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第124页
恭曰:“可使人探听。
如曹兵来攻,则留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公。”
康从之,使人去探消息。
却说袁熙、袁尚至辽东,二人密议曰:“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
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
商议已定,乃入见公孙康。
康留于馆驿,只推有病,不即相见。
不一日,细作回报:“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
公孙康大喜,乃先伏刀斧手于壁衣中,使二袁入。
相见礼毕,命坐。
时天气严寒,尚见床榻上无茵褥,谓康曰:“愿铺坐席。”
康瞋目言曰:“汝二人之头,将行万里!何席之有!尚大惊。
康叱曰:“左右何不下手!”刀斧手拥出,就坐席上砍下二人之头,用木匣盛贮,使人送到易州,来见曹操。
时操在易州,按兵不动。
夏侯惇、张辽入禀曰:“如不下辽东,可回许都。
恐刘表生心。”
操曰:“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
众皆暗笑。
忽报辽东公孙康遣人送袁熙、袁尚首级至,众皆大惊。
使者呈上书信。
操大笑曰:“不出奉孝之料!”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众官问曰:“何为不出奉孝之所料?”操遂出郭嘉书以示之。
书略曰:“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
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
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众皆踊跃称善。
操引众官复设祭于郭嘉灵前。
亡年三十八岁,从征十有一年,多立奇勋。
后人有诗赞曰:“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操领兵还冀州,使人先扶郭嘉灵柩于许都安葬。
程昱等请曰:“北方既定,今还许都,可早建下江南之策。”
操笑曰:“吾有此志久矣。
诸君所言,正合吾意。”
是夜宿于冀州城东角楼上,凭栏仰观天文。
时荀攸在侧,操指曰:“南方旺气灿然,恐未可图也。”
攸曰:“以丞相天威,何所不服!正看间,忽见一道金光,从地而起。
攸曰:“此必有宝于地下”。
操下楼令人随光掘之。
正是:星文方向南中指,金宝旋从北地生。
不知所得何物,且听下文分解。
第一卷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却说曹操于金光处,掘出一铜雀,间荀攸曰:“此何兆也?”攸曰:“昔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
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操大喜,遂命作高台以庆之。
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
约计一年而工毕。
少子曹植进曰:“若建层台,必立三座:中间高者,名为铜雀;左边一座,名为玉龙;右边一座,名为金凤。
更作两条飞桥,横空而上,乃为壮观。”
操曰:“吾儿所言甚善。
他日台成,足可娱吾者矣!”原来曹操有五子,惟植性敏慧,善文章,曹操平日最爱之。
于是留曹植与曹丕在邺郡造台,使张燕守北寨。
操将所得袁绍之兵,共五六十万,班师回许都。
大封功臣;又表赠郭嘉为贞侯,养其子奕于府中。
复聚众谋士商议,欲南征刘表。
荀彧曰:“大军方北征而回,未可复动。
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操从之,遂分兵屯田,以候调用。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