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镜花缘(清代长篇小说)第188页

到了四月,翾如姻事才毕。

洛承志也遣人来接宋良箴到小瀛洲合卺;林氏替他备办妆奁,即托祁氏送去。

匆匆忙忙,一直到了七月,才把上小蓬莱的行期定了。

闺臣因明日就要起身,这晚正在楼上收拾,忽听嗖的一声,撺进一片红光,仔细一看,原来是颜紫绡。

连忙见礼让坐道:“妹子闻得姐姐扶柩回籍安葬,屡次遣人到府同情,总无消息,那知姐姐却已回来。

为何夤夜至此?”颜紫绡道:“咱自京师归家,适值咱哥哥颜崖也中武举回来。

因父母灵柩久在异乡,心甚不安,同哥哥商量,把灵柩扶归故土,葬在祖茔,才同哥哥回来。

到了家中,闻得贤妹就要远行,因此夤夜赶来,一者送行,二者还有一事相商:咱家中现在一无牵挂,贤妹此时迢迢数万里前去寻亲,婉如妹妹闻已婚配,此次谅不能同去,贤妹一人未免过于寂寞,咱情愿伴你同去。

你意下如何?”闺臣听了,虽觉欢喜,奈自己别有心事,又不好宣言。

踌躇半晌,只得说道:“虽承姐姐美意,但妹子此去,倘寻得父亲回来,那就不必说了,设或父亲看破红尘竟自不归,抑或寻不着父亲,妹子自然在彼另寻一个修练之计,归期甚觉渺茫。

尚望姐姐详察。”

紫绡道:“若以人情事务而论:贤妹自直把伯伯寻来,夫妻父子团圆,天伦乐聚,方了人生一件正事。

但据咱想来:团圆之后,又将如何?乐聚之后,又将如何?

再过几十年,无非终归于尽,临期谁又逃过那座荒丘?咱此番同你前去另有痴想,惟愿伯伯不肯回来,不独贤妹可脱红尘,连咱也可逃出苦海了。

“闺臣忖道:”怪不得碑记说他‘幼谙剑侠之术,长通元妙之机’,果然竟有道理。

“连忙说道:”姐姐即如此立意,与妹子心事相合,就请明日过来,以便同行。

“紫绡点点头,将身一纵去了。

次日,把行李搬来。

林氏正愁女儿无伴,今见颜紫绡同去,甚是欢喜。

当时闺臣拜辞祖先,并向母亲、叔、婶洒泪拜别。

因对小峰道:“你年纪今已不小,一切也不消再嘱。

总之:在家须要孝亲,为官必须忠君,凡有各事,只要俯仰无愧,时常把天地君亲放在心上,这就是你一生之事了。”

又向红蕖拜了下去。

红蕖急忙跪下道:“姐姐为何行此大礼?”闺臣滴泪道:“你当年替母报仇,忿不顾身;又能不惮劳悴,侍奉祖父余年,如此大孝。

将来母亲甘旨,妹妹自能侍奉承欢,无须谆嘱。

但愚姐此番远去,缺了孝道,全仗妹妹一人偏劳,你当受我一拜。”

二人抆泪起来。

林氏又嘱付一番,合家洒泪而别。

闺臣、紫绡带著乳母到了林之洋家,婉如同田凤翾都从婆家过来送行。

多九公因京中回来,一路过于辛苦,不能回去;小春有病,也未过来。

林之洋又带了几样货物,托丈母江氏在家照应;带著儿子、吕氏、闺臣、紫绡,辞别众人,上了海船,一直望小蓬莱进发。

沿途虽卖些货物,也不敢过于耽搁,只向抄近水面走去。

不知不觉过了新春,于四月下旬到了小蓬莱,闺臣同紫绡别了众人,上山去了。

林之洋等到两月之后,不见回来,十分着急。

每日上山探听,那有踪影。

看看又是一月,海上秋凉,山林萧瑟。

这日正在山上探望,忽遇一个采药的女道童。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

古香斋 输入

镜花缘

第九十五回 因旧恙筵上谈医 结新之庭中舞剑

话说那个女道童手中拿著两封信递给林之洋道:“是唐、颜二位仙姑家书,拜烦顺便替他寄去。”

林之洋把信接过,正要细细盘问,那个女童忽然不见,迎面却站著一个青面撩牙宛如夜叉一般,吼了一声,奔了上来。

林之洋连说:“不好!……”直向山下飞跑,那夜叉也随后跟来。

林之洋跑到船上,忙叫放枪。

众水手放了几枪,虽打在他的身上,那夜叉只当不知,仍是吼叫连声,要向船上撺来。

吓的众人慌忙开船。

林之洋连日上山辛苦,又吃这一吓,竟自浑身发烧,卧床不起,足足病到次年三月回到岭南,还未大好,吕氏把两封信送交林氏,林氏看了,知道闺臣看破红尘,不肯回家,只哭的死去少来。

颜崖接了妹子之信,也是诉说看破红尘之话,并嘱哥哥即到小瀛州投奔洛承志,日后勤王,立点功业,好谋个出头之日。

颜崖得了此信,约了婉如丈夫田廷一同前去,并托小峰向洛红蕖要了一封家信。

原来小峰自闺臣起身后,日日跟着颜崖、田廷习武,甚属投机。

去年同多九公说了,把秦小春配了颜崖。

今见颜崖、田廷要到小瀛洲,即向母亲说知,也要跟去碰碰机会,颜崖把家眷托多九公照应了,同了小峰、田廷向小瀛洲进发。

路上恰好遇见廉亮、尹玉、魏武、薛选,都因武试落第回来,一路同行,颇不寂寞。

大家谈起行藏,小峰把实情说了,廉亮等四人都有愿去投奔之意。

颜崖道:“咱正愁人少不能壮观,若得四位兄长同去,添了许多威风,那更妙了。”

七人晓行夜住,这日来到小瀛洲山下,颜崖把信交小卒投了,史述同洛承志、宋素迎下山来。

大家见礼,彼此同了名姓。

颜崖把众人来意及大家姐妹都是同年的话说了。

史述见七个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如同七只猛虎一般,十分欢喜,即请上山。

小卒在前引路,进了山寨,只见里面有两个少年大汉迎了出来,一个面如重枣,一个脸似黄金;都是虎背熊腰,相貌非凡。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