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镜花缘(清代长篇小说)第83页

因思如今天下之大,人物之广,其深闺绣阁能文之女,固不能如苏蕙超今迈古之妙,但多才多艺如史幽探、哀萃芳之类,自复不少。

设俱湮没无闻,岂不可惜?因存这个爱才念头,日与延臣酌议,欲今天下才女俱赴廷试,以文之高下,定以等第,赐与才女匾额,准其父母冠带荣身。

不独鼓励人才,为天下有才之女增许多光耀,亦是千秋佳话。

因谕部臣议定条款,即于前次所颁覃恩十二条之外,续添考才女恩昭一条。

闻得明年改元‘圣历’,大约来春正月颁行天下。

考期虽尚未定,此信甚确。

侄女须赶紧用功,早作准备。

据你学问,要竖才女匾额,只算探囊取物。

去年你曾问我女科。

谁知此话今日来真应了。”

小山不觉喜道:“天下竟有如此奇事!怪不得叔叔说是我们闺中千载难逢际遇,真是旷古少有。

话虽如此,侄女何能有这福分,就竖才女匾呢。

况学业未精,如何敢荫妄想?此后惟有勉力习学,尚求叔叔不时教诲,或者可以前去观光。

加考期尚有时日,还有几希之望,倘明年就要考试,侄女只好把这妄想歇了。”

唐敏诧异道:“侄女此话怎讲?”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

古香斋 扫描校对

镜花缘

第四十二回 开女试太后颁恩诏 笃亲情佳人盼好音

话说唐敏问小山道:“何以明年考试,就把想头歇了,这却为何?”小山道:“考期如迟,还可赶紧用功;若就要考试,侄女学问空疏,年纪过小。

何能去呢?”

唐敏道:“学问却是要紧;至于年纪,据我看来,倒是越小越好。

将来恩诏发下,只怕年纪过大,还不准考哩。

你只管用功。

即或明年就要考试,你的笔下业已清通,也不妨的。”

小山连连点头,每日在家读书。

到了次年,唐敏不时出去探信。

这日,在学中得了恩诏,连忙抄来,递给小山道:“考才女之事,业已颁发恩诏,还有规例十二条,你细细一看就知道了。”

小山接过,只见上面写著: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畀;帝王辅翼,何妨破格而求。

丈夫而擅词章,固重圭璋之品;女子而娴文艺,亦增「上艹下频」

藻之光。

我国家储才为重,历圣相符;朕受命维新,求贤若渴。

辟门吁俊,桃李已属春官;《内则》遴才,科第尚遗闺秀。

郎君既膺鹗荐,女史未遂鹏飞。

奚见选举之公,难语人才之盛。

昔《帝典》将坠,伏生之女传经;《汉书》未成,世叔之妻续史。

讲艺则纱橱、绫帐,博雅称名;吟诗则柳絮、椒花,清新独步。

群推翘秀,古今历重名媛;慎选贤能,闺阁宜彰旷典。

况今日:灵秀不钟于男子,贞吉久属于坤元;阴教咸仰敷文,才藻益徵竞美。

是用博谘群议,创立新科,于圣历三年,命礼部诸臣特开女试。

所有科条,开列于后。

(一) 考试先由州县考取,造册送郡,郡考中式,始与部试,部试中式,始与殿试。

其应试各女童,先于圣历二年,在本籍呈递年貌、履历,及家世清白切结。

以是年八月县考,郡考以十月为期,均在内衙出题考试。

仍令女亲属一二人伴其出入。

其承值各书役,悉今回避。

(一) 县考取中,赐“文学秀女”匾额,准其郡考,郡考冰中,赐“文学淑女”匾额,准其部试;部试取中,赐“文学才女”医额,准其殿试。

殿试名列一等,赏“女学士”之职;二等,赏“女博士”之职;三等,赏“女儒士”之职:俱赴“红文宴”,准其半支俸禄。

其有情愿内廷供奉者,俟试俸一年,量材擢用。

其三等以下,各赐大缎一匹;如年岁合例,准于下科再行殿试。

(一) 殿试一等者:其父母翁姑及本夫如有官职在五品以上,各加品服一级;在五品以下,俱加四品服色;如无官职,赐五品服色荣身。

二等者:赐六品服色。

三等者:赐七品服色。

余照一等之例,各为区别。

女悉如之。

(一) 郡考、部试取中后见试官仪注,俱师生礼。

其文册榜案,俱照当时所赐字样,如县考则填“文学秀女”,郡考则填“文学淑女”。

(一) 试题,自郡、县以至殿试,俱烈士子之例,试以诗赋,以归体制。

均于寅时进场,酉时出场,毋许给烛;违者试官听处。

至试卷:除殿试,余俱弥封誉录,以杜私弊。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