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后传(水浒传续书)第36页
那东山上有莫厘峰,居民富庶,都出外经商;西山上有缥缈峰,更是奇峻,上顶江海皆见,民风朴素,家家务农、打鱼,种植花果为业。
更有消夏湾,是吴王同西施避暑之地。
林屋洞是神仙窟,宅角头是“商山四皓”角里先生的故宅。
这几个去处,何不同去一看,择可居之所,盖造房子起来便了。”
李俊大喜,一同上船,竟到西山各处游览一遍,果是山明水秀,物阜民康。
那消夏湾四面皆山,一个口子进去,汇成一湖,波光如练。
湖边一片平阳之地,可造百十间房屋。
四围有茂林、修竹、桔柚、梨花,真是福地。
李俊就与土人买了这片湖地,置办木植,雇唤工匠,不消几时就盖造完了。
都是垒石成墙,结茅当瓦,不甚高大。
前堂后厦,共一二十间。
只有费保、倪云有家眷,择日进房。
置办酒席,款待乡邻,尽皆欢喜,都称李俊为李老官。
盖土俗以“老官”为重也。
那沿湖的两山百姓,都在太湖中觅衣饭,打鱼笼虾,簖蟹翻凫,撩草刈蒿,种种不一。
只有那罛船,是有大本钱做的,造个大船,拽起六道篷,下面用网兜着,迎风而去,一日一夜打捞有上千斤的鱼,极有利息。
李俊与众兄弟商量,也打了四个罛船,使渔户管着,日逐打鱼起息。
却是那罛船利在秋冬,西北风一发,方好扬帆。
一日,正当仲冬时节,西风大作。
李俊要自去看打鱼,同弟兄上了罛船,向北面去。
到半夜里风息了,行不得,却停在缥缈峰后。
到得天明,飘飘扬扬下起大雪来,霎时节琼瑶满地,唐人有诗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俊道:“这般大雪,那湖光山色一发清旷,我们何不登那缥缈峰饮酒赏雪?也是一番豪举。”
费保道:“极妙!”将带来的肉脯、羊羔、鲜鱼、醉蟹,唤小渔户挑了两三坛酒,各人换了毡衣斗笠,冲寒踏雪而去。
那峰只有三里多高,鱼贯而上。
到了峰顶,一株大松树下有块大石头,扫去雪,将肴馔摆上。
石中敲出火来,拾松技败叶烫得酒热,七个弟兄团团坐定,大碗斟来。
吃了一会,李俊掀髯笑道:“你看湖面水波不兴,却如匹练,倒平了些。
山峦粉妆玉砌,像高了些,好看么?尝闻道:‘朝臣侍漏五更寒,铁甲将军夜渡关。
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我们今日在此饮酒赏雪,真是天地间的至乐!凭你掀天的富贵,也比不得这般闲散。
若论我李俊,年力正壮,志气未衰,哪里不再做些事业?只是古今都有尽头,不如与兄弟们吃些酒,图些快活罢。
闻得宋公明、卢员外俱被鸩死,往日忠心付之流水。
我若不见机,也在数内了。”
说罢,又吃。
忽听得西北上一个霹雳,见一块大火从空中飞坠山下,大家吃惊,说道:“大雪里怎得发雷?那块火又奇,我们走下去看。”
叫小渔户收拾家伙,同下山来。
周围一看,只见烧场了丈馀雪地,有一块石板,长一尺,阔五寸,如白玉一般。
童威拾起,众人看时,却有字迹。
都是不识字的,唯有李俊略略认得几个,所以前日揭阳岭上宋江被催命判官李立药翻,正等伙家开剥,李俊赶来,见有批回,识得宋江字样,才得救醒。
今将这石板着实摹拟了好一会,说道:“原来是一首诗。”
众人道:“大哥,你读与我们听。”
李俊又顿住一番,念道:替天行道,久存忠义。
金鳌背上,别有天地。
众人听罢,都解不出。
李俊道:“这分明是上天显异。
头一句说‘替天行道’,原是忠义堂前杏黄旗上四个大字,合着我们旧日的事。
且拿回去供在家里,日后定有应验。”
遂捧了石板到船里,起篷回家,真个把石板供在神座内,自此无话。
却说常州管下一座马迹山,也在北太湖之滨。
山边村坊里有个乡宦,姓丁名自燮,是丁渭丞相之裔。
寅甲出身,累任升至福建廉访使,拜在蔡京门下。
为人极是奸狡,又最贪赃,绰号“巴山蛇”。
在任三年,连地皮都刮了来,丁忧在家。
那常州新任太守姓吕名志球,福建人,也是甲科,参知政事吕惠卿之孙。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