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第359页
懿曰:“所言甚善。
公可就总督陇西军马,据北原下寨,深沟高垒,按兵休动;只待彼兵粮尽,方可攻之。”
郭淮、孙礼领命,引兵下寨去了。
却说孔明复出祁山,下五个大寨,按左、右、中、前、后;自斜谷直至剑阁,一连又下十四个大寨,分屯军马,以为久计。
每日令人巡哨。
忽报郭淮、孙礼领陇西之兵,于北原下寨。
孔明谓诸将曰:“魏兵于北原安营者,惧吾取此路,阻绝陇道也。
吾今虚攻北原,却暗取渭滨。
令人扎木筏百余只,上载草把,选惯熟水手五千人驾之。
我夤夜只攻北原,司马懿必引兵来救。
彼若少败,我把后军先渡过岸去,然后把前军下于筏中。
休要上岸,顺水取浮桥放火烧断,以攻其后。
吾自引一军去取前营之门。
若得渭水之南,则进兵不难矣。”
诸将遵令而行。
早有巡哨军飞报司马懿。
懿唤诸将议曰:“孔明如此设施,其中有计:彼以取北原为名,顺水来烧浮桥,乱吾后,却攻吾前也。”
即传令与夏侯霸、夏侯威曰:“若听得北原发喊,便提兵于渭水南山之中,待蜀兵至击之。”
又令张虎、乐綝,引二千弓弩手伏于渭水浮桥北岸:“若蜀兵乘木筏顺水而来,可一齐射之,休令近桥。”
又传令郭淮、孙礼曰:“孔明来北原暗渡渭水,汝新立之营,人马不多,可尽伏于半路。
若蜀兵于午后渡水,黄昏时分,必来攻汝。
汝诈败而走,蜀兵必追。
汝等皆以弓弩射之。
吾水陆并进。
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挥而击之。”
各处下令已毕,又令二子司马师、司马昭,引兵救应前营。
懿自引一军救北原。
却说孔明令魏延、马岱引兵渡渭水攻北原;令吴班、吴懿引木筏兵去烧浮桥;令王平、张嶷为前队,姜维、马忠为中队,廖化、张翼为后队:兵分三路,去攻渭水旱营。
是日午时,人马离大寨,尽渡渭水,列成阵势,缓缓而行。
却说魏延、马岱将近北原,天色已昏。
孙礼哨见,便弃营而走。
魏延知有准备,急退军时,四下喊声大震:左有司马懿,右有郭淮,两路兵杀来。
魏延、马岱奋力杀出,蜀兵多半落于水中,余众奔逃无路。
幸得吴懿兵杀来,救了败兵过岸拒住。
吴班分一半兵撑筏顺水来烧浮桥,却被张虎、乐綝在岸上乱箭射住。
吴班中箭,落水而死。
余军跳水逃命,木筏尽被魏兵夺去。
此时王平、张嶷,不知北原兵败,直奔到魏营,已有二更天气,只听得喊声四起。
王平谓张嶷曰:“军马攻打北原,未知胜负。
渭南之寨,现在面前,如何不见一个魏兵?莫非司马懿知道了,先作准备也?我等且看浮桥火起,方可进兵。”
二人勒住军马,忽背后一骑马来报,说:“丞相教军马急回。
北原兵、浮桥兵,俱失了。”
王平、张嶷大惊,急退军时,却被魏兵抄在背后,一声炮响,一齐杀来,火光冲天。
王平、张嶷引兵相迎,两军混战一场。
平、嶷二人奋力杀出,蜀兵折伤大半。
孔明回到祁山大寨,收聚败兵,约折了万余人,心中忧闷。
忽报费祎自成都来见丞相。
孔明请入。
费祎礼毕,孔明曰:“吾有一书,正欲烦公去东吴投递,不知肯去否?”祎曰:“丞相之命,岂敢推辞?”孔明即修书付费祎去了。
祎持书径到建业,入见吴主孙权,呈上孔明之书。
权拆视之,书略曰:“汉室不幸,王纲失纪,曹贼篡逆,蔓延及今。
亮受昭烈皇帝寄托之重,敢不竭力尽忠:今大兵已会于祁山,狂寇将亡于渭水。
伏望陛下念同盟之义,命将北征,共取中原,同分天下。
书不尽言,万希圣听!”权览毕,大喜,乃谓费祎曰:“朕久欲兴兵,未得会合孔明。
今既有书到,即日朕自亲征,入居巢门,取魏新城;再令陆逊、诸葛瑾等屯兵于江夏、沔口取襄阳;孙韶、张承等出兵广陵取淮阳等处:三处一齐进军,共三十万,克日兴师。”
费祎拜谢曰:“诚如此,则中原不日自破矣!”权设宴款待费祎。
饮宴间,权问曰:“丞相军前,用谁当先破敌?”祎曰:“魏延为首。”
权笑曰:“此人勇有余。
而心不正。
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