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镜花缘(清代长篇小说)第105页

请教:迎面是何山名?”

林之洋道:“俺当日初次飘洋,曾闻九公说,这大岭叫门户山,怎么今日倒来问俺?”多九公道:“老夫并非故意要问,只因目下有件奇事。

当年老夫初到海外,路过此处,曾问老年人:”此山既名“门户”,为何横在海中,并无门户可通,令人转弯磨角,绕至数月之久,方才得过?‘那老年人道:“当日大禹开山,曾将此山开出一条水路,舟楫可通,后来就将此山叫作门户山。

谁知年深日久,山中这条道路,忽生淤沙,从中塞住,以致船只不通,虽有”门户“之名,竟无可通之路。

此事相沿已久,不知何时淤断。’

刚才我因船中几位小姐都要赶到岭南赴试,不觉寻思道:”如今道路尚远,何能赶得上,除非此山把淤冲开,也象当年舟楫可通;从此抄近穿过岭去,不但他们都可考试,就是我凤囗「儇左亻换右羽」、小春两个甥女也可附骥同去。

‘正在胡思乱想,忽闻涛声如雷,因向对面一看,那淤断处竟自有路可通!“林之洋也不等说完,喜的连忙立起,看那山当中,果然波涛滚滚,竟不象当日淤断光景。

正在观看,船已进了山口,就加快马一般,撺了进去。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

古香斋 扫描校对

镜花缘/(李汝珍)

第五十四回 通智慧白猿窃书 显奇能红女传信

话说林之洋见船只撺进山口,乐不可支,即至舱中把这话告知众人,莫不欢喜。

次日出了山口。

林之洋望著闺臣笑道:“前日俺说王勃亏了神风,成就他做了一篇《滕王阁序》;那知如今甥女要去赶考,山神却替你开路,原来风神、山神都喜凑趣,将来甥女中了才女,俺要满满敬他一杯了。”

众妹妹听了,个个发笑。

闺臣道:“此去道路尚远,能否赶上,也还未定。

即或赶上,还恐甥女学问浅薄,未能入选。

无论得中不得中,倘父亲竟不回家,将来还要舅舅带著甥女再走一遍哩。”

林之洋道:“俺在小蓬莱既已允你,倘你父亲竟不回来,做舅舅的怎好骗你?自然再走一遍。”

吕氏道:“据掩看来,你父亲业已成仙,就是不肯回来,你又何必千山万水去寻他。

难道作神仙长年不老还不好么?”闺臣道:“长年不老,如何不好!但父亲把我母亲兄弟抛撇在家,甥女心里既觉不安,兼之父亲孤身在外,无人侍奉,甥女却在家中养尊处优,一经想起,更是坐立不宁,因此务要寻著才了甥女心愿哩。”

一路行来,不知不觉到了七月下旬,船抵岭南。

大家收拾行李,多九公别去,林之洋同众人回家。

恰好林氏因女儿一年无信,甚不放心,带了小峰、兰音回到娘家,这日正同江氏盼望,忽闻女儿同哥嫂回来,大家见面,真是悲喜交集。

闺臣上前行礼,不免滴了几行眼泪,将父亲之信递给林氏,又把怎样寻找各话说了。

林氏不见丈夫回来,虽然伤心,喜得见了丈夫亲笔家书,书中又有不久见面之后,也就略略放心。

当时闺臣引著母亲见了缁氏,并领红红、亭亭前来拜见,把来意告知。

林氏道:“难得二位侄女不弃,都肯与你携伴同来,若非有缘,何能如此。

但既结拜,嗣后一同赴试,彼此都要相顾,总要始终和睦,莫因一言半语,就把素日情分冷淡,有始无终,那就不是了。”

众人连连答应。

闺臣见了兰音,再三拜谢。

林氏道:“我自从女儿起身,一时想起,不免牵挂,时常多病;幸亏寄女替我煎汤熬药,日夜服侍,就如你在跟前一样,渐渐把牵挂之心减了几分,身体也就渐渐好些。

如今县里虽未定有考期,我们必须早些回去同你叔叔商议,及早报名,省得补考费事。”

闺臣道:“母亲此言甚是。”

林之洋道:“甥女如报名,可将若花、婉如携带携带,倘中个才女回来,俺也快活。

怎样报名,怎样赴试,这些花样,俺都不谙,只好都托甥女了。”

闺臣道:“舅舅只管放心,此事都在甥女理料。

但若花姐姐名姓、籍贯,可要更改?“林之洋道:”改他作甚!若把女儿国本籍写明,俺更欢喜。

“林氏道:”这却为何?“林之洋道:”若花寄女本是好好的候补藩王,因被那些恶妇奸臣谋害,他才弃了本国;俺要替他出气,因此要把他的本籍写明。

“林氏道:”写明本籍,何以就能替他出气?“林之洋道:”写明本籍,将来倘在天朝中了才女,一时传到女儿国,也教那些恶人晓得他的本领。

他们原想害他,那知他在天朝倒轰轰烈烈,名登金榜,管教那些畜类羞也羞死了。

“闺臣道:“如此固妙。

但恐一人,郡县不准,莫若红红、亭亭两位姐姐同兰音妹妹也用本籍,共有四人之多,谅郡县也不至批驳了。”

婉如道:“如果批驳,再去更换也不为迟。”

林之洋道:“俺们天朝开科,外邦都来赴试,还不好么?太后听了,还更喜哩。”

当时多九公将甥女田凤囗「儇左亻换右羽」、秦小春年貌开来,也托闺臣投递。

林氏带了儿女,别了哥嫂,同红红、缁氏母女坐了小船回家。

唐小峰因见婉如所养白猿好顽,同婉如讨来,带回家内。

史氏见侄女海外回来,问知详细,不胜之喜;并与缁氏诸人相见。

闺臣道:“叔叔今日莫非学中会文么?”史氏道:“你叔叔自从侄女起身后,本郡印太守有个女儿,名唤印巧文,意欲报名赴试,因学问浅薄,要请一位西宾。

印太守向在学中打听你叔叔品学都好,请去课读。

后来本处节度窦坡窦大人也将小姐窦耕烟拜从;本县祝忠得知,也将女儿祝题花跟著一同受业,并且本处还有几个乡宦女儿也来拜从看文。

虽说女学生不消先生督率,但学生多了,今日这边走走,明日那边看看,竟无片刻之闲。

今晨绝早出去,要下午方能回来。

“闺臣道:”他们既在此地做官,大约均非本处人了,此时各处正当县考,为何还不回籍赴试?“史氏道:”他们都因离乡过远,若因县考赶回本籍,将来又须回来,未免种种不便,因此议定索性等冬初补考,一经郡考中式,即可就近去赴部试,倒是一举两便。

并且他们因你叔叔今年五十大庆,都要过了九月祝寿后方肯回籍。

“闺臣道:“若果如此,我们倒可一聚了。”

不多时,唐敏回来,见了侄女,看了家书,这才略觉放心。

闺臣引著叔叔见了众人,告知来意。

唐敏道:“我正愁侄女上京无人作伴,今得这些姊妹,我也放心。”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