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玉支肌(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第49页

卜成仁道:“老父母之算,可谓妙矣。

但虑长孙榜眼为人最重情义,况他与那管小姐的情义又更重。

他若知管小姐死了,定要为管小姐报仇,哪里便肯改娶。

不知可还有别策使他不追究,而竟娶则妙了?”

李知县又沉吟半晌道:“既是这等说,我又有一法。

我想他在京中,既请旨归娶,自然不知管小姐之变。

待他来娶之时,等我与管公子说知,央他不要说出管小姐之死,竟将令妹充做管小姐,暗嫁与他。

等成亲之后,再细细说明,那时银河已渡,玄霜捣成,再愁他做甚。

纵使有言,亦不为大害矣。”

卜成仁听了,大喜道:“此计妙甚。

容归与舍妹言之,若舍妹允从,再来恳求老父母与管公子去说。”

说罢别去。

正是:只知罪当死无辞,谁料团团都是疑。

到得机关看破后,方知久已失便宜。

卜成仁虽与县尊商量,要将妹子充做管小姐去嫁与长孙肖,是一条妙计。

及走到家里,要向妹子开口,又知妹子年纪虽小,却为人言语不苟。

因向日骗他的玉支玑诗去答聘,被他絮聒了一番,今日如何又去开口。

若妹子不嫁他,明日长孙肖归娶无人,追究起来,这一死何辞。

无可奈何,只得先进来下一礼,求母亲郑氏道:“孩儿的死期将到了,母亲知道么?”郑氏道:“我怎么不知,只是没甚救你。”

卜成仁道:“母亲若肯救孩儿,倒有一个妙法,只怕母亲不肯。”

郑氏道:“痴儿子,怎说此呆话。

你父亲有几个儿子?若是有法救得你,便割我的肉,我也不惜。

有甚妙法,可快快说来。”

卜成仁道:“管小姐被孩儿威逼死了,人人皆知。

亏得府县畏父亲吏部之威,不敢胡言乱语,故讨得暂时安静。

不期管小姐许嫁的丈夫长孙肖,昔日是一个寒儒,还欺他得下。

谁知他连科中了鼎甲,做了榜眼。

今又请了圣旨,来娶管小姐,已出京在路。

倘明日到了,访知管小姐是孩儿威逼死的,奏知朝延,则孩儿这一死如何免得。”

郑氏道:“我一个妇人,如何救你?你前日已写信去求父亲,难道父亲就没个回信?”卜成仁道:“父亲不回信者,想也是没法。

孩儿今日与李知县再三商量,倒有一法在此。

向日这长孙肖,孩儿因要夺他管小姐之婚,曾戏将妹子许嫁与他,要他退了管小姐之婚让我,故求妹子做了一首玉支玑的诗答他。

后来妹子知道,为此诗与我争闹一场,此是母亲所知。

在当日设计,原是耍他。

就今日想起来,管小姐又死了,他一个青年榜眼,才又高,人物又风流,不嫁他却嫁何人?莫若将当日之假,竟认真了。

等他来归娶,竟执了玉支玑之聘,请府县为媒,竟嫁了去。

以妹子的才美,怕他不喜?婚姻既成,一可以完妹子终身之事;二可以救孩儿的性命。

此虽两利之道,但恐妹妹性子有些高傲,恐以权变为嫌,不肯应承,故孩儿特求母亲苦劝她一番,或者她才心肯。”

郑氏听了大喜道:“此计甚妙!彼此有益,待我就去劝她。”

遂不叫人去请,竟自走到后楼来,寻见了红丝小姐,将卜成仁之言,细细说了一遍,道:“这一事你若许了,一时就有三利,你哥哥威逼管小姐之罪,可以由此而免,一利也;哥哥若免死,又可全了父亲的宗嗣,二利也;我儿你负此才美,得嫁这个风流榜眼,也不枉了,三利也。

以我算来,实实是好,不知你意下何如?”

红丝小姐道:“若单论婚姻,只闻淑女君子求之,未闻畏诉讼逮狱,即轻身而往者。

若论保哥哥之性命,全卜氏之宗桃,虽死亦无不可,何敢争礼?但女子三从,父在从父。

今父命不知谓何?而为女子者,竟自适人,虽民间嫁娶,亦不敢行,何况卿相之家乎!且于榜眼不榜眼,风流不风流,孩儿不问也,乞慈母谅之。

郑氏见红丝小姐说得正大有理,无言可劝,只得又走了出来,说与卜成仁知道。

卜成仁听了,因跌脚道:“要等父命,这还好哩!听得人说,长孙肖已出京多时了,只怕早晚就到。

若再差人去请父命,只怕请得命来,我的性命已呜呼了!”郑氏道:“你且不必着慌。

你妹子虽然如此说,但我看她沉沉吟吟,也还不十分固执。

你且去料理管家之事,妹子待我再去劝他,或者肯了也不可知。”

卜成仁道:“母亲吩咐的是。

孩儿且去外面打点,妹子之事,要在母亲身上。”

遂走了出来,又去见李知县道:“舍妹之事,治晚生已曾说明了。

只求老父母到管家一言,倘能救得治晚生,自然重报,决不敢忘。”

李知县道:“本县一官,俱蒙尊公覆庇。

贤契之事,即本县之事,敢不周旋,怎么说起报来。

贤契且请回,本县即刻就去见管公子,看他是何光景,再作道理。”

只因这一去,有分教:屏开双孔雀,褥隐两鸳鸯。

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八回

管不闻婉转探才费小心

卜红丝信笔题诗存大礼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