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水浒后传(水浒传续书)第144页

乐和道:“你待我原不薄,只是你父子世受国恩,不思尽忠,反作金朝向导,来追圣驾!二位这事大错了!也罢,叫取酒食来,二位兄吃些,好熬刑责。

这是先尽私情,后正国法。”

军健便把黄袱绷起,高掇精臀,架着朱红棍子,一人跪数五棍,吆喝一声,从半空打下,一棍一换,八十打了半日,赵良嗣、王朝恩打得皮开肉绽,死而复苏。

裴宣喝令上时带出,乐和道:“今日才完得燕子矶一桩公案。”

花、秦二恭人称快进去。

裴宣去复圣旨,不题。

到初三日,李俊整顿了大海鳅船,差文臣四员,是柴进、燕青、乐和、萧让;武将四员,是呼延灼、李应、孙立、徐晟,点二千兵护驾,又设筵席送行。

李俊跪进奏揭,高宗龙目一观,开道:夜光珠四颗,猫儿眼十粒,通天犀带一围,于阗玉带一围,珊瑚树二枝(高三尺),玛瑙盘一个(径二尺),伽南香几一座,西洋锦段十端,巴豕胆一枚,龙香剂十匣,竹鸩腊十瓶,香雪春百坛。

高宗道:“怎又贡此珍奇之物,叨荷多矣,卿可即真主暹罗国事,朕当命大臣赍敕命而来,善理国事。

文武诸臣,卿可承制封拜。

还有一说,那倭王贪得无厌,时常侵犯浙闽淮扬等界。

卿与高丽国王李误共加防遏,毋使跳梁。”

李俊奏道:“三岛倡乱,革鹏借兵,倭王命大将关白领一万兵来,围住暹罗城。

幸得公孙胜祈雪祭风,关白并倭兵尽皆僵冻而死,一个不还。

倭王惧怕,再不敢来了。

既承圣谕,当遣陪臣到高丽国,与李俣会议,设法防御,使圣上再无外顾之忧。”

高宗命启驾,李俊率文武多官步送到海边,俯伏再拜。

高宗道:“卿国中宁靖,一来觐朕。”

李俊顿首泣谢道:“臣仰仗天威,镇摄遐方,当年年进贡,三年一朝。

万望善保圣躬,以副四海臣民之望。”

高宗下了船,柴进等八员皆辞大将军登舟。

放了号炮开洋,只见云端里隐隐两条黄龙,张牙舞爪,迤逦先行,起一阵和风,下几点微雨,所谓雨师洒道,风伯扫尘也。

李俊等磬折立于海岸,望不见龙船,方乘马而返。

众人齐道:“圣天子有万灵呵护,只看两条黄龙亦护圣驾而去,我等存心忠义,得此一番救驾,亦可少尽臣子之职矣。”

正是:君臣同体鸿钧转,海岳澄清宇宙宁。

不知后面还有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天特送高宗航海,作成李俊做好人。

赵良嗣、王朝恩可称李俊功臣。

牡蛎滩救驾,李俊之幸,非高宗之幸也。

古来有意思人,偏有好题目做。

所谓兹乃天意,夫岂人谋。

第三十八回 武行者叙旧六和塔 宿太慰敕封暹罗

话说大宋高宗皇帝被阿黑麻追至牡蛎滩,署暹罗国事李俊救驾。

元旦受过朝贺,初二日审勘叛臣,初三日启驾。

李俊选文武官八员,领兵二千,护送御驾还朝。

海波不兴,和风霁日,于路无话。

进了普陀莲花洋,到明州岸口,太监先去报知,明州官员尽来迎接。

飞递到临安,满朝文武都到明州,请圣上登岸。

乘了玉辇,干乘万骑拥卫过了钱塘江,到临安府。

合京官僚百姓俱呼万岁,御了皇极殿,群臣拜贺。

改建炎四年为绍兴元年,大赦天下,百官罩恩升赏。

柴进等把兵船泊在明州定关,只唤四十名家丁,随身行李,护驾过江。

次日宣柴进等进朝,命光禄寺赐宴,敕吏部照原册论功封职。

柴进等谢恩而出,俟候敕命。

自然要担阁几日,且在西湖上昭庆寺安寓。

柴进道:“我等前日从征方腊,在此一月有馀。

军务倥偬,无有闲暇,临安有许多景致不曾游玩得。

今候敕命,空闲在此,正好各处游览。”

昭庆寺僧人闻得是暹罗国使臣,那西廊下有几房开骨董铺的,正要买些暹罗密犀、伽南洋锦等物,相见了,尽是中华人物,叩问其故,柴进笑而不言。

先斋戒沐浴,到天竺进香,都乘骏马,随二十家丁。

到天竺礼了观音大士,白云房住持摆斋相待,厚谢香金。

又写疏喜舍,僧人趋承引路,从下天竺转到灵隐飞来峰冷泉亭上。

燕青道:“这景致非凡,白乐天《冷泉亭赋》云‘天下胜概,甲于馀杭;馀杭胜概,甲于灵隐’是也。”

从寺背后上韬光庵,庵门首看见“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一联,众人望东南指点道:“此去暹罗国敢有万里之遥了。”

又到法相、龙井、虎跑随喜,天晚了就宿僧房。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