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设置 书签 详情 下载

字体大小

背景设置

加入书签 我的书签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第387页

魏兵乘势追杀,钦引兵望寿春而走。

却说魏殿中校尉尹大目,乃曹爽心腹之人,因爽被司马懿谋杀,故事司马师,常有杀师报爽之心;又素与文钦交厚。

今见师眼瘤突出,不能动止,乃入帐告曰:“文钦本无反心,今被毋丘俭逼迫,以致如此。

某去说之,必然来降。”

师从之。

大目顶盔惯甲,乘马来赶文钦;看看赶上,乃高声大叫曰:“文刺史见尹大目么?”钦回头视之,大目除盔放于鞍鞒之前,以鞭指曰:“文刺史何不忍耐数日也?”此是大目知师将亡,故来留钦。

钦不解其意,厉声大骂,便欲开弓射之。

大目大哭而回。

钦收聚人马奔寿春时,已被诸葛诞引兵取了;欲复回项城时,胡遵、王基、邓艾三路兵皆到。

钦见势危,遂投东吴孙峻去了。

却说毋丘俭在项城内,听知寿春已失,文钦势败,城外三路兵到,俭遂尽撤城中之兵出战。

正与邓艾相遇,俭令葛雍出马,与艾交锋,不一合,被艾一刀斩之,引兵杀过阵来。

毋丘俭死战相拒。

江淮兵大乱。

胡遵、王基引兵四面夹攻。

毋丘俭敌不住,引十余骑夺路而走。

前至慎县城下,县令宋白开门接入,设席待之。

俭大醉,被宋白令人杀了,将头献与魏兵。

于是淮南平定。

司马师卧病不起,唤诸葛诞入帐,赐以印绶,加为镇东大将军,都督扬州诸路军马;一面班师回许昌。

师目痛不止,每夜只见李丰、张缉、夏侯玄三人立于榻前。

师心神恍惚,自料难保,遂令人往洛阳取司马昭到。

昭哭拜于床下。

师遗言曰:“吾今权重,虽欲卸肩,不可得也。

汝继我为之,大事切不可轻托他人,自取灭族之祸。”

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昭急欲问时,师大叫一声,眼睛迸出而死。

时正元二年二月也。

于是司马昭发丧,申奏魏主曹髦。

髦遣使持诏到许昌,即命暂留司马昭屯军许昌,以防东吴。

昭心中犹豫未决。

钟会曰:“大将军新亡,人心未定,将军若留守于此。

万一朝廷有变,悔之何及?”昭从之,即起兵还屯洛水之南。

髦闻之大惊。

太尉王肃奏曰:“昭既继其兄掌大权,陛下可封爵以安之。”

髦遂命王肃持诏,封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昭入朝谢恩毕。

自此,中外大小事情,皆归于昭。

却说西蜀细作哨知此事,报入成都。

姜维奏后主曰:“司马师新亡,司马昭初握重权,必不敢擅离洛阳。

臣请乘间伐魏,以复中原。”

后主从之,遂命姜维兴师伐魏。

维到汉中,整顿人马。

征西大将军张翼曰:“蜀地浅狭,钱粮鲜薄,不宜远征;不如据险守分,恤军爱民:此乃保国之计也。”

维曰:“不然。

昔丞相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然且六出祁山以图中原;不幸半途而丧,以致功业未成。

今吾既受丞相遗命,当尽忠报国以继其志,虽死而无恨也。

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待何时?”夏侯霸曰:“将军之言是也。

可将轻骑先出枹罕。

若得洮西南安,则诸郡可定。”

张翼曰:“向者不克而还,皆因军出甚迟也。

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今若火速进兵,使魏人不能提防,必然全胜矣。”

于是姜维引兵五万,望枹罕进发。

兵至洮水,守边军士报知雍州刺史王经、征西将军陈泰。

王经先起马步兵七万来迎。

姜维分付张翼如此如此,又分付夏侯霸如此如此:二人领计去了;维乃自引大军背洮水列阵。

王经引数员牙将出而问曰:“魏与吴、蜀,已成鼎足之势;汝累次入寇,何也?”维曰:“司马师无故废主,邻邦理宜问罪,何况仇敌之国乎?”经回顾张明、花永、刘达、朱芳四将曰:“蜀兵背水为阵。

败则皆没于水矣。

上一页详情 末页 下一页

离线缓存

整本离线下载