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镜花缘(清代长篇小说)第18页

当日老夫瞥见此鸟,虽是两个人头,却都是男像,并无’爱夫‘二字。

—一因天下并无不孝妇女,所以都是男像。

——它这人头时常变幻,还有两个女头之时。

闻得此鸟最通灵性,善能修真悟道,起初身上虽有文字,每每修到后来竟会一字全无;及至文字脱落,再加静修,不上几年,脱了皮毛,登时成仙去了。

“唐敖道:”中此非’放下屠刀,立刻成佛‘么!可见上天原许众生回心向善的。

“只见船上众水手因在山泉取水,也来观看。

问知洋细,都鼓噪道:”他既不孝,我们就要得罪了!这样一身好翎毛,就是带些回去做个扫帚,也是好的。

“说罢上前这个一把,那个一把,只见拔的翎毛满地飞舞。

唐敖道:”他额上虽有’不孝‘二字,都是戾气所锤,与他何干?“众人道:”我们此时只算替他除戾气,把戾气除净,将来少不得要做好人。

况他身上翎毛著实富厚,可见他生前吝啬,是’一毛不拔‘的。

如今我们将这’一‘字换个’无‘字: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翎毛拔完,正要回船,忽见林内喷出许多胶水,腥臭异常。

众人连忙跑开。

林内飞出一只怪鸟,其形如鼠,身长五尺,一只红脚,两个大翅,飞到不孝鸟跟前,随即抱住,腾空而起。

林之洋忙拿枪装药,对准此鸟。

正要放时,谁知火绳沾水已熄,转眼间,那鸟去远。

众水手道:“我们常在海外,这样怪鸟,倒也少见。

向来九公最是知古知今,大约今日也要难住了。”

多九公道:“此鸟海外犬封国最多,名叫‘飞涎鸟’,口中有涎如胶,如遇饥时,以涎洒在树上、别的鸟儿飞过,沾了此涎,就被粘进。

今日大约还未得食,所以口内垂涎。

此时得了不孝鸟,必是将他饱餐。

可见这股戾气是犯万物所忌的:不但人要拔他的毛,禽兽还要吃他的肉哩!“说罢,一齐回船。

唐敖把信收了。

林之洋取出大米给婉如、吕氏看了无不称奇。

登时扬帆。

不多几日,到了君子国,将船泊岸。

林之洋上去卖货。

唐敖因素闻君子国好让不争,想来必是礼乐之邦,所以约了多九公上岸,要去瞻仰。

走了数里,离城不远,只见城门上写著“惟善为宝”四个大字。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观雅化闲游君子邦 慕仁风误入良臣府

话说唐、多二人把匾看了,随即进城。

只见人烟辏集,作买作卖,接连不断。

衣冠言谈,都与天朝一样。

唐敖见言语可通,因向一位老翁问其何以“好让不争”之故。

谁知老翁听了,一毫不懂。

又问国以“君子”为名是何缘故,老翁也回不知一连问了几个,都是如此。

多九公道:“据老夫看来,他这国名以及‘好让不争’四字,大约都是邻邦替他取的,所以他们都回不知。

刚才我们一路看来,那些‘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光景,已是不争之意。

而且士庶人等,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也不愧‘君子’二字。”

唐敖道:“话虽如此,仍须慢慢观玩,方能得其详细。

说话间,来到闹市。

只见有一隶卒在那里买物,手中拿著货物道:“老兄如此高货,却讨恁般贱价,教小弟买去,如何能安心!务求将价加增,方好遵教。

若再过谦,那是有意不肯赏光交易了。

唐敖听了,因暗暗说道:”九公,凡买物,只有卖者讨价,买者还价。

今卖者虽讨过价,那买者并不还价,却要添价。

此等言谈,倒也罕闻。

据此看来那‘好让不争’四字,竞有几分意思了。

“只听卖货人答道:”既承照顾,敢不仰体!但适才妄讨大价,已觉厚颜;不意老兄反说货高价贱,岂不更教小弟惭愧?况敝货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

俗云:“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今老兄不但不减,反要加增,如此克已,只好请到别家交易,小弟实难遵命。”

唐敖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是买物之人向来俗谈;至‘并非言无二价,其中颇有虚头’,亦是买者之话。

不意今皆出于卖者之口,倒也有趣。

“只听隶卒又说道:”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说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凡事总要彼此无欺,方为公允。

试问那个腹中无算盘,小弟又安能受人之愚哩。

谈之许久,卖货人执意不增。

隶卒赌气,照数付价,拿了一半货物,刚要举步,卖货人那里肯依,只说“价多货少”,拦住不放。

路旁走过两个老翁,作好作歹,从公评定,今隶卒照价拿了八折货物,这才交易而去。

唐、多二人不觉暗暗点头。

走未数步,市中有个小军,也在那里买物。

小军道:“刚才请教贵价若干,老兄执意吝教,命我酌量付给。

及至尊命付价,老兄又怪过多。

其实小弟所付业已刻减。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