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第351页

孔明笑曰:“何其愚也!吾令汝等去,自有主见:吾昨夜仰观天文,见毕星廛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淋漓;魏兵虽有四十万,安敢深入山险之地?因此不用多军,决不受害。

吾将大军皆在汉中安居一月,待魏兵退,那时以大兵掩之:以逸待劳,吾十万之众可胜魏兵四十万也。”

二人听毕,方大喜,拜辞而去。

孔明随统大军出汉中,传令教各处隘口,预备干柴草料细粮,俱够一月人马支用,以防秋雨;将大军宽限一月,先给衣食,伺候出征。

却说曹真、司马懿同领大军,径到陈仓城内,不见一间房屋;寻土人问之,皆言孔明回时放火烧毁。

曹真便要从陈仓道进发。

懿曰:“不可轻进。

我夜观天文,见毕星躔于太阴之分,此月内必有大雨;若深入重地,常胜则可。

倘有疏虞,人马受苦,要退则难。

且宜在城中搭起窝铺住扎,以防阴雨。”

真从其言。

未及半月,天雨大降,淋漓不止。

陈仓城外,平地水深三尺,军器尽湿,人不得睡,昼夜不安。

大雨连降三十日,马无草料,死者无数,军士怨声不绝。

传入洛阳,魏主设坛,求晴不得。

黄门侍郎王肃上疏曰:“前志有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此谓平途之行军者也。

又况于深入险阻,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

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逼而不展,粮远而难继:实行军之大忌也。

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方半谷,治道功大,战士悉作:是彼偏得以逸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

言之前代,则武王伐纣,出关而复还;论之近事,则武、文征权,临江而不济:岂非顺天知时,通于权变者哉?愿陛下念水雨艰剧之故,休息士卒;后日有衅,乘时用之。

所谓悦以犯难,民忘其死者也。”

魏主览表,正在犹豫,杨阜、华歆亦上疏谏。

魏主即下诏,遣使诏曹真、司马懿还朝。

却说曹真与司马懿商议曰:“今连阴三十日,军无战心,各有思归之意,如何禁止?”懿曰:“不如且回。”

真曰:“倘孔明追来,怎生退之?”懿曰:“先伏两军断后,方可回兵。”

正议间,忽使命来召。

二人遂将大军前队作后队,后队作前队,徐徐而退。

却说孔明计算一月秋雨将尽,天尚未晴,自提一军屯于城固,又传令教大军会于赤坡驻扎。

孔明升帐唤众将言曰:“吾料魏兵必走,魏主必下诏来取曹真、司马懿兵回。

吾若追之,必有准备;不如任他且去,再作良图。”

忽王平令人报来,说魏兵已回。

孔明分付来人,传与王平:“不可追袭。

吾自有破魏兵之策。”

正是:魏兵纵使能埋伏,汉相原来不肯追。

未知孔明怎生破魏,且看下文分解。

第一卷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却说众将闻孔明不追魏兵,俱入帐告曰:“魏兵苦雨,不能屯扎,因此回去,正好乘势追之。

丞相如何不追?”孔明曰:“司马懿善能用兵,今军退必有埋伏。

吾若追之,正中其计。

不如纵他远去,吾却分兵径出斜谷而取祁山,使魏人不提防也。”

众将曰:“取长安之地,别有路途;丞相只取祁山,何也?”孔明曰:“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

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

吾故欲先取此,得地利也。”

众将皆拜服。

孔明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

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

却说曹真、司马懿二人,在后监督人马,令一军入陈仓古道探视,回报说蜀兵不来。

又行旬日,后面埋伏众将皆回,说蜀兵全无音耗。

真曰:“连绵秋雨,栈道断绝,蜀人岂知吾等退军耶?”懿曰:“蜀兵随后出矣。”

真曰:“何以知之?”懿曰:“连日晴明,蜀兵不赶,料吾有伏兵也,故纵我兵远去;待我兵过尽,他却夺祁山矣。”

曹真不信。

懿曰:“子丹如何不信?吾料孔明必从两谷而来。

吾与子丹各守一谷口,十日为期。

若无蜀兵来,我面涂红粉,身穿女衣,来营中伏罪。”

真曰:“若有蜀兵来,我愿将天子所赐玉带一条、御马一匹与你。”

即分兵两路:真引兵屯于祁山之西斜谷口;懿引军屯于祁山之东箕谷口。

各下寨已毕。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