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镜花缘(清代长篇小说)第103页

汉末天下大乱,旧章殄灭。

迨至三国,魏有王粲、卫觊共创朝仪,吴有丁孚拾遗汉事,蜀有孟光草建众典。

晋初,荀觊以魏代前事撰为晋礼。

宋何承天、傅亮同撰朝仪。

齐何佟之、王俭共定新礼。

至梁武帝乃命群儒裁成大典,以复周公五礼之旧。

陈武帝即位,礼制虽本前梁,仍命江德藻、沈洙等随时酌斟弃取,以便时宜。

迨至前隋,高祖命辛彦之、牛宏等采梁旧仪,以为五礼。

自西汉之初以至于今,历代损益不同,莫不参之旧典,并非古礼不存,不过取其应时之变。

所以《宋书·礼志》有云:“任己而不师古,秦氏以之致亡;师古而不适用,王莽所以身灭。

‘至注《礼》各家:汉有南郡太守马融、安南太守刘熙、大司农郑元、左中郎将蔡邕、侍中阮谌;魏有秘书监孙炎、卫将军王肃、太尉蒋济、侍中郑小同;蜀有丞相蒋琬,吴有齐王傅射慈;晋有太尉庚亮、太保卫囗「灌氵换王」、侍中刘逵、司空贺循、给事中袁准、益寿令吴商、散骑常侍干宝、庐陵太守孔伦、征南将军杜预、散骑常侍葛洪、太常博士环济、谘议参军曹耽、散骑常侍虞喜、司空中郎卢谌、安北将军范汪、司空长史陈邵、开府仪同三司蔡谟;宋有光禄大夫傅隆。

太尉参军任预、中散大夫徐爱、抚军司马费沉、中散大夫徐广、大中大夫裴松之、员外常侍庚蔚之、豫章郡丞雷肃之、谘议参军蔡超宗、御史中丞何承天;齐有太尉王俭、光禄大夫王逸、步兵校尉刘囗「王献」、给事中楼幼瑜、散骑郎司马囗「王献」、御史中丞荀万秋、东平太守田憎绍、征士沈麟士;梁有护军将军周舍、五经博士贺囗「场土换王」、散骑侍郎皇侃、通直郎裴子野、尚书左丞何佟之;陈有国子祭酒谢峤、尚书左丞沈洙、散骑常侍沈文阿、戎昭将军沈不害、散骑侍郎王元规;北魏有内典校书刘献之;北齐有国子博士李铉;北周有露门博士熊安生;隋有散骑常侍房晖远、礼部尚书辛彦之。

他们所注之书,或听见不同,各有来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

内中也有注意典制,不讲义理的;也有注意义理,不讲典制的。

据妹子看来;典制本从义理而生,义理也从典制而见,原是互相表里。

他们各执一说,未免所见皆偏。

近来盛行之书,只得三家;其一,大司农郑康成;其二,露门博士熊安生:其三,散骑侍郎皇侃。

但熊氏每每违背本经,多引外义,犹往南而北行,马虽疾而越去越远;皇氏虽章句详正,惟稍涉冗繁,又既道郑氏,而又时乖郑义,此是水落不归本,狐死不首邱;这是二家之弊。

惟郑注包举宏富,考证精详,数百年来,议《礼》者钻研不尽,自古注《礼》善本,大约莫此为最。

妹子冒昧妄谈,尚求指教。

“亭亭听了,不觉连连点头道:”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亲自倒了两杯茶,奉了上来。

二人茶罢,闺臣暗暗忖道:“他的学问,若以随常经书难他,恐不中用。

好在他远居外邦,我们天朝历朝史鉴,或者未必留神;即使略略晓得,其中年岁亦甚纷杂。

何不就将史鉴考他一考?”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

古香斋 扫描校对

镜花缘/(李汝珍)

第五十三回 论前朝数语分南北 书旧史挥毫贯古今

话说唐闺臣知亭亭学问非凡,若谈经书,未免徒费唇舌,因他远屡外邦,或于天朝史鉴未必留神,意欲以此同他谈谈,看他怎样,因说道:“请教姐姐:贵邦历朝史鉴,自然也与敝处相仿。

