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第370页
二人接连具表,各陈是非。
忽报费祎到。
后主召入,祎细奏魏延反情。
后主曰:“若如此,且令董允假节释劝,用好言抚慰。”
允奉诏而去。
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
仪恐汉中有失,令先锋何平引三千兵先行。
仪同姜维等引兵扶柩望汉中而来。
且说何平引兵径到南谷之后,擂鼓呐喊。
哨马飞报魏延,说杨仪令先锋何平引兵自槎山小路抄来搦战。
延大怒,急披挂上马,提刀引兵来迎。
两阵对圆,何平出马大骂曰:“反贼魏延安在?”延亦骂曰:“汝助杨仪造反,何敢骂我!”平叱曰:“丞相新亡,骨肉未寒,汝焉敢造反!”乃扬鞭指川兵曰:“汝等军士,皆是西川之人,川中多有父母妻子,兄弟亲朋;丞相在日,不曾薄待汝等,今不可助反贼,宜各回家乡,听候赏赐。”
众军闻言,大喊一声,散去大半。
延大怒,挥刀纵马,直取何平。
平挺枪来迎。
战不数合,平诈败而走,延随后赶来。
众军弓弩齐发,延拨马而回。
见众军纷纷溃散,延转怒,拍马赶上,杀了数人,却只止遏不住;只有马岱所领三百人不动,延谓岱曰:“公真心助我,事成之后,决不相负。”
遂与马岱追杀何平。
平引兵飞奔而去。
魏延收聚残军,与马岱商议曰:“我等投魏,若何?”岱曰:“将军之言,不智甚也。
大丈夫何不自图霸业,乃轻屈膝于人耶?吾观将军智勇足备,两川之士,谁敢抵敌?吾誓同将军先取汉中,随后进攻西川。”
延大喜,遂同马岱引兵直取南郑。
姜维在南郑城上,见魏延、马岱耀武扬威,风拥而来。
维急令拽起吊桥。
延、岱二人大叫:“早降!”姜维令人请杨仪商议曰:“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仪曰:“丞相临终,遗一锦囊,嘱曰:若魏延造反,临阵对敌之时,方可开拆,便有斩魏延之计。
今当取出一看。”
遂出锦囊拆封看时,题曰:“待与魏延对敌,马上方许拆开。”
维大喜曰:“既丞相有戒约,长史可收执。
吾先引兵出城,列为阵势,公可便来。”
姜维披挂上马,绰枪在手,引三千军,开了城门,一齐冲出,鼓声大震,排成阵势。
维挺枪立马于门旗之下,高声大骂曰:“反贼魏延!丞相不曾亏你,今日如何背反?”延横刀勒马而言曰:“伯约,不干你事。
只教杨仪来!”仪在门旗影里,拆开锦囊视之,如此如此。
仪大喜,轻骑而出,立马阵前,手指魏延而笑曰:“丞相在日,知汝久后必反,教我提备,今果应其言。
汝敢在马上连叫三声谁敢杀我,便是真大丈夫,吾就献汉中城池与汝。”
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众皆骇然。
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原来孔明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当日,杨仪读罢锦囊计策,已知伏下马岱在彼,故依计而行,果然杀了魏延。
后人有诗曰:“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却说董允未及到南郑,马岱已斩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
杨仪具表星夜奏闻后主。
后主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
杨仪等扶孔明灵柩到成都,后主引文武官僚,尽皆挂孝,出城二十里迎接。
后主放声大哭。
上至公卿大夫,下及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哀声震地。
后主命扶柩入城,停于丞相府中。
其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后主还朝,杨仪自缚请罪。
后主令近臣去其缚曰:“若非卿能依丞相遗教,灵柩何日得归,魏延如何得灭。
大事保全,皆卿之力也。”
遂加杨仪为中军师。
马岱有讨逆之功,即以魏延之爵爵之。
仪呈上孔明遗表。
后主览毕,大哭,降旨卜地安葬。
费祎奏曰:“丞相临终,命葬于定军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