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手丐(还珠楼主)TXT下载第106页
心中有事,始终不曾人洞察看。
刚过岭脊,天便下起雨来。
沈、姜二人弟兄情重,又极义气,沈鸿虽觉那雨必要越下越大,中间一段山路险滑,一落雨便难上下,非但没有退意,反更性急,惟恐姜飞遇险,又防彼此来去相左,走得更急。
正在沿途高声呼喊,鼓勇往前飞驰,那雨果然大了起来。
等把那一段险路走完,离姜飞打猎的山谷不远,雨已似天河倒倾,挟着轰轰发发之声,乱箭一般朝地面猛射下来。
转眼之间地上积水深达尺许,到处山洪暴发,万道狂流银蛇也似,电掣虹飞,满山乱窜,顺着山形往下倾泻,稍低之处都成了湖荡。
路又难走,眼前早被水气包没,周身业已湿透,成了落汤鸡。
人在雨中跳纵奔驰,四外白茫茫,什么也看不见。
大雨之声与山洪狂流合成一片洪籁,轰轰如雷,山鸣谷应,震耳欲聋。
雨中林木山石连同近处峰峦仿佛沉浸在汪洋大海之中,快被大雨狂流卷走神气。
狂呼之声已为雨声水声所掩,水气大重,雨势又大,常逼得人气透不转。
每次开口用力狂呼,必用双手遮住口鼻方能开口。
一面还要留神脚底,稍一疏忽,或是看错落脚之处,不是踏在水泥里面,便是几乎绊倒,遇险已好几次,双足越来越重。
遇见水塘更要留神,以防失足,落向水深之处送了性命。
一路纵高跳矮,上下攀援,如非近来轻功颇好,又是常时往来的熟路,几次均差一点没有滑跌重伤。
好容易走进谷中,因那一带地势里高外低,大量雨水和洪涛一般深达三尺余狂涌出来,幸而一向谨细,没有近前便看出谷中水大,形势不妙,改走上面崖腰险径,否则已被急流冲倒。
勉强寻到一处上有突岩的凹洞暂避喘息。
因沿途高声疾呼而来,始终未听回音,中间还有两条歧路,雨声水声喧若轰雷,多大喊声也听不出,因此不曾多喊,但经格外留心察看,并无人影。
雨下这大,料知双方不会错过,人必尚在谷中避雨,途中未遇野兽,也许无事。
知道呼声为雨所掩,听不出来,下面水深,两崖只此一条必由之路。
知道姜飞聪明机智,途中连呼不应,必是开头没有打到肥鹿,不愿空手回去。
再不便是鹿已打到,正要回走,天降大雨,为山洪所阻,空身回去尚且艰难,再要带上所打肥鹿,这样厌的山路如何走法;意欲候到雨住再回。
后来雨下越大,无法起身,以致困在那里。
以他平日那样聪明机智,孤身打猎常有的事,单单今日遇险,没有那么巧法。
越想越觉后一想法有理,反倒心定了些。
几次想由崖腰这条天然栈道去往谷底平日打猎守伺野兽埋伏之处探看,均因雨下太大,崖顶上面的雨水好似五六丈宽一条大河突由缺刚顺着崖缺凹处倒灌下来,将路隔断,无法过去,逼退回身。
此外两面崖上均无道路可以通行,经此一来,越发认定姜飞归途遇阻,被大水隔断,在谷底一带崖凹石洞之中不能过来,自己也无法过去。
雨声太大,喊又无用,只得耐心等候下去,打算水势稍小,或是雨住,便可过去。
不料越等越无望,雨是毫未停止,谷底的水业已平地高涨丈许,两面崖上的雨中山洪越来越猛。
对面崖顶比较平直,又是大片峭壁,遥望过去好似千百道洪流飞瀑朝下狂冲倒灌,还不甚宽,中间隔断之处尚多。
自己立这一面崖顶像个倒写的人字,上面又是大片斜坡,两面雨水齐往当中人字头上会合,万流朝宗一齐朝下猛注,水面越来越宽,本已无法飞渡,水力更是大得吓人。
下面狂涛吃两面山崖大的大小洪流冲激排荡,涌起一座接一座的浪山,急如奔马,往口外电一般泻去。
时见残枝断树和大小野兽的死尸在惊涛骇浪中一路翻滚,转风车一般往来路漂去,瞬息已沓,其速无比,方觉谷中水势越来越高。
离立处栈道虽然还有两丈,照这样水涨之势,不消多时必要被它涌将上来。
再一想起途中那几处险地水势必更险恶。
来时已是那样艰难,归途必更难于飞渡。
估计天已不早,少时能否回去还拿不定。