可惜尊处简策流传不广,我们竟难一见。

姐姐博览广读,敝乡历朝史书,该都看过;即如盘古至今,年岁多少,前人议论不一,想高明自有卓见了?”亭亭道:“妹子记得天朝开避之初,自盘古氏以及天皇、地皇、人皇至伏羲氏,其中年岁,前人虽有二百余万年之说,但无可考,《春秋元命包》言:”自开辟至春秋获麟之岁,凡二百二十六万六千年‘,而张揖《广雅》以三皇、疏仡之类,分为十纪,共二百七十六万岁,与《元命包》所载参差至五十万年之多。

妹子历稽各书,竟难定其是否。

至年岁可考,惟伏羲以后,按孔安国《尚节序》,以伏羲、神农、轩辕为三皇;班固《汉志》,以少昊、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为五帝。

三皇共计一千八百八十年,五帝共计三百八十四年。

其后夏、商至今,皆历历可考了。

“若花道:”近日史书,都以天下、地支纪年,此例始于何时?至今共有若干年了?“亭亭道:”史书以干支纪年,始于帝尧。

自帝尧甲辰即位,至今武太后甲申即位,共三千四十一年;若以伏羲至今而论,共五千一百五十三年了。

“闺臣忖道:“我们天朝南北朝,往往人都忽略,大约他也未必透彻,何不将此考他一考?”因说道:“请教姐姐,敝处向有六朝、五代、南北朝,不知贵处作何区别?”亭亭道:“妹子记得:当日吴孙权及东晋、宋、齐、梁、陈俱在金陵建都,人皆呼为六朝;宋、齐、梁、陈、隋为时无几,人或称为五代。

至南北朝之分,始于刘宋,终于隋初。

宋、齐、梁、陈在金陵建都,所以有南朝之称;元魏、高齐、宇文周在中原建都,所以有北朝之称。

那时天下半归南朝,半归北朝,彼此各据一方,不相统属。

以南朝始末而论,宋得晋朝天下,共传五主,被齐所篡;齐传七主,被梁所篡;梁传四主,被陈所篡;陈传五主,被隋所篡。

南朝共计一百六十八年。

以北朝始末而论,魏在东晋时,虽已称王,幅员尚狭,及至晋末宋初,魏才奄有中原,谓之大魏,传了一百四十九年,到了第十三代皇帝,因臣子高欢起兵作乱,魏君弃了本国,逃至关西大都督宇文泰处,就在关西为帝,人都叫作西魏;传了三帝,计二十二年,被宇文泰之子字文觉篡位,改为周朝。

那高欢逐了魏君,又立魏国宗室为帝,人都叫作东魏;在位十七年,被高欢之子高洋篡位,改为北齐。

那时北朝分而为二,一为北齐,一为周朝,北齐传了五主,计二十八年,被周所灭;周传五主,前后共二十六年,被臣子大司马杨坚篡位,改国号为隋。

随即灭了陈国,天下才得一统。

此是南北朝大概情形。

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

“若花道:“刚才阿姐言夏、商至今历历可考,其年号、名姓也还记得大概么。”

闺臣忖道:“怎么若花姐姐忽然问他这个,未免苦人所难了。”

只听亭亭道:“妹子虽略略记得,但一时口说,恐有讹错,意欲写出呈教,二位姐姐以为何如?”

若花点头道:“如此更妙。”

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见红红、婉如从外面走来。

大家见礼让坐。

亭亭问了婉如姓氏,又向红红道:“姐姐才到海外,为何忽又回来?“红红见问,触动叔叔被害之苦,不觉泪流满面,就把途中遇盗,后来同闺臣相聚的话,哽哽咽咽,告诉一遍。

亭亭听了,甚为嗟叹。

众人把红红解劝二番,这才止泪,亭亭铺下笺纸,手不停毫,草草写去。

四人谈了多时,亭亭写完,大家略略看了一遍,莫不赞其记性之好。

闺臣道:”这是若花姐姐故意弄这难题目;那知姐姐不假思索,竟把前朝年号以及事迹,一挥而就。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