斯风炽矣。
裁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
于是庸音杂体,各为家法。
至于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视终沦平钝。
次有轻荡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昭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昭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
徒自弃于高听,无涉于文流矣。
嵘观王公搢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
淄渑并泛,硃紫相夺,喧哗竞起,准的无依。
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嵘感而作焉。
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同博弈。
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沈郁之幽思,文丽日月,学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枿既掩,风靡云蒸,抱玉者连肩,握珠者踵武。
固以睨汉、魏而弗顾,吞晋、宋于胸中。
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
嵘之今录,庶周游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
顷之,卒官。
岏,字长岳,官至府参军、建康平。
著《良吏传》十卷。
屿,字季望,永嘉郡丞。
天监十五年,敕学士撰《遍略》,屿亦预焉。
兄弟并有文集。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人,汉太子太傅堪后也。
高祖凝,晋征西府参军、宜都太守。
兴嗣世居姑孰。
年十三,游学京师,积十余载,遂博通记传,善属文。
尝步自姑孰,投宿逆旅,夜有人谓之曰:“子才学迈世,初当见识贵臣,卒被知英主。”
言终,不测所之。
齐隆昌中,侍中谢朏为吴兴太守,唯与兴嗣谈文史而已。
及罢郡还,因大相称荐。
本州举秀才,除桂阳郡丞,太守王嵘素相赏好,礼之甚厚。
高祖革命,兴嗣奏《休平赋》,其文甚美,高祖嘉之。
拜安成王国侍郎,直华林省。
其年,河南献儛马,诏兴嗣与待诏到沆、张率为赋,高祖以兴嗣为工。
擢员外散骑侍郎,进直文德、寿光省。
是时,高祖以三桥旧宅为光宅寺,敕兴嗣与陆倕各制寺碑。
及成俱奏,高祖用兴嗣所制者。
自是《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并使兴嗣为文;每奏,高祖辄称善,加赐金帛。
九年,除新安郡丞,秩满,复为员外散骑侍郎,佐撰国史。
十二年,迁给事中,撰文如故。
兴嗣两手先患风疽,是年又染疠疾,左目盲,高祖抚其手,嗟曰:“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手疏治疽方以赐之。
其见惜如此。
任昉又爱其才,常言曰:“周兴嗣若无疾,旬日当至御史中丞。”
十四年,除临川郡丞。
十七年,复为给事中,直西省。
左卫率周舍奉敕注高祖所制历代赋,启兴嗣助焉。
普通二年,卒。
所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文集十卷。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
家世寒贱,至均好学有俊才。
沈约尝见均文,颇相称赏。
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斅之,谓为“吴均体”。
建安王伟为扬州,引兼记室,掌文翰。
王迁江州,补国侍郎,兼府城局。
还除奉朝请。
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
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
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
普通元年,卒,时年五十二。
均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著《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
先是,有广陵高爽、济阳江洪、会稽虞骞,并工属文。
爽,齐永明中赠卫军王俭诗,为俭所赏,及领丹阳尹,举爽郡孝廉。
天监初,历官中军临川王参军。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