耳听山洪发发,雨声轰轰,震得整座山谷均在摇撼,眼睛一花,仿佛就要随流涌去光景。
正在触目惊心,进退两难,猛听前途惊天动地一声大震,那缺口危崖受不住洪水猛冲竟倒塌了一大片,迅雷暴发,轰隆一声大震,当时打得洪水群飞,波涛山立,谷中山洪突涌起十来丈高下,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狂涌上来。
到了栈道上面被两面崖壁一柬,化为一条其大无比的水龙往下倾泻猛冲过去。
那谷下面已有三四丈阔,崖腰一带更宽,竟被浪头填满,水力之猛从来未见。
最厉害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座浪头和山崩一般刚由栈道上漫过,第二座浪头又跟着压到,栈道上立时水高丈许,虽是随起随收,此是崩崖重压激起来的浪头,下面的水离栈道仍有两丈,那巨龙一般的浪头顺着栈道冲出不远,便由高就下,化为百丈匹练,银雪怒喷,朝谷中飞坠,并未真个淹到崖上。
未了几个浪头只管澎湃奔腾,声势惊人,浪头已一个小似一个,但这狂涛骤起接连几个冲激之威,看去也实令人目眩神飞,心寒胆落。
最危险是第一个浪头受崩崖猛击朝上狂涌之时,就在缺口洪瀑边上,离沈鸿身前才只丈许,如非沈鸿一心想要探路过去,藏身避雨的崖凹,紧贴在人字头的边上,崩崖又在对面,人立洞凹之中没有走出,那一带地势又是栈道最高之处,这接连两三座浪头均和山崩一样狂涌上来,稍微隔近当时一定被水卷走,不打在崖壁上面骨断筋折,全身粉碎,也非淹死不可。
那浪山崩倒时大半前倾,小半贴着栈道逆流上涌,水势最高时涌起崖上好几尺,水力绝大。
沈鸿立处崖凹立被狂流填满,总算应变机警,一见面前银光暴涌,狂涛山崩,忙将身子紧贴外壁,没有被水冲倒,水由凹口涌入,打向对面洞壁,激射起万道银花,再往外壁这面反卷过来,其势已衰,只泼了一身浪花水点,人却不曾受伤。
浪头一过,水势立退,顺着坡道狂流飞落,回复原状。
沈鸿惊魂乍定,见谷中波涛汹涌,水声越发洪烈,虽更险恶,但已不再涌上,冒雨探头往两面一看,不由惊魂皆颤,又吓了一大跳,原来方才这几个浪头一冲,所过之处,对面因是平崖峭壁,无什草木,只将壁上苔薛涮净,崖石零碎崩落了好些,本来就有大小千百条瀑布挡住,乍看上去还不甚显,立处一面非但二十来丈长一段的野草小树被恶浪一打随流冲去,荡然无存,靠里一面的泥土也被洪流冲涮,凭空加宽了丈许数尺不等齐整整一大条,和刀切一样,现出一条丈许高到数尺不等的凹槽,上面依旧苍苔狼藉,草花零乱。
近栈道处却空出这一大段,并还崩塌了好些地方,当时人要被它打中万无生理,那崩崖之处更是奇险。
原来沈鸿所立崖凹就在人字缺口的旁边。
方才倒的那片危崖恰在对面,少说也有两三丈方圆一大块,凭空崩塌,休说人立在下必成菌粉,或被带入水中,不压死也要淹死;便那崩倒之时稍微偏东,那样几万斤重一片大崖石由相隔十来丈的崖顶朝下猛坠,只有一角压在这立处上面的突岩也必打成粉碎,人在下面如何能有生理?因是山洪暴发,大雨倾盆,雨声水声喧若雷轰,崩崖之势被它掩去不少。
外面水气迷目,事出意外,只听万籁怒鸣、惊雷交轰中一声大震,不曾看清,谷中常有崖石崩落,业已听惯,没料到有这样厉害。
等到察看明白,才知生死呼吸危机一发,立处稍前稍后固是必死无疑,便是山崩水涌之际,人立崖凹之中,稍微换个方向,或正向外观望,也必被那突然崩坠的浪山冲倒,撞个不死必伤,滑跌倒地。
再要惊慌过甚,不及攀附,更被狂流巨浪卷去,休想活命!再看崖崩之后,谷底一面的栈道已被压断,一同坍倒水中。
上面缺口立时加深加大,为了缺口加宽,急流而来的山洪虽然小了一点,看去仍是那么惊心眩目,耳鸣魂悸,冷气森森,浸人肌骨。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