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清代长篇小说)第11页
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此后如弃浮幻,另结良缘,四海之大,岂无际遇?现闻百花获愆,俱降红尘,将来虽可团聚一方,内有名花十二,不幸飘零外洋。
倘处士悯其凋零、不辞劳瘁,遍历海外,或在名山,或在异域,将各花力加培植,俾归福地,与群芳同得返本还原,不至沦落海外,冥冥之中,岂无功德?再能众善奉行,始终不懈,一经步入小蓬莱,自能名登宝[上竹下录],位列仙班。
此中造化,处士本有宿缘,即此前进,自有不期然而然者。
今承下问,故述梗概,亟须勉力行之!“唐敖听罢,正要朝下追问,那个老者忽然不见。
连忙把眼揉了一揉,四处观看,谁知自己仍坐神座之旁。
仔细一想,原来却是一梦。
将身立起,再看神像,就是梦中所见老者。
因又叩拜一番。
回到船上,随即开船。
细想梦中光景,暗暗忖道:“此番若到海外,其中必有奇缘。
惟百花不知因何获愆?毕竟都降何处?为何却又飘流外洋?此事虚虚实实,令人费解。
好在我生性好游,今功名无望,业已看破红尘,正想海外畅游,从求善果,恰喜又得此梦,可谓天从人愿。
适才梦神所说名花十二,不知都唤何名,可惜未曾问得详细。
将来到了海外,惟有处处留神,但遇好花,即加培植,倘逢仙缘,亦未可知。
此时且去寻访妻舅。
他常出外飘洋,倘能结伴同行,那更好。
于是把船拢到妻舅林之洋门首。
只见里面挑发货物,匆匆忙忙,倒象远出样子。
原来林之洋乃河北德州平原郡人氏,寄居岭南,素日作些海船生意。
父母久巳去世。
妻子吕氏。
跟前一女名唤婉如,年方十三,生得品貌秀丽,聪慧异常。
向日常坐海船跟著父母飘洋。
如今林之洋又去贩货,把家务托丈母江氏照应。
正要起身,忽见唐敖到他家来。
彼此道了久阔,让至内室,同吕氏见礼。
婉如也来拜见,唐敖还礼道:“侄女向未读书,今两年未见,为何满面书卷秀气?大约近来也学小山不做针黹、一味读书了?”林之洋道:“他心心念念原想读书。
俺也知道读书是件好事,平时俺也替他买了许多书。
奈俺近年多病穷忙,那有工夫教他!”唐敖道:“舅兄可知近来女子读书,如果精通,比男子登科发甲还妙哩!”林之洋道:“为甚有这好处?”唐敖道:“这个好处,你道从何而起?却是宫娥上官婉儿起的根苗。
此话已有十余年了。
舅兄既不知道,待小弟慢慢讲来。”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第八回 弃嚣尘结伴游寰海 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话说唐敖向林之洋道:“舅兄,你道为何女子读书甚妙?只因太后有个宫娥,名唤上官婉儿,那年百花齐放,曾与群臣作诗,满朝臣子都作他不过,因此文名大振。
太后十分宠爱,将他封为昭仪;因要鼓励人才,并将昭仪父母也封官职。
后来又命各处大臣细心查访,如有能文才女,准其密奏,以备召见,量才加恩。
外面因有这个风声,所以数年来无论大家小户,凡有幼女,莫不读书。
目今召见旷典虽未举行,若认真用功,有了文名,何愁不有奇遇。
侄女如此清品,听其耽搁,岂不可惜!”吕氏道:“将来全仗姑夫指教。
如识得几字,那敢好了。
但他虽末读书,却喜写字,每日拿著字帖临写,时刻不离。
教他送给小山姐姐批改,他又不肯。
究竟不知写的何如。”
唐敖道:“侄女所临何帖?何不取来一看?”林婉如道:“侄女立意原想读书,无奈父亲最怕教书烦心,只买一本字帖,教俺学字。
侄女既不认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依样画葫芦,细细临写。
平时遇见小山姐姐怕他耻笑从未谈及。
今写了三年,字体虽与帖上相仿,不知写的可是。
求姑夫看看批改。
“说罢取来。
唐敖接过一看,原来是本汉隶。
再将婉如所临,细细观看,只见笔笔藏锋,字字秀挺,不但与帖无异,内有几字,竞高出原帖之上。
看罢,不觉叹道:”如此天资,若非宿慧,安能如此。
此等人若令读书,何患不是奇才!“林之洋道:”俺因他要读书,原想送给甥女作伴,求妹夫教他。
偏这几年妹夫在家日子少,只好等你作了官,再把他送去。
谁知去年妹夫刚中探花,忽又闹出结盟事来。
俺闻前朝并无探花这个名号,是太后新近取的。
据俺看来,太后特将妹夫中个探花,必因当年百花齐放一事,派你去探甚花消息哩。
“唐敖道:”小弟记得那年百花齐放,太后曾将牡丹贬去洛阳,其余各花至今仍在上苑。
所有名目,现有上宫昭仪之诗可凭,何须查探。
舅兄此言,来免过于附会。
但我们相别许久,今日见面,正要谈谈,不意府上如此匆忙,看这光景,莫非舅兄就要远出么?“林之洋道:”俺因连年多病,不曾出门。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