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第211页

操叱曰:“吾扫清中原,有何盗贼?”松曰:“南有孙权,北有张鲁,西有刘备,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岂得为太平耶?”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左右责松曰:“汝为使命,何不知礼,一味冲撞?幸得丞相看汝远来之面,不见罪责。

汝可急急回去!”松笑曰:“吾川中无诌佞之人也。”

忽然阶下一人大喝曰:“汝川中不会谄佞,吾中原岂有谄佞者乎?”

松观其人,单眉细眼,貌白神清。

问其姓名,乃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

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

松知修是个舌辩之士,有心难之。

修亦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

当时见张松言语讥讽,遂邀出外面书院中,分宾主而坐,谓松曰:“蜀道崎岖,远来劳苦。”

松曰:“奉主之命,虽赴汤蹈火,弗敢辞也。”

修问:“蜀中风土何如?”松曰:“蜀为西郡,古号益州。

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

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

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

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

所产之物,阜如山积。

天下莫可及也!”修又问曰:“蜀中人物如何?”松曰:“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

九流三教,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记,岂能尽数!”修又问曰:“方今刘季玉手下,如公者还有几人?”松曰:“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忠义慷慨之士,动以百数。

如松不才之辈,车载斗量,不可胜记。”

修曰:“公近居何职?”松曰:“滥充别驾之任,甚不称职。

敢问公为朝廷何官?”修曰:“现为丞相府主簿。”

松曰:“久闻公世代簪缨,何不立于庙堂,辅佐天子,乃区区作相府门下一吏乎?”杨修闻言,满面羞惭,强颜而答曰:“某虽居下寮,丞相委以军政钱粮之重,早晚多蒙丞相教诲,极有开发,故就此职耳。”

松笑曰:“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修曰:“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

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

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

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一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

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

公欺丞相无才,此堪以传后世否?”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修曰:“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

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

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

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后人有诗赞曰:“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

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

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

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

当下张松欲辞回。

修曰:“公且暂居馆舍,容某再禀丞相,令公面君。”

松谢而退。

修入见操曰:“适来丞相何慢张松乎?”操曰:“言语不逊,吾故慢之。”

修曰:“丞相尚容一祢衡,何不纳张松?”操曰:“祢衡文章,播于当今,吾故不忍杀之。

松有何能?”修曰:“且无论其口似悬河,辩才无碍。

适修以丞相所撰《孟德新书》示之,彼观一遍,即能暗诵,如此博闻强记,世所罕有。

松言此书乃战国时无名氏所作,蜀中小儿,皆能熟记。”

操曰:“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令扯碎其书烧之。

修曰:“此人可使面君,教见天朝气象。”

操曰:“来日我于西教场点军,汝可先引他来,使见我军容之盛,教他回去传说:吾即日下了江南,便来收川。”

修领命。

至次日,与张松同至西教场。

操点虎卫雄兵五万,布于教场中。

果然盔甲鲜明,衣袍灿烂;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扬彩,人马腾空。

松斜目视之。

良久,操唤松指而示曰:“汝川中曾见此英雄人物否?”松曰:“吾蜀中不曾见此兵革,但以仁义治人。”

操变色视之。

松全无惧意。

杨修频以目视松。

操谓松曰:“吾视天下鼠辈犹草芥耳。

大军到处,战无不胜,攻无不取,顺吾者生,逆吾者死。

汝知之乎?”松曰:“丞相驱兵到处,战必胜,攻必取,松亦素知。

昔日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无敌于天下也!”操大怒曰:“竖儒怎敢揭吾短处!”喝令左右推出斩之。

杨修谏曰:“松虽可斩,奈从蜀道而来入贡,若斩之,恐失远人之意。”